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富实业:创新物流的竞争门槛
2007-9-12 16:0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黄俊武这位三十出头的年轻总裁如何将“小物流、大商务”的梦想照进现实?
从黄俊武位于25层的办公室向窗外望去,深南大道上熙熙攘攘的车流一览无余。对于这位希望占领物流行业制高点的深圳市年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来说,这种选择显然是有意为之。
7月,年富实业加入到深圳海关的客户协调员企业行列。这意味着,黄俊武全力打造的物流业务在成本和速度上有了更多优势。接下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电视营销等领域的开发,30出头的年轻总裁希望给传统以仓储、运输为主的物流行业注入更多的“年轻因素”。
2006年,年富实业的营业额达到3.4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36%。今年的营业额目标是4亿美元。“我们希望能够在5年内成为中国供应链行业的领导者,10年内成为世界级供应链行业的著名品牌。”黄俊武说。
转变
尽管在物流行业还属于新兵,年富实业在A股市场却颇为引人注目。早在2001年的 “方正科技”(600601)举牌事件中,年富实业便参与其中。当年5月10日,年富实业与北京金裕兴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裕兴机械电子研究所、河南觉悟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凯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宇通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公布举牌公告称:6家企业持有方正科技股票占总股本的5.41%。这是内地A股市场第一次出现没有股权和协议关系的“一致行动人”。此后,年富实业还与多家上市公司发生过收购、担保事宜。
由于参股方正科技,年富实业顺理成章涉足IT物流领域。从2002年与深圳海关签订MOU协议开始,物流成为该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2003年,年富实业进入商务部公布的中国进出口额民企百强之列,并在2004年排名进一步上升至第24位。
金融会计专业毕业的黄俊武在2004年进入年富实业后,首先从事的是投融资业务。在此之前,他还有着从国有银行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工作经历。2006年10月全面负责公司运营后,黄俊武开始为自己此前培养起来的“想象力”寻找新的落点。
在业界,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是一种共识。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59.6万亿元,同比增长24%,预计200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73.9万亿元。而自2005年12月11日国内物流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外资和民营企业都成为其中的活跃力量。
目前,年富实业已经陆续从一些上市公司中退出,把投资集中到医药行业。黄俊武更愿意强调物流业务在公司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其中的ICT(信息与通讯)行业供应链服务。他表示:“我们正按计划实现资本和物流与供应链行业的整合。”
与此同时,黄俊武还把目光投向了高速公路建设投资上。目前,年富实业参与出资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至开封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作为进入《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总体布局中6条区间通道之一的郑州-民权高速公路的一部分,该高速公路预计2009年通车。在黄俊武看来,投资基础设施不但可以让公司长期受益,更有利于其物流业务的发展。
在年富实业的发展史上,曾经有一个三年飞跃:2001年,成立仅一年的年富实业营业额达到1800万美元;2002年,公司营业额上升为1.2亿美元;2003年再升至2.2亿美元。如今,黄俊武同样设立了一个“三年规划”。
他表示,今年年富实业的工作重点是实现公司业务规模和能力的提升;明年重点在品牌营销上;后年的重点将放在公司网络布局上,以吸收合并为主要手段,实现包括采购、分销以及物流、商流等供应链条上的整合。他说:“公司之前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将为此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突破
黄俊武有一个朋友在上海做了一个化工原料网站。刚开始,黄俊武也在质疑这种专业网站的生存空间。但网站的成功经营给了他提高竞争“门槛”的第一个灵感。
按黄俊武的思路,年富实业的物流业务定位为专注客户需求、在IT及需要迅速响应行业上的供应链方案解决专家。按黄俊武的解释,这个供应链方案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多点到一点(采购平台)和一点到多点(分销平台)的综合物流及供应链服务。
这个突破传统的大物流概念,不仅包括对进出口通关物流、实物储运物流的管理,同时需要结合供应链管理的其他非物流的三要素:商流、资金流、信息流。
实际上,传统的供应链一般只包括“四流”,即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商流。但是为适应新的业务模式,在年富为客户实行的供应链服务中,增加了“工作流”这一新内容,就是将业务流程自动化,使供应链发展为五流合一的新局面。
为此,目前年富实业正在进行内部的ERP流程再造,这一系统已经与客户相关信息系统实现对接。他们还在与清华大学合作,投入更多资源在开发市场信息搜集的功能方面。黄俊武透露:“在供应链条上,原材料价格波动非常频繁,供应因素的变化也非常大,未来我们将紧贴市场前端,把供应信息及时提供给客户,最终打造一个网上交易平台。”
创新的业务模式是形成差异性优势的关键,对年富实业来说,针对客户实际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是赢得合作的重要一环。现在年富实业的IT合作伙伴包括海尔、方正、戴尔等公司,以与戴尔电脑的合作为例,戴尔的销售模式不允许出现占款情况,这成为其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一个障碍,年富实业因此拿出了先垫付款项给戴尔公司的资金解决方案。
有意思的是,虽然同属一个行业,海尔的要求完全不同。在海尔的笔记本电脑生产中,它的“准系统(Barebone)”由大众电脑代工,而其他配件要求由供应链公司完成,这意味着,供应链公司需要帮助海尔完成从采购到运输的每一环节。当海尔寻求物流支持时,很少有供应链公司能达到要求,最终年富实业与之实现合作。据介绍,在为海尔进行采购执行业务中,年富实业要负责与海尔多个供应商进行联系,并安排进口;然后和海关向海尔提供通关数据,并提供代理采购,境外及境内指定地点的仓储,境内仓库分货、扫描等增值服务,最后将采购物品送到海尔指定工厂。
创新大都是内外部压力给逼出来的,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黄俊武必须考虑年富实业如何在年收入千亿级的国有物流企业与外资物流巨头的夹缝中生存的问题。
根据国外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尽管欧美物流企业大多专注于专业物流服务,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一些物流公司则是进行广义的物流业务,其中包括与货主之间的物权转移,还包括帮助货主进行货物批发,有的物流企业甚至就有自己的卖场。“传统物流是一种单项作业,这种作业模式未来将面临综合物流公司的挤压。”黄俊武认为,对于本土物流企业,后者是发展方向。《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6—2007)》也显示,企业物流正逐步向“主辅分离、服务外包”的方向转变,物流业向制造业渗透融合、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
取代客户原有分销链条是黄俊武提高竞争“门槛”的另一个手段。支持这一服务的是年富实业目前已建立起的以深圳、上海、北京、香港为运营中心,覆盖全国一级城市和主要二级城市的物流网络。“国美和沃尔玛是我们在这个领域的目标。”他说。
通常情况下,一个产品从生产到卖给最终消费者,价格变化中有60%-70%属于“通路”费用,其中大概只有10%为物流费用。因此,从物流商的角度来讲,转向“通路”就意味着转向更高的利润源,而由于了解不同行业的产品特性,物流企业也有发展通路的先天优势。相比分销商来说,由专注于本行业的物流商提供分销服务,通过物流网络直接完成物权转移,可以减少交易和运输环节,减少通过几级分销商铺货所带来的高通路费。
目前,黄俊武选择手机作为上述模式的第一个突破点。他解释到:“ICT行业中增长最快的是手机行业,全球手机中每10台就有8台在中国生产,中国的手机10台又有9台在深圳生产。在这一行业拓展成功之后,我们还将往其他行业和其他地区进行复制。”
考虑到手机产品的特征,黄俊武还希望通过电视营销来实现更多的分销。他说:“最终,我希望形成的是一种‘小物流、大商务’的模式,公司主要在成本和分销领域体现价值,物流作为一种基本服务,反而会被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