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惠安,探寻这些变化背后的故事———
(一)
翻开福建惠安的发展历史,“石雕之乡”、“建筑之乡”、“渔业强县”等一张张“名片”赫然在目。如今,这些曾经为惠安的振兴和发展立下卓著功勋的传统产业,仍然展现着勃勃生机。
惠安石雕工艺有1600多年的历史,“无所不能想象者、无所不能雕琢者”是惠安石雕的真实写照,它以精细雕艺和逼真形态成为我国南派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遍布大江南北。首都北京几个重大历史时期的纪念性建筑物石雕构件均出自惠安雕艺匠之手,全国各地许多碑碣、碑林、大型塑像、纪念塔等建筑雕刻工程也多为惠安雕艺匠的精心之作。
如何让源远流长的惠安雕艺与现代社会相融合,给这一传统技艺注入现代元素和活力,是惠安县历届领导班子所关注的。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在利用新技术、新思维提高石雕产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附加值,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方面,惠安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创新之路。
惠安现有1300多家雕艺企业,多数企业的经营者自己就是雕艺匠人。这些年来,他们在保持和弘扬传统雕艺的同时,与20多所中外艺术院校的雕刻艺术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依托每年一度的“中国雕刻艺术节”和“中国惠安传统雕刻大赛”平台,惠安的传统雕刻艺术开始了与学院雕刻、国外雕刻艺术的交流和对话,当地石匠从中汲取现代雕艺的创意、构思、造型、手法等新理论,艺术家们则成了当地的企业顾问,他们不仅把这里当成学校的创作和实习基地,每年带着数百本科生和硕士生来此采风创作,还参与企业的新产品设计,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种合作不仅使双方实现了优势互补和互惠互利,更带动了当地石雕产业的快速升级。通过这样一种合作方式,惠安雕艺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振兴。6年间产值增加了60多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同行业之首,目前已经形成包括雕艺业、石材机械制造业、金刚石锯片加工业、木制品包装业、建材磨料磨具业、建筑装饰业、配套维修服务业等在内的完善的产业集群。
惠安石雕石材业只是当地传统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经过多年努力,惠安的食品饮料、鞋服包袋和机械五金等几个传统主导产业都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十五”期间,这4个主导产业创产值近1039亿元。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将是惠安传统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
在惠安采访中,记者时时被洋溢着的创业热情所感染。作为泉州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市委书记郑道溪对惠安县提出了通过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全市的“好中求快、支撑带动”大局中走在前列的要求。县委书记李转生、县长林万明对记者说,经过历届班子的努力,惠安现在已经具备转型升级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条件,特别是近年来,省、市一大批重点项目落户惠安,将大大提高惠安经济的整体支撑带动力。现在,惠安的三大港口开发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将成为泉州“亿吨大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格局上,惠安已经成为泉州中心城市东进的腹地;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惠安已形成八大工业基地;惠安的名胜古迹、雕刻艺术、滨海风光等品牌将进一步丰富泉州“海丝文化”的内涵。
基于这样的认识,惠安人现在正铆足了劲抓建设、抓发展。
惠南工业园区是惠安县起步较早的一个工业集中区,园区开发公司总经理张小红在这里已经工作了5年。她介绍说,这个当年在山坡地和盐碱地上开垦出来的园区,如今已有175家企业在此安家落户,行业涉及石化、机械五金、服装包袋等多个门类。张小红掰着手指头对记者说,最初我们来这里的时候,只有半栋民房、6个人、20万元启动资金,面对着大片的荒地,心里真是没底儿。开始时找到30多个项目,跟踪了很久都落实不了。一位投资者被我们说动答应来看看,到现场一看,留下一句“这么荒凉”扭头就走了。这事儿对我们触动很大:要引凤先得筑好巢。我们请来专家设计和规划,高起点进行园区建设,结果没过多久就有一批批投资者闻讯而来。现如今,惠南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一个工业集中区,每年上缴财税超过亿元,而且今后每年都能翻上一番。说这话时,张小红的眼神里透着几分自豪和自信。
惠安依山傍海,有长达141公里的海岸线和120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这里的秀涂港历史上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港之一。斗尾港长年不淤不冻、深水岸线长、水域面积宽、工程水质好、环境容量大的特点使其具备我国沿海罕有的修造船和深水码头建设条件。经过专家勘察和规划,这片曾经沉睡多年的海域一夜之间热闹了起来。
泉州船厂是福建省2007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县委副书记吴深生、常务副县长邱经良对记者说,这个船厂分为30万吨级修船、万吨级造船和30万吨级造船等3个子项目,为福建省目前在建的大型修造船项目之首,对培育东南沿海高级制造业集群、吸纳高新技术人力资源、改善区域人力资源质量、造就可持续发展动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记者看到,以泉州船厂为龙头,包括中化码头、福炼30万吨原油码头等在内的一批临海项目已经一字儿排开,从斗尾港区的苔圃村至后屿岛,长达数公里的海岸线上形成了前不见龙首、后不见龙尾的壮观场面。手头的资料显示,按照现在的发展态势,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海洋运输等将成为这里未来几年的主导产业并将形成东南沿海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大型船舶修造基地、液态化工仓储中心和航运中心。
谈起惠安临港经济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李转生感触良多:惠安优良的海域条件是少有的,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对这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关心,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局面。港口经济作为沿海地区发展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最好抓手。我们响应泉州市委提出的“建设亿吨大港”战略,设定了201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的目标,这对于惠安今后发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可以以设施建设带动空间拓展,通过建设福厦高速铁路惠安段、泉三高速公路斗尾支线和秀涂专用线及泉州绕城高速公路惠安段等重大工程,形成疏港通道网络,推动临港区域的空间拓展,实现以港兴城;其二,可以以临港工业带动产业升级,通过发挥中化重油深加工、泉州船厂等项目关联性大、带动力强的优势,加快发展配套产业,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以港兴业;其三,可以以港口物流带动要素集聚,港口建好了,国内外现代化大型航运、物流企业才能在这里扎根落户、开花结果,进而促进港区人口、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聚集,实现港城联动。
(三)
近年来,惠安县委、县政府以创建福建省优秀旅游县为契机,以惠安文化为龙头,将惠安的蓝天碧海、港湾沙滩、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融于一体,整合优化“惠女民俗风情”、“独特名胜古迹”、“石雕文化”、“滨海特色风光”等旅游资源,把旅游开发的重点放在一城(崇武古城)、一桥(洛阳古桥)、三湾(崇武半月湾、西沙湾和青山湾)等旅游景区上面,突出民俗文化、海丝文化、石雕文化、滨海文化内涵,同时加快建设与景区相配套的星级酒店和娱乐设施,加大旅游品牌宣传推介和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初步形成了集滨海旅游、度假、娱乐、购物、会展为一体的惠安旅游经济区。如今,“惠女风情”列入福建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崇武镇获得了“中国魅力乡土民俗风情名镇”称号,崇武海岸则被评为全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
在惠安采访的几天里,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干部群众强烈的发展愿望和热情。李转生说,这几年各级各部门对惠安的支持力度很大,县里班子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上下齐心,有一个很好的创业和兴业氛围,惠安的发展正进入一个良好、快速的发展时期。县委报道组的邱锦溪说,到2006年,惠安县经济综合实力已连续6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行列,连续12年名列全省经济实力十强县。
泉州船厂万吨级造船项目分段投产,首艘油轮即将交付使用。
上一篇:石家庄依托内陆港发展临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