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通德”叩响人才门
2008-7-14 17:3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 何文忠
口岸对外开放速度加快,各类进出口企业增长迅速,新的贸易方式及新的通关形式不断出现,对专业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专业人才需求量激增。
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贸易。这对外贸从业人员需求大增的同时,也对其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完美牵手
6月19日,在揭牌仪式上,红艳艳的绸缎随着中国口岸协会叶剑会长的双手缓缓掀起,天津唯一一家由中国口岸协会指定的为外向型企业培养口岸专业人才而设立的专门培训机构——中国口岸协会天津培训基地在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立。
此举标志着天津通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在校企合作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开辟了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该培训基地由海关总署中国口岸协会、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商贸系)和天津通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合作兴办。“旨在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更好的服务滨海新区的发展,本着合作、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综合开发三方的优势资源。”天津工程师范学院院长孟庆国表示。
需求潮涨
“近年来,我国物流人才需求逐年上升,尤其是报关人才更是呈上涨趋势。”中国报关协会培训部主任白凤川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
随着我国口岸开放程度的加快,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据统计,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达到21738亿美元。良好的外贸形势,促使各类进出口企业的迅速增长。新的贸易方式及新的通关形式不断出现,社会对专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报关人才的需求量激增。
“机场、港口、物流公司、加工贸易企业、货代公司、专业报关代理公司等,都是报关人才的去向。”长期从事报关行业的李小姐对记者介绍。尤其是从2006年7月1日起,加工贸易企业的原报核员岗位必须由持有报关员资格证的人担任,此举使报关员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按每家新增企业需要10位外贸专业人才计算,五年内国内拥有外贸经营权的外贸企业应需求180万人,而据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每年高校毕业经济类毕业生仅13万左右,即使这13万人全部从事外贸工作,五年内也只能培养出65万外贸人,尚有100万的人才大缺口。在揭牌仪式上,天津通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树广先生介绍说,目前在我国所有从事外贸企业专业报关行,代理报关行,中报关员仅有74600人,人才数量与人才需要相比严重失衡,缺口巨大。
良才难求
虽然报关人才需求增加,但是该行业对报关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白凤川介绍,目前企业对有工作经验、素质较高的人才需求量较大,而恰恰这种人才较少。“报关员的考试很难通过的,我连续考了两年才能考过。每年的通过率仅仅在10%左右。”天津一位刚刚取得报关员资格的吴女士感慨到。
“仅仅通过由海关组织的统一考试是不够的,这只是取得了资格证,还必须到当地的海关注册才能从事报关工作。”白凤川在电话中向记者介绍,报关员除了要有好的专业外,还要有一定的特长和技能,比如一些搞涉外业务的企业,就要求报关员英语口语一定要好;有的企业甚至要求报关员考出驾驶证。
“目前,报关员考试的通过率这么低,那手持“双证”———报关员证书和报检员证书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一位物流企业的老总无可奈何道。而“双证”人才目前更是物以稀为贵。
三剑合璧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是一个短腿,”叶剑分析道,临港工业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了,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了,就需要相关的职业人才,而职业教育光靠国家的院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要提倡校企合作,提倡社团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目前,一些传统的培训与实际操作相脱节,持证不能上岗,在岗不能持证成为报关行业的现状。秦树广在向记者介绍成立培训基地的缘起时说,天津通德正是洞察到了该行业的这一尴尬,因此与中国口岸协会、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合作,旨在起到三剑合璧的效果。
该培训基地,本着培训与实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培养学员的行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以天津口岸单位、船公司、专业物流公司及专业报关行为实训基地,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为运作载体,形成一整套完备的教学大纲和运营模式。
人才是一个企业的开山斧,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市场。三剑合一的培训基地必将助力天津通德人通四海,德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