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航线第二大船公司法国达飞轮船(CMA)在其最新一期公司刊物中著重介绍,欧亚航线海贸蓬勃发展,刺激货运需求与日俱增,CMA将面临双重考验,解决办法是建造更大型的货船及增加航班密度。CMA强调现今目标不单是发展海贸,而是尽可能加强竞争力,并扩大市场占有率。
欧亚线货运年增15%
现时,欧亚航线每周有七班船服务,其中三艘属于CMA。
该刊物称,欧亚线货运市场正以年增长百分之十五的态势上升,稳健发展。就去年而言,欧亚货量双向航线录得1500万标箱,当中亚洲出口到欧洲的货量占 1000万标箱,而欧洲出口到亚洲的货量则有500万标箱,成绩名列全球主航线货量的第三位(第一是亚洲区内线,总货量3200万标箱;第二是泛太平洋航线,总货量1800万标箱)。面对如此景况,CMA认为建造更大型更快捷的货船已是当务之急。
其次,因为需求量大增,CMA已在今年8月22日增开周班服务,即将投入服务的8艘配载9400标箱的货船当中有4艘由CMA拥有,分别以意大利歌剧命名,并跟随法亚轮船公司(FAL)的旗舰启航。CMA保证新船将可提供更有效率,更可靠的服务。该服务会支持FAL,同时取代辛达快线(SUNDEX)并经由马来西亚的巴生港为中转,为东南亚地区服务。并且,提供相关服务予中国主要港口包括
上海、
宁波及
深圳。CMA强调,增加运力并非服务唯一目的,反而透过这项服务巩固现有市场才是背后动机。
从上述数字可见,亚洲已成为国际海贸中心。在全球十大货柜港排名中,亚洲占有六大港口,其中中国占有三个。毋庸置疑,中国已跃升为世界工厂和亚洲最大贸易国,共有13个港口吞吐量超过100万标箱。反而印度仅得1 个港口有此佳绩。另方面,
香港和新加坡港口仍为目前全球最大货柜吞吐量。
亚洲成国际海贸中心
欧亚航线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海贸线,上世纪开始欧亚两地经济发展迅速,使到该航线贸易往来有增无减。而且苏伊士运河自1867年开通以来,欧亚线航程缩短一半,意味著两大洲间的货运合作将愈趋紧密。CMA的应对策略,无疑有先见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