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园区专家观点

戴定一:为物流中心建设立坐标

2008-10-22 11:2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柴凤伟
    作为 《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的姐妹篇,近日,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托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牵头起草的 《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并有望年内正式发布。为什么要制定这一标准?该标准的制定将为国内物流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带来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
问题突出
    “一方面,帮助申请者明确物流中心在规划中如何定位,为物流中心的建设者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帮助审批者把握这类项目是不是有根有据,使其可以得到科学的评审。”对于制定《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的重要性,戴定一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
    近几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资源开始整合,突出表现为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网络节点建设速度加快,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兴建物流中心。一时之间,我国物流中心建设此起彼伏,遍地开花。然而,由于不少物流中心的规划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以致出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功能混淆、定位不清,物流中心作为网络节点的作用无法发挥,导致效率低、物流成本难以压缩、中心内部信息化水平低、设施利用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物流体系的构建。
    而从整个行业看,由于物流前期没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使得目前业界对整个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口碑不一,有的认为应大力推进,有的则认为闲置太多、浪费太多、失败太多,这类负面意见的不断增多,无疑大大影响了整个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提高土地使用率和物流中心投资的成功率,促进行业自律显得迫在眉睫。
    “鉴于这些情况,有必要对物流中心及其分类予以界定,以实现物流中心的有序管理;同时通过对物流中心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的标准,促进物流中心基础设施设备的水平提升、规范物流中心发展、增强企业运营运作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另外,也从技术标准的层面为政府主管部门对物流中心的规划和审批、监督提供依据。”戴定一说。
清晰定位
    据戴定一介绍,物流中心具有“小园区”的功能特点,但又不完全是“物流园区”。因此,如何界定物流中心与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的区别从而制定出更科学、针对性更强的标准便成为标准起草小组首先要搞清的问题。
    2008年3月,在“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讨论稿研讨会举办之后,标准起草小组先后赴上海宝湾国际物流中心、远成物流有限公司、北芳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物流中心、华联超市配送中心等运作相对成熟的企业展开实地调研;并通过实地研究归纳物流中心、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相关联而又须区别开来的基础设施的功能特点,以体现在标准内容上。
    戴定一告诉记者,物流园区在规模上较物流中心更大,功能更综合而且开放度更大,原则上为全社会提供服务,因而多是综合类的。而物流中心则要求在网络节点上是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交通枢纽,开放度较大,不一定属于一个企业,一般具有某一行业或专业的特征(如钢材物流中心、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配送中心基本上是指企业内部的网络或节点,如宝钢物流中心,沃尔玛配送中心,它是一个企业在全国建设覆盖网络的集散点。
    基于以上调研成果,《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将物流中心定义为“从事物流活动的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同时指出,物流中心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功能健全;集聚辐射范围大;存储、吞吐能力强;对下游配送中心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同时将该标准定位于《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的补充,在标准力度、门槛上可衔接,从而真正明确了该标准的清晰定位。
三大亮点
    戴定一认为,《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主要强调了三个特点:
    一是市场定位,也就是分类方法。标准将物流中心划分为专业型、通用型、综合型三种和仓储类、集散类、其他类三小类,并对每种类型的主要业务范围及功能作了具体界定:专业型物流中心是指需专门配置专用设施设备以满足某一行业领域内的专业货物运作要求的物流中心;通用型物流中心是指不需专门配置专用设施设备即可满足覆盖多个行业领域的普通货物运作要求的物流中心;综合型物流中心是指既有专业货物又有普通货物的物流中心。二是提出了物流中心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标准首先对物流中心在规划前的选址、环境、安全等方面作出总体要求,并在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配套的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比例等四个控制性指标和功能区块布局、配套设备设施设置提出明确要求。三是对主要设施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如通用仓库、装卸货平台、内部道路、信息化设施和选用的堆场、物流中心内铁路专用线、码头建设等。
    “通过上述几方面内容,使该标准既适用于政府主管部门对我国各类物流中心的界定,也可为物流中心的立项、审批提供参考,并可作为企业规划建设物流中心的依据。该标准来自于实践,还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在未来的实践中发展完善。”戴定一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