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快递业入华:重庆快递业还能支撑多久?
2008-7-31 15:1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随着油价的上涨,来自荷兰的外资快递巨头TNT近日宣布,其亚洲陆运网络目前已连通中国。通过陆运网,TNT还将推出中国与东南亚五国间的定时陆运递送服务。下一步,它还将打通其亚洲陆运网与中国内地的陆运递送网络。
让中国本土公司战战兢兢的高油价因素,却给了TNT一次显摆的“机遇”。TNT高管迈克·德瑞克说,高油价所带来的艰难运营环境是全行业的问题,如果陆运网络打通,“中国公司将不是对手”。
在重庆,油价上涨已让各快递企业在这个夏天感受到了彻骨的寒意:国际快递巨头开始借机扩张快递市场;邮政EMS的庞大市场被大量蚕食;本土小公司开始在夹缝中艰难求生。
油价上涨不敢提价 民营快递业苦熬2008
油价上涨后的重庆快递业依旧平静。“我们近期不会考虑提价。”7月22日,重庆申通快递公司周经理一边整理堆得比人还高的快递包裹,一边肯定地告诉记者。
然而,事实并非由他作主,提价与否得由总公司决定,但目前看来,“提价的可能性不大。”处在业务第一线,他很明白,油价的上涨对公司的运作造成了成本压力,加上涨价时间正好是快递业的淡季,但“赢得更多的客户比转嫁成本更重要,总公司比我们更清楚这一点”。周经理说。
“我们都在观望,不敢贸然提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几乎成了快递行业的普遍态度———分布于重庆各网点的其他快递公司也暂没有涨价打算。
“外部扩张,内部消化”的做法,是申通可以承受油价上涨压力的主要原因。作为民营快递公司巨头之一,申通快递服务网点较多,客户群也相对广泛,虽然油价上涨让公司的利润空间有所压缩,但薄利多销使其尚可从容应付。
周经理告诉记者,扩张网点,仍是今后申通发展的目标。“除了在已有的网点争取客户外,还希望能尽量减少服务盲点。原来一天发一次货,现在一天发两次了。”周称,“内部成本控制当然必要,但打开市场的关键还是要看企业提供的服务。”
与雄心勃勃的大型快递公司不同的是,王国学快递公司的经营却越来越吃力。这两天,他正在联系人想卖掉公司唯一的一辆面包车。“成本在增加,而资费不能多收,运作起来相当痛苦。”他们的快递公司成立3年了,是重庆本土一家很小的快递公司。目前,面包车还没有卖掉,“但已经没有用来跑业务了,只有几辆摩托车在跑。”
王国学算了这样一笔账:市内快递一般采用摩托车快递运输,虽然摩托车油耗较低,但油价上涨后,平均每天每辆车增加油费近10元,每月增加开支就是几百元。“更为关键的是,一些业务量被一些大的快递公司抢了过去,我们小公司的生存就更困难了。”
在他看来,正是由于行业竞争的激烈,使得快递公司都不敢贸然涨价。目前,市内普通快速仍是每件8元,市内加急件和国内快递仍维持在10-20元。“谁敢率先涨价,或许就会率先失去固有的客户。”
据了解,重庆市的快递公司有128家,如王国学这样的小公司占到50%以上。“小的快递公司大都这样,我们只是一个缩影。”王国学告诉记者,面对全市每年上亿元的市场产值,自己却没能分到一杯羹。很多大型快递企业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和完善的服务,成功地抢走了他们的客户资源。“眼下,这个市场有点冷热不均。”
外资快递杀入 邮政“老大”或受冲击
尽管小型快递公司面临着市场的考验,但因其有庞大的数量,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和其他城市一样,目前有三方势力在争夺重庆的快递市场———国际快递巨头、中国邮政EMS和民营快递公司。它们又各有侧重:中国邮政EMS以异地快递为主,外资快递主要经营国际快递,而民营快递着眼于同城业务。”重庆市邮政局市场监管处处长马斌生认为,这一泾渭分明的领域划分,今后将越来越不明显。
马斌生介绍,2006年12月11日后,对于DHL、UPS、FedEx和TNT这四大国际快递巨头,可谓意义非凡。它们可以名正言顺地与国内快递企业拼抢利润蛋糕。“国际快递公司独资步伐提速,想要抢占更大市场份额的欲望,更加快了他们中国的业务扩张步伐。”
而就在外资企业大踏步前进的同时,EMS感受到的压力也是双重的。因为在它的背后,还有一群中国本土的民营企业在伺机而动。“这些民企具备了体制上的优势和灵活的市场反映能力,又熟悉在本土开展快递业务的人文和社会经济环境,较为容易和跨国快递企业结成业务联盟,因此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企业群体。
“它们在和中国邮政以及外资企业的市场竞争中,仍会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马斌生说。
事实上,面对国际快递巨头的大举入境,国内民营快递公司不但没有感到威胁,反而看到了乐观的未来:他们欲利用外资来扫清国内快递的市场藩篱。重庆一家快递公司负责人称,“至少证明了这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而不再是邮政一家独大。”
基于这样的现实,中国邮政EMS无疑要在跨国巨头和国内中小快递公司的挤压下夹缝求生。
2007年2月,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会同重庆市邮政管理局进行的调查统计显示,重庆市快递服务业发展迅猛。2006年实现业务收入2.4亿元。其中,邮政公司只有1.1亿元,占45.8%。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副总队长吴玉英表示,“这一结果,改变了邮政系统对快递业务市场占有份额的乐观估计。实施调查之前,我们认为邮政公司可以占70%到80%的份额。”
各有竞争绝招 本地快递业成三足鼎立
“目前重庆大大小小的快递公司约为128家,其中小快递公司大概占了60%。”马斌生介绍,全国大型快递公司在重庆有18家,但其总部未在重庆,大都来自于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原因在于,快递业依赖航空业的发展,而重庆的航空业发展相对滞后,所以还没有大型快递业总部落户重庆。
在马斌生看来,目前快递业三足鼎立,邮政EMS虽然受到了市场冲击,但有经营权的保护;外资资金实力雄厚,真正困难的还是靠价格取胜的民营快递公司。“但如今,邮政快递与民营快递的价格不相上下,后者的优势不突出。国有机制不够灵活,但是规模较大;民营虽然规模小,但是机制灵活;‘船小好调头’;外资虽然进驻国内,但国内市场并未完全打开。”
“邮政与外资在抢占国际业务市场份额时,外资优势明显,大概占了国际业务的60%,”马斌生说,邮政EMS发展也不可小觑,今年的业务量在逐渐增加,并以每年30%的发展速度递增。“重庆快递业的目标是,打造西南地区快递中心。”
不难看出,三足鼎立之中,各自的优点都没有完全发挥了出来。在夹缝中求生———这对每个企业都适用。重庆快递协会一位负责人认为,最后可能还是“小型快递公司的日子不好过”。近期,因为物价上涨的因素,不少快递公司提高了业务员的薪金。用人成本的提高,本来就使他们很受伤,而油价的上升,又使其“屋漏偏逢连天雨”。
“民营小型快递公司生存能力,将进一步接受考验。”这位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