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钢铁市场冷对出口新政传言专家建言死守五千万吨底线

2008-12-23 14:4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王亚彬
    10日,海关最新数据显示:疲惫的钢材出口钢材再次大幅下降,出口295万吨创下今年新低。时隔一周,政策救市的“利好消息”传出: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有关政策,我国或从明年1月1日起取消实行了一年半左右的钢材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
    而对于这一救市传言,市场反应似乎并没有那么热烈。
    “政府想把能出口的企业都放进来了,但钢材出口门槛本来就不高,有资格出口并不等于真会出口;即使出口,短期看规模也将十分有限。”中华商务网华瑞市场中心主任、知名钢铁市场研究专家马忠普对本报记者表示。
中钢协的态度
中钢协一位人士对记者高调评价这一救市传言:一是体现政府大力钢铁行业发展的决心;二是促进钢材和整体出口增长,提振市场信心。
    这是继取消钢铁出口关税后,又一促进钢铁出口的新举措。据了解,去年5月份,商务部为了调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的钢铁出口,加强对钢材出口的监控,对83种主要出口钢材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
    中钢协力挺此救市政策,既表明了当前钢铁生产企业所面临的压力,又让许多中小钢材贸易商河钢厂看到了可拿到出口“通行证”的希望。而此前中钢协始终坚持从严控制钢材出口,贯彻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提高出口门槛。
    中钢协多次上书国家商务部等有关部门,酝酿进一步提高钢材出口企业门槛。年前“钢铁出口企业资质标准已成定局”的传言曾让许多钢材贸易商成为“惊弓之鸟”。有消息称,当时的具体规定为钢材年出口量在1万吨以上的企业才能出口,按照这个规定,2/3的钢材贸易商的出口将被“腰斩”。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曾在4月份上海举办的“国际钢铁市场论坛”上回答本报记者现场提问时明确表示,逐步提高出口门槛,“建立一个出口企业的资质标准是应该的。是行业的要求。”并着力支持大中型钢铁企业自己建立流通渠道,直接出口;削减中间贸易商的钢材出口数量。
    因此,业内认为,该措施并不能表明中钢协或国家相关部门对待出口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取消钢材出口许可证管理仅仅是减少了一道行政程序,并未对资质审查、配额进行限制,对广大中小企业或贸易商来说,出口门槛并没有降低。
企业“请也不来”?
    “对市场的影响有限。”国内一家钢材贸易公司老总对传言中的新救市措施反应平平。
    “目前中国钢材还是以内需为主,取消钢材出口许可证将在多大程度上拉动钢材出口关键还是要看国际市场的行情,如果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即使中国取消钢材许可证管理制度也不会对出口产生太大的推动力。”在他看来,真正能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的是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以及下游需求的回升,“我们本来就是高附加值产品,施行或者取消钢材出口许可证对于我们几乎是没有影响。”
    北京京奥港的张华认为,取消钢材出口许可证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影响要稍微大一些。但到底有多少银企业资金愿意进入国际市场是个问题。
    张认为,这个出口措施,似乎把“能出口的机构都放了进来”,但市场预期并未因此好转。事实上,如果获利前景好的话,企业会“不请自来”,没有出口资格仍可通过其他有出口资格的企业转手出口;前景不好,恐怕“请也未必来”。"各个贸易商都有自己固定的的资源或渠道优势,多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现在不可能再去花费资金到国外建渠道?”实际情况也证明,无论是取消关税,还是调整出口税率、鼓励生产和流通企业合作,相关部门“已经连发多颗子弹”,但实际上市场需求回暖还需要一个传导过程。
    尽管传言称政策出台时间为明年1月1日,但记者并未从相关部门得到证实。
5000万吨底线
    “一系列钢材出口政策的调整是国家应对经济形势的战略举措。”中华商务网华瑞市场中心主任、知名钢铁市场研究专家马忠普表示,当前政府支持钢铁企业扩大出口就是协调国内外钢铁市场的重大市场关系,推动未来国内外钢铁市场的协调稳定发展。
    但在他看来,中国钢材出口不仅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而且面临强大的国际竞争。目前我国相比土耳其、乌克兰等国家已经没有价格优势,相反“一些中国企业正在和乌克兰谈判,从他们那进口钢材。”
    相比去年全年出口6800万吨的出口规模,马忠普认为,明年中国钢材出口 “必须确保5000万吨的出口规模”,否则将给国内市场造成巨大的压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