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把投资的重点切实引导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来
过去的一年,山东省“十一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18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546元。财政总收入4110.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55.3亿元,分别增长22.7%和2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68元,分别增长13.5%和11.1%。
今年,山东要继续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坚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全局性、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
一、积极推动投资与消费相协调。 必须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按照区别对待、正确引导、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把投资的重点切实引导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来。 二、突出抓好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坚持节约发展,力争在节能、节地、节水上实现新的突破。重点抓好10大高耗能行业和1000户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加强节能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利用。
三、努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全面实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继续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四、加快推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加强以节能降耗减排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今年全省技改投入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要达到30%以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推进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各类园区建设;积极推进行业调整和企业重组。
五、大力繁荣发展服务业。坚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放在产业结构调整的突出位置,力争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要深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效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大力推进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租赁、信托等金融服务创新。依托大型交通枢纽,加快建设鲁东、鲁中、鲁南三个物流区域,积极争取建设青岛保税港区。要着眼于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精品项目。
六、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省财政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力度,今年拟安排转移支付160.9亿元,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强化对口帮扶;支持济南提升产业水平,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快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水平。进一步发挥青岛龙头作用,带动半岛地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大力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规划的实施,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加快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完善鲁南经济带发展规划;全面落实海岸带建设规划,开展多学科、多产业、多领域的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本报记者单保江整理)
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近年来环渤海地区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的又一增长极。而包括京、津两市和河北8个地市在内的京津冀都市圈,被称为“第三增长极”的核心引擎。这是一艘轮船停泊在曹妃甸矿石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