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快递巨头降价风波冲击中国民营商
2008-7-16 11:5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联邦快递是全球四大快递巨头之一,2007年6月正式进军中国国内快递市场,以时效性和可靠性打入高端市场。在随后的一年中多次降价,今年6月2日进一步调低资费,“次早达”服务上海到北京1公斤起价只要21.6元,“次日达”18元,与最初资费相比降价幅度超过70%。除降价举措,联邦快递还进一步加强了其“时效”优势,将国内限时“次早达”的服务从最开始的19个城市拓展到了40多个城市,而“隔日达”服务可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另外,“次早达”的时间也从第二天的中午12点提速到上午10点30分,截件时间则延长到了晚上9点。 此举大大提高了联邦快递的性价比,民营快递和国营邮政的价格优势丧失殆尽。比如,民营快递公司顺丰快递“次日达”收费为每公斤20元,比联邦快递最新的价格还高2元,而邮政EMS“次早达”一公斤需31元,远远高出联邦快递的价格。
银联信分析:
油价突涨,成本陡增,物流业运输成本上涨,在多家民营快递商意欲涨价的同时,联邦快递却宣布调低国内服务价格,还进一步加强了“时效”优势。这表明,国际快递巨头仍然具有消化和转移油价上涨的实力。
联邦快递之所以具有消化高油价的能力,在于其不断强化的规模效应。联邦快递继在广州建立亚太转运中心后,又在杭州设立了中国区转运中心,并收购大田集团,中国服务网络已覆盖220多个城市,以后还将不断拓展二、三线城市,全国拥有的分公司数量也超过了100个,通过规模效应将大大降低单件货物的递送成本。而调价后,其客户已成功拓展至一年前推出服务时的三倍以上,随着联邦快递市场份额的扩大,其规模效应将得到强化。
银联信分析师认为,联邦快递降价之举意在挤垮民营快递企业,抢占市场份额。此前其他三大国际快递巨头也曾介入国内快递市场,但由于成本、价格和网络上不敌民营快递企业的强有力竞争,目前已不构成竞争威胁。同样追求时效性的民营快递商成为联邦快递的直接竞争对手。
相较而言,民营快递只能通过压缩利润来消化油价,在联邦快递这一轮降价的挤压下,追求时效性的民营快递企业危机重重。如同样从事“次早达”、“次日达”业务的民营企业目前已深感压力。
一方面,受制于联邦快递的低价策略,民营企业不能通过提价来转嫁上涨的运输成本,但随着油价的不断升高,目前用包机做快递已处于亏损边缘。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已丧失价格优势,在时效性、可靠性与品牌知名度上也不如国际快递巨头,目前已有部分潜在客户和现有客户流失,而客户流失将意味着规模效应减弱,单件货物递送成本上升,将进一步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此类民营快递企业可谓危机重重。
不过银联信分析师也注意到,在目前的中国市场,很大一部分客户并不讲究时效但追求低价,这也是更多的民营快递公司的目标客户。这些民营快递的运费目前仍远低于联邦快递。如果联邦快递想要抢占这部分低价的国内快递市场,实非易事。因为不管国际还是国内快递业务,联邦快递在人力成本、管理成本、操作成本上都要高出民营快递3-5倍,进一步降价空间十分有效。
本次联邦快递降价风波将给中国的快递市场的不同细分领域带来不同影响。在追求时效性的快递领域,降价将给民营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在多重市场风险的考验下,民营快递企业需要通过强强联合整合资源,压缩成本,寻找利润空间。而在不追求时效性的快递领域,以廉价劳动力和灵活经营模式取胜的的民营快递企业仍安然无恙。
在追求时效性的快递领域,民营企业的兼并收购将给银行信贷带来机会,建议重点关注有比较完善的配送网络建设以及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优势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