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行业分析

向现代化迈进的军事物流

2008-8-1 11:3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柴凤伟
■编者按
    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了建军81周年纪念日,我们向子弟兵致以节日的亲切祝贺。
    经过81年的光辉历程,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以三军联勤保障机制为主的军事物流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在今年发生的汶川地震 (建国以来的最大地震)的大救援中获得高效、神勇的赞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后勤保障在军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我军军事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军队后勤在保障体制、保障方式和政策制度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供应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保障了军队建设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尤其在今年的抗震救灾过程中,联勤保障机制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得到了充分展现。
联勤保障成效大
    据了解,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军后勤一直实行总后勤部领导下的陆、海、空三军分别垂直供应的体制,重复建设比较突出;后勤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有些保障舍近求远,给部队带来许多不便。大力推进保障体制一体化成为后勤改革的重点。
    1998年,中央军委决定对军队后勤保障体制实行重大改革,建立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统供与分供相结合的三军联勤保障体制。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大战区的后勤部改为联勤部。
    有专家指出,以军区为基础、统分结合的联勤体制,这是我军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这种体制既能够满足诸军兵种部队的共性要求,又能照顾军兵种的特殊性。
    2003年6月,中央军委确定在济南军区 (战区)进行大联勤改革试点。联勤机关按规定比例配备军兵种干部,实现了三军合编,增强了组织一体化保障的能力;将战区内总部和军兵种的6类16个实体移交联勤系统,实现了统管共用,优化了保障资源配置,增强了联勤综合支援保障能力:战区内三军部队的供应保障由联勤系统统一组织,实现了通专一体,减少了供应保障渠道和环节。济南军区的大联勤运行标志着我军后勤改革向三军后勤一体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2007年,中央军委决定从2007年起在济南军区正式实行大联勤体制,进一步推进了大联勤改革向纵深发展。
抗震救灾显威力
    联勤保障机制改革的巨大优势,在今年汶川的抗震救灾中得以充分显现。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骤然发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派出13万余名官兵,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截至7月18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安全转移受灾群众140多万人,抢修维护道路1.48余万公里,搭建活动板房22万多间,运送各类救灾物资136万余吨。
    这一个个数字不仅体现出三军将士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而且也得益于联勤保障的及时有力。
    据了解,地震刚刚发生,总后勤部就立即启动应急指挥机制,并向全军后勤部队下发动员指示,确定了“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力以赴、高效快速”的后勤保障原则要求,同时向灾区派出抗震救灾前线协调组,指挥后勤保障的现场统筹与协调。
    军交运输,是联勤保障快速行动的命脉。在震后不到两小时,我军联勤指挥机关迅速启动军交保障应急预案,调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战时运输保障力量,构筑起立体通道,服务于三军部队,以前所未有的保障速度,展开了一场利用多种投送方式的大运输。
    在食品告急、药品告急、血浆告急的紧急关头,我军联勤军交运输保障系统连续奋战,将食品、药品、帐篷、发电机组等大量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运达灾区……
    不仅如此,在时间紧、数量大、种类多、地域广、战线长的情况下如何既充分保障10多万人的衣、食、住、行问题,又不浪费有限的资源也引起我军联勤保障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们千方百计实现精确保障,力争用最小的保障资源满足最大的保障需求。比如,经过计算,一座军用供水站每小时可生产4吨纯净水和5吨生活用水,按每人日需纯净水3升、生活用水30升计算,可保障2万名官兵饮用水和4000名官兵生活用水。据此,后勤保障部门将12个供水站科学统筹调配在各主要救灾区域,使救灾用水得到了集约保障、充足供应。
    此外,抗震救灾中还涌现出了许多融合式保障新模式,如自我保障与支援保障相结合、建制保障与区域保障相结合、军队保障与地方保障相结合等。
    这一件件事实证明,我军近年来着力构建的三军联勤保障机制已经初步具备了快捷、高效的应急保障能力,保障能力经受住了考验,保障效益实现大幅跃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