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福建省出台系列措施促进海西现代流通业发展

2006-9-9 19:3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省政府近日下发关于“十一五”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流通业发展的规划,提出到“十一五”末,全省连锁经营企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左右,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增加值及从业人员分别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和总就业人口的11%。
    规划提出,从转变流通业增长方式,加强闽台商贸合作,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流通网络等10个方面,采取一系列促进措施,全面落实流通业发展。主要包括:
    ——构建大流通格局。培育一批大型贸易机构、商品交易市场、物流企业,鼓励跨国集团和全国性大企业在我省设立总部或地区分支机构,建立采购中心和物流中心,各级政府可给予适当补贴;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流通企业构建信息化系统,随计算机一并购进的软件计入固定资产,单独购置的作为无形资产管理;
    ——做大做强一批流通企业。全省重点培育20个大型商贸集团,认定一批省级流通龙头企业,并对其发展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培植流通企业自主品牌。开展流通企业分等定级和服务名牌评价认定工作。对服务品牌和商业贴牌产品品牌,工商部门将其列入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认定范围,质监部门将其列入各级名牌产品的评选范围,外经贸部门将其纳入国家及省级“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扶持范围。鼓励流通服务企业申请注册商标;
    ——加强闽台商业和物流业合作。把沿海主要批发市场建成两岸商品双向流通集散地,推动省内流通企业到台湾地区办展经商。整车运输台湾农副产品按照运输本省地产同类产品享受过路过桥费优惠政策;
    规划还就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作用、保障流通企业合理用地等方面提出了积极的措施。
    相关新闻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由来与发展
    21世纪来临之际,福建与全国一样,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面对区域经济已成为推动各地经济发展重要手段的新形势,福建需要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
    福建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面对台湾,毗邻港澳,是两岸三地(闽、台、港澳)的连接点;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全国著名侨乡,有1000多万爱国爱乡的侨亲旅居世界各地;拥有港口优势,全长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分布着不少天然深水良港……在上述优势中,对台优势更显突出,且是其他地区不可替代的。闽台两地语言相通,人缘相近,血缘相亲,自然生态条件十分相近,80%的台湾同胞祖籍在福建。这一切,使福建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首选之地。
    经过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认真缜密的研究和论证,在2004年初召开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时任省长卢展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这一新定位,深化了对福建省情的认识,延续了近年来福建发展战略思路,凸显了福建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着眼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得到全省人民的赞同和支持,很快在全省形成共识,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中央领导对福建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想给予支持。2004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考察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要求有关同志对建议“予以认真的阅处”。
    2004年9月初,江泽民在闽视察期间,欣然挥笔写下意味深长的题词:“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
    至2005年初,在“海西”概念提出后短短的一年中,中央领导吴邦国、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王兆国、刘云山、吴仪、周永康、贺国强等,分别来闽视察,进一步了解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情况,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有力支持。2004年8月上旬,中共福建省委七届七次全体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研究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这一主题,并讨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和有关配套政策意见。2004年11月初,《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由省委正式颁发。
    《纲要》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自然集聚、独特优势的区域经济综合体。其发展目标是:立足祖国统一大业,着力推动福建以及周边地区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板块加速崛起,成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沿平台,两岸三地交流合作的重要地区,形成区域制造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科教文化中心,最终成为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
    《纲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九大支撑体系: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统筹协调的城镇支撑体系,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支撑体系,外向带动的开放支撑体系,和谐社会的管理协调服务支撑体系,互利共赢的协作支撑体系,可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安全可靠的防灾减灾支撑体系。
    2005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写入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06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分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记者 黄世宏 整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