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快递物流开放纪事(三)
2008-2-26 13:4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国外大企业要想进入中国国际快递物流市场立足并发展,虽然有很多方式,但最好是选择中外合资或者合作。”中国货代协会会长罗开富说。罗曾经是中外运集团的董事长,在他执掌中外运期间,经历了外资快递企业与中外运之间的分分合合。随着外资在中国设立独资企业的最后时刻即将来临,关于它们选择合资还是独资,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而几大国际快递大公司的不同路数,也折射了几种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不同路线。 DHL是最早将快递概念引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之一,也是合资路线坚定的支持者。
1980年,DHL国际快递正式来到中国。由于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不允许外商独立从事快递经营,因此当时的外经贸部要求,所有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从事快递业务,必须与中外运公司进行合作。国外的业务完全由外资公司处理,国内的快递主要由中外运负责中国本土公司。如果从事国际快递业务,也必须经过外经贸部(即现在的商务部)的批准。当年DHL与中外运签订了互为代理协议。
从代理向合资演变是自然而然的。到1986年后,中外运与DHL国际快递成立了合资公司中外运敦豪,并与其它公司相续成立了中外运-TNT、中外运-OCS和中外运北空-UPS等合资公司。每家合资公司的合资形式大体是50%-50%的出资,双方共同派人参加管理,但各合资公司在规模上不一样,DHL的分公司有50多家,TNT国际快递有11家,OCS只有8家,而UPS只是在北京与中外运成立了合资公司,其它地方都是代理关系。
由于DHL、UPS、FedEx、TNT四大国际快递巨头竞相与中外运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几大巨头间围绕中外运的矛盾逐渐产生,FedEx、TNT和UPS先后离开中外运。FedEx选择和民营企业大田集团合资,TNT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超马赫缔结姻缘,而在2005年的交接期过后,UPS国际快递将基本上把业务操控权从中外运方面买回,正式开始“单飞”之路。
但DHL似乎决定绑定中外运。为了表达与中外运合作的决心,DHL国际快递表示将和中外运继签50年,甚至与中外运合作经营国内快递。DHL在谈到合作基础时表示,目前,中国内地是DHL快递在亚太区业务增长的主要来源,平均年增长率达35%至45%,2004年上半年更高达50%至60%;而经DHL快递在香港机场的货运量,超过七成是来自珠三角地区。
“DHL国际快递的做法是最明智的选择。”罗开富说。经营快递最需要的是网络,但在国内,能够满足快递要求覆盖整个中国的网络至今仍是稀却品。“不要小看这几百个点,建立起来需要的不仅仅是钱,还有人员和地面网络,与海关等部门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购买一个现成的网络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一位业内人士评论说。
但DHL国际快递并非没有挑战,由于没有自己的机队,这可能成为其今后发展中最大的软肋。而UPS和FEDEX正是凭借航空公司的身份,在中美航权谈判中拿到了转运中心的筹码。而DHL合同物流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也让人感到左右摇摆不定。事实上,DHL国际快递的母公司德国邮政在资本市场上长袖扇舞,但其整合能力却让人感到担心。时至今日,丹沙和敦豪的整合带来了何种效应,尚无法作出评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中国曾经独占合同物流“头把交椅”的风光,已经不在敦豪头上。
“最早是10年前的宝隆洋行,那时候,在中国就有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了。”天骏物流执行董事胡珉回忆说。宝隆洋行后来并入丹沙,再进入敦豪。当时这家公司所运作的,都是一些大型跨国食品公司外包的物流业务,从供应商采购计划,到生产计划的衔接,再到配送路线的设计,无所不包,可以算得上中国物流的先驱。如今,参与运作这些项目的人,不是任职大型跨国公司的供应链总监,就是开办了自己的物流公司,但重组后的敦豪国际快递却似乎没有从中得到些什么。
DHL-SOLUTON是DHL国际快递负责合同物流的业务板块,延续着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传统,并没有把精力放在零售、家电这些被炒得火热但食之无味的业务上面,而是致力于开发快速消费品、汽车、医疗器械、化工等操作难度高,利润大的项目。不过,与当时保龙洋行在圈子内的号召力相比,DHL-SOLUTON却显得过于沉默。一些其在华的项目,只是挂了一个总包商的虚名,尽管物流资本逐渐开放,但这些业务还停留在与客户国外总部合作的阶段,并没有真正进来。
2004年底,DHL-SOLUTON专门从福特汽车挖来了王孝华出任总经理,但时至今日,其在汽车物流方面的举动乏善可陈。与现在已被德邮收购的EXEL所操作的星网物流园、中外运的米其林项目等相比,很难看出这是一家在全球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合同国际快递物流提供商。
与DHL的合资路线相比,TNT、UPS单飞是中国物流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似乎更值得大书一笔。但事实是,如今的国际快递TNT、UPS转了一圈,正迂回到合资路线上来。
TNT在换了超马赫作为代理之后,并没有因为“独资”带来什么爆炸性的效果,相反,近几年来在快递方面已经悄无声息,自甘其他国际快递公司之后。而TNT在中国的另外一家合资公司安吉天地,业务却蒸蒸日上,在中国汽车物流领域逐渐稳固了老大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