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创业板的创业风险与制度风险

2009-10-29 1:4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尚宝
    在中国这样一个不成熟的证券市场里,创业板蕴涵了两种风险,一是“创业”风险,二是“制度”风险。前者与生俱来,不可避免,后者积极完善,逐渐规避。
    中国的创业板马上就要破茧而出了,监管部门虽然一直在强调风险,但市场对此理解不一。有人将此理解为老生常谈;还有人理解为,监管部门只是奉劝一些人避开风险;更有人将此理解为减少进入数量,减少爆炒可能,也就是减少普通投资者发财机会。
    也难免人们有此想法。因为这28家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很高,业绩也都不错。就其投资公司本身,风险应该是不大的。
    然而,我们说投资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的风险很大,指的是过高的市盈率,尤其是这些上市公司募集到巨额资金将会用到哪里?有那么多业务需要那么多资金?其中不少是老企业需要那么多创业资金吗?还有那些“创业人”(许多是早已完成了创业)手捧那么多钱还有劲头去继续创业以回报投资人吗?
    上述这些风险其实不应该属于创业板的风险。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情况看,创业板的风险在于,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或经营模式创新,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因此,要么投资获得加倍回报,要么投资失败,而投资失败的可能性不会很小。
    本来中国人爱搏,这种社会文化对于创立创业板是有着坚实的基础和极佳的发展前景,但是风险不是在于把创新是否成功变成投资者与“创业人”之间的博弈。当然,为了创业板平稳的开始,首批上市企业稳妥些也不是不可以,关键在于后来的创业板上市企业是否必须是从事高科技业务或经营模式创新的公司?以现在的情况看,中国的创业板倒更像是一个给非国有企业直接融资专门开设的微型市场,其性质与国际上的创业板很不一样。
    由此可见,在中国这样一个很不成熟的股市里,创业板实际上蕴涵了两种风险:第一种即是公司投资和成长的风险,这也是所有成熟市场里都普遍存在的;第二种是因为监管制度缺陷造成的系统性市场风险,这是一种“中国特色”。对于前一种风险,可以说它正是创业板的根本特点,因而需要向投资者充分提示但却是不可克服的。因为高风险与高回报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否则还需要单独开辟一个创业板干什么?对于后一种风险,那是中国证券市场基本制度的问题,也只有随着后者的完善而逐渐规避。
    不过,创业板先天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创业板市场监管虽然现在还不能保证肯定不出纰漏,甚至完全没有钱权交易之类的腐败行为,但是有意识地出台大批明显倾向上市企业的政策的现象,大概不会出现了。因为创业板中现在没有、今后估计也不会有监管部门明确要求保护、倾斜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因此我们由衷希望,创业板在监管方面起码可以没有政策上的不公正,可以做得更规范,从而对规范主板市场起到促进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