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标车”成了烫手山芋
2008-10-17 11:0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李卫卫
王师傅是个开水泥搅拌车的个体车主,生意做得还算顺当。可是他本来波澜不惊的生活最近却因为一则新闻变了调。
9月28日,北京市发布 《第十五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 (以下简称 《措施》),其中制定出了淘汰“黄标车”的时间表:从明年1月1日起,除保障城市生产、生活和运行的车辆外,运输渣土等各类 “黄标车”全天禁止在五环路 (含)以内行驶;而到明年10月1日,所有的 “黄标车”都禁止在六环路 (含)以内行驶。这也就意味着,一年之后, “黄标车”将在北京市区内绝迹。而此前关于奥运会后, “黄标车”去向的争论也就此尘埃落定。
“之前也知道政府要治理 ‘黄标车’,可是一直也没有具体的说话,当时也没太当回事。现在这个规定一出来,看来 ‘黄标车’是要被‘逐出’北京了,我得尽早把手里的车处理了。以后没有绿标车,这运输生意在北京是没法做了。”王师傅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 《措施》一出,像王师傅这样为自己的 “黄标车”找出路的车主大有人在。据北京环保局公布的数字,目前北京登记注册的 “黄标车”共有35万多辆,其中包括20多万辆的轻型车和10多万辆重型车。而对于这30多万辆车的车主而言,如何在明年10月1日之前,解决掉自己手里的 “黄标车”,是个不小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 “黄标车”的 “出路”有以下三种:直接报废、进入二手车市场以及进行黄标改绿标的改造。但对于广大物流用户来说,这些曾经为用户立下汗马功劳的车,如今咋成了烫手山芋了呢?
卖二手车 不值钱
王师傅告诉记者,本来他是坚定的 “卖车派”: “我这辆车开的时间也不短了,要是二手车的价钱合适,我想趁机卖掉,换辆新车。”可是在二手车市场上逛了几圈之后,王师傅却开始犹豫了,因为 “价格实在压得很低,卖不上价”。
“半年前,还有人给我这辆车出价23万。可前几天我再去二手车市,价钱已经不到15万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掉了这么多,感觉卖了有点亏。”王师傅说。
事实上,从今年4月份开始,北京二手 “黄标车”的价格就出现了大幅 “跳水”。这个现象缘于北京市对于 “黄标车”主的一项 “优惠”措施:3月26日,为了加快 “黄标车”提前淘汰的步伐,北京市交管局发出通知规定,提前淘汰或进行治理的 “黄标车”每辆可获得1.5万元 (货车)或2.5万元 (客运车辆)的政府补贴。很多车主都认为,正是这1.5万元的补贴,成为二手车中介机构压低黄标货车价格的一个借口。
这样的说法也得到了一些人士的证实。 “以前二手车市还是不错的。之前2002、2003年的轻卡能卖上5万~6万元,可是现在卖二手大都在1万元左右,有的甚至接近报废价格。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国家已经给每辆车补贴了一万五。”北京朝批商贸公司物流总监杨志纯说,“一听说国家给补贴钱,很多二手车中介把车价直线下压,弄得二手车越来越不值钱。前两天还卖7万,这两天卖3万,一下掉了4万。车贩子把价钱压得太狠了,这二手车还怎么出手啊?”
针对该问题,记者拨通了一位车辆中介人员的电话,表示有 “黄标车”要出售。但在记者对其报出的低价表示异议时,对方很不耐烦地说: “国家不是还补贴一万五吗?你还想要多少钱?”
对此,很多业内人士也判断,随着 《措施》的出台,今后 “黄标车”在二手车市的 “身价”可能还会进一步降低。一汽解放贸易公司北京区域经理韩晓彬认为,现在政府决心这么大,很多车主手中的车都急于脱手,导致车源数量大增,市场供大于求,价格走低是大趋势。
要改造 问题多多
二手车卖不上价,一些车主就开始在改造上打起了主意。
“一些车主说想要通过改造来处理手里的 ‘黄标车’,但费用据说要3万。而且改造的场所都是北京交管局指定的,目前还没有卡车生产企业开展这方面的业务。”韩晓彬对记者说。而另一位从事黄标改绿标的技师也透露,货车要想改造成绿标,最低报价是5万。
杨志纯所在的朝批商贸由于“确实买不起车辆,就改造了几辆车”。他说: “改造其实就是在车辆上加装尾气后处理装置,这种设备每个需要四万八,再加上人工成本,改造一辆确实需要5万左右。”
除了费用高,改造之后的车辆在使用中,也是问题多多。杨志纯介绍说,因为尾气后处理装置使用之后,存在二次燃烧,所以车辆的燃油“相当费”,而他们在使用中也发现,改造后的车辆在原有油耗的基础上每公里多了将近7个油。对于个体运输户来说,根本用不起。而且,改造后的车辆在验收的时候也存在很多麻烦。
“前一段时间,我们一共改造了7辆2006年的大功率车,但是改造的效果不太理想。”杨志纯坦言。
韩晓彬也认为,虽然改造相比于购置新车确实可以节省一定的费用,但是车主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谨慎选择。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车辆都有改造的价值,不要为了贪图一时的利益,而影响了自己今后的使用。他建议,如果是2005年以后的车,从车辆残值方面衡量,车主可以考虑进行改造,而在此之前的车,改造 “根本不划算”。一方面,这些车的残值有些还抵不上改造的费用;另一方面,改完之后的效果也未必好,还白白浪费改造的钱。
其实,针对 “黄标车”淘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多行业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早在今年7月,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就曾谈到, “黄标车”的治理需要政府、汽车企业和多方面的配合。而按照这样的协同解决思路,北京汽车行业协会会长安庆衡也提出,解决北京 “黄标车”问题,需要组织整车制造企业参与其中,按照 “国家支持一点、企业优惠一点、个人承担一点”的原则推动 “黄标车”的快速更新。
而遗憾的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似乎并没有整车企业参与到淘汰 “黄标车”的工作中来,而市场上已经出现的类似 “黄标车”置换绿标车的活动,也基本上都是由汽车经销商主导的。汽车企业并没有针对“黄标车”开展专门的优惠或者按揭服务。对此,有专家认为,在 “黄标车”问题的解决上,汽车生产企业应该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他们可以对换车用户进行一定程度的让利;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抓住这一时机来开拓一下改造市场。这样既可以增加企业的销量和利润,也促进了环保事业,体现了汽车厂家作为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