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园区专家观点

园区怎脱“政绩装”

2008-8-15 12:3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宋馥李
    如何看待国内物流园区建设热,促进园区建设稳健发展?7月25日,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办的 “第6次全国物流园区交流研讨会暨第16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物流园区专家各抒己见。
    人们还清楚记得,2006年 《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调查报告》首次公布时,我国拥有207个物流园区,其中已经运营的占24%,在建的占31%,规划建设的占45%。当时157个尚未运营的物流园区已将园区建设过热苗头显现出来,与会的专家们已经提请各方注意。而今,在 《第二次全国物流园区 (基地)调查报告》中,运营、在建和规划的物流园区达到了475个。
你建我也建
    政府是这一轮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的主要推手,在强烈的政绩指引下,地方政府的期望是,通过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运营,能够辐射和带动一大片区域的经济腾飞,为吸引外资和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今年4月,成都市人民政府高调宣布承办中国国际物流节时,也透露了成都市气势磅礴的物流园区的规划:根据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框架体系设想,成都将建设三个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和四个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然而,在新闻发布会,有业内人士委婉地指出,成都的物流规划似乎贪多求大。
    物流园区是带有公共性质的基础设施,它占地规模大、辐射面积广,投资强度高、回收周期长,带动作用强、盈利能力低,一旦规划失误,将会带来很难挽回的巨大损失。
    在今年年初的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许多省份都明确将发展现代物流业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有的省市还给予了十分明确的建设数量和地点。例如,河北省明确提出要建设10大物流园区。
    随着省级政府的政策信号的释放,地市级政府甚至是县级政府,陆续将现代物流业视作振兴地方经济的抓手,划出大片土地来搞物流园区的建设。
    物流园区和枢纽的建设当然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但物流枢纽的形成也绝不以行政意志为转移。由企业运营的物流园区总是选择最经济、效益最大的地方为突破口,即使是有优惠的政策,也难以真正吸引到 “凤凰”。
    在深圳市安必行物流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兴福看来,目前物流园区规划和定位不清不楚、贪大求全等均是其存在的诟病。 “以浙江省为例,嘉兴、宁波等3地距离上海较近,但就在这还没一个省大的地方,目前就规划了20个物流园区,如果再加上上海的4大物流园区和4大物流基地,重复建设是外行都看得出的。”
    实践表明:脱离当地经济发展和物流需求实际,许多在建的物流园区长期停留在 “纸面”上无法 “落地”,而一些规划定位不准的物流团去,建成后立即陷入了招商运营的困难。
立足交通圈
    目前国内相当部分物流园区,在当地政府推动下建立,但发展步履迟缓。如何推进传统物流园区创新发展,近年,如公路港、航空港等创新的专业物流园区发展模式被引入。
    引进大型的物流基地 (园区)项目,意味着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有了抓手。浙江传化公路物流港的姚文通说:“符合经济圈优势和交通圈优势,具有现代物流理念的文化氛围和机制氛围的地方,才是传化选择的条件。”
    有太多的事实告诉人们,交通圈与经济圈互为表里。交通圈使生活圈、商贸圈、物流圈进一步相互融合、渗透,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基于交通圈和经济圈优势的物流产业,才能迸发出统筹和推进的作用,实现 “1+1>2”的经济叠加效应。
    但这样的交通圈和经济圈优势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依靠政府出台几份文件是难以实现的。这需要占据优势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更重要的是,要有制造业和商贸业的积淀,能为物流产业的增长打下基础,要“有物可流”。
政策要完善
    物流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政策性瓶颈集中在土地、税收和投融资等方面。在内陆省份声势浩大的物流园区开发热中,发展物流及物流园区的配套政策仍然非常滞后。
    今年4月,记者在宁夏采访时,亲身感受到了西部城市发展推动物流园区建设的热情。可在热情背后,具体的支持政策却鲜有落实。因为对现代物流业的认识缺乏统一,各个部门条块分割的局面没有完全转变,政策出台的协调难度大。于是便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局面,除了土地政策,地方政府往往拿不出切实的保障措施来鼓励物流园区的运营企业。
    与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重点物流园区应该列为国家、省市重大建设项目和中央国债贴息资金项目计划,在财政税收、国债申请、银行贷款、贷款贴息、企业发债、信息平台建设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取消向物流企业收取的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
    例如,对于公路物流港企业,入驻企业要能得到在城区行驶、停靠和装卸货物的便利;对入驻企业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车辆、多轴重载车辆等给予相关费用优惠政策。这就需要物流主管部门会同交通部门制定有利于公路港物流园区的一系列政策。
    物流园区自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出现以来,被许多发达国家重视。德国、英国、荷兰、法国等国都规划并建成了一大批物流园区。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经济发展和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起作用。中国物流园区的兴建热潮,从大背景上看仍然是顺应了这样的经济规律,但怎样使物流园区健康、有序地发展,避免成为政绩工程,这些问题确实需要好好解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