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正式开通。在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中,中远物流车队在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上创造了汽车拉火车的奇迹,40多名员工263次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奋战500天,圆满完成青藏铁路项目全部运输任务,共运输24台东风Ⅳ型火车机车,233台(套)青藏铁路铺架设备,实现了高原安全运输零事故。精心准备 勇担重任 青藏铁路全长1142公里,是世界
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并翻越唐古拉山口最高点。铁路沿线地质复杂,其中仅多年冻土地段就达550多公里。
青藏铁路物流项目是一个难以想象的难题,谁敢接手谁又能胜任?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
物流企业中远物流,在2003年11月毅然担起支援青藏铁路建设的历史使命。
胡波,作为中远青藏铁路物流项目运输副总指挥,在项目正式运作之前对运输路线进行了两次严格的勘察。
青藏铁路物流项目具有太多的特殊性。既要保证大型设备运输的安全,还要考虑人员的身体状况,更要兼顾运输沿途的生态环境保护。这就要求前期准备工作必须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挑选合适的参运人员,完善后勤保障等。
武汉中远物流所属的远洋汽运公司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青藏铁路物流项目的整体部署工作,成立了青藏铁路运输项目指挥部。年轻的公司副总经理张林被任命为青藏铁路物流项目运输总指挥。
公司订制了一批集装箱,专门供给在高原现场作业的员工居住及工作使用,购置了取暖器、电热毯,订做了大量的羽绒外套。同时与运输沿途当地驻守的兵站及交通、卫生部门取得了联系,建立了严密的应急网络,随队配备医务人员,为每一位员工编写了进藏作业指导书和健康须知手册,确保人员发生高原反应都能及时得到医治…… 项目组对沿途的道路环境、交通条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考虑运输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运输实施方案。经过最后紧张有序的准备,2004年3月6日,青藏铁路物流项目的出征仪式在武汉汽运基地隆重举行。在出征仪式上,全体参运人员进行了庄重的宣誓:“恪尽职守,安全操作,文明运输,爱护青藏高原一草一木……” 实现高原安全运输零事故 40多名员工日夜兼程,用3天时间跨越6个省份直接抵达海拔4000多米的装货地点——秀水河。在通常情况下,进藏人员必须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方休整适应高原气候以后,才能避免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但是由于时间紧迫,为了保证青藏铁路建设的工期,在没有一天时间适应高原气候的情况下,运输总指挥立即部署工作。到秀水河的第二天,运行组的司机师傅、捆扎工以及商务组7时就到达装车现场进行装车,展开了青藏高原第一台内燃机车的运输工作。3月的高原,气温还在零下20多度,含氧量只有内地的30%,所有工作人员都出现了头痛、失眠、呕吐等高原反应的症状,但这些丝毫没有动摇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
2004年3月12日机车装车启运,于3月18日晚平安运抵青藏铁路安多铺架基地。首台机车的成功运输载入了史册,创造了高原上首次汽车拉火车的纪录,首台机车的成功运输为中远物流青藏铁路物流运输项目开了一个好头,为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04年3月6日至项目完成一年多的时间里,项目部共运输24台东风Ⅳ型火车机车、177台平车、2台箱式平车、1台(套)架桥机、1台(套)铺轨机、1台(套)高原轨道车、20台矿渣车、4台水罐车、2台守车、1台路基整形设备等共计233台(套)青藏铁路铺架设备,实现了高原安全运输零事故。在参加青藏铁路建设的多家运输单位中,中远物流作为惟一一家安全无事故的公路运输单位,被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授予“安全文明运输单位”称号。
2005年6月14日,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再次迎来背着火车机车的浩浩荡荡的中远物流车队。在中远物流员工的精心操作、专业驾驶下,运载最后一台机车的汽车顺利翻越唐古拉山口,于当日16时08分安全抵达安多铺架基地,这标志着中远物流青藏铁路物流项目顺利结束。自2004年3月6日至项目顺利结束一年多的时间里,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400多个日日夜夜里,中远物流青藏铁路物流项目部40多名员工就这样经受住了严酷自然条件的考验——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大坡道运输,克服重重困难,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运输任务,在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上创造了汽车拉火车的奇迹。他们被尊称为“把火车背上世界屋脊的‘高原铁军’”。就是这样一支铁军,创造了奇迹,造福了西藏百姓,同时也为中国物流界写下了不同凡响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