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500强:为何快递凤毛麟角
2009-11-10 15:3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廖沙青竹
全国工商联近日公布了2008年度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结果,2008年中国民营500强入围门槛接近30亿元大关,缴税户均2.97亿元,吸纳就业413.27万人,同比增长19.87%。在地区分布上,东部地区仍是主体,企业数量396家,东北地区20家,中部地区47家,西部地区37家。
在行业分布上,基本延续了2007年行业分布格局和集中度特征。制造业继续保持绝对优势,321家制造业企业入围500强,在企业数、营业收入总额、净利润等规模性指标的比重上分别以64.20%、63.23%、69.23%占有绝对优势。除制造业外,民营快递企业500强仍然相对集中分布在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及房地产业。具体来说,其他制造业占18%,房地产业及商务服务业占5%,运输业占4%,服务业占3%等。
9月5日,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也在浙江杭州公布。榜单的前10名和2008年相比变化不大,仍然被以中石化为代表的国字号大企业占据。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500强的入围门槛达到105.4亿元,营业收入总额达到了26万亿元,净利润为1706亿美元。中国500强仅以美国500强营业额的34.42%,取得了接近美国500强两倍的利润,销售利润率达到美国500强的6倍。
据分析,造就中国500强利润超美国的更多原因,是金融危机的影响深浅不同,同时中国的企业具有行业垄断的天然优势和财政注资的政策扶持,4万亿元投资中的90%项目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中国500强在企业总部分布方面有三成多集中于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市。在地区分布上,东部地区348家,其中江苏无锡就有19家,在上榜城市中排名第六,中部地区65家,西部地区61家,除西藏、宁夏外,29个省、区、市都有分布。在行业分布上,基本延续了前几届的情况,传统行业占较大比重,显示出明显的 “油烟味”。多行业出现“国进民退”,尽管进入中国500强的民营快递企业数量在增加,但有一批企业扮演了 “被整合者”的角色。而按照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话说: “500强,实际上还是500大,企业大而不强,迟早要垮,而且垮的影响也许会更大。”
对中国500强而言,李荣融的话很具警示作用,但500强毕竟还是500强。需要正视的是,我国的民营快递企业如何早日实现集聚、集约、集优,缩小与民营500强的距离,向中国500强迈进。从没人管的孩子到夹缝中求生存再到与外资、国有形成三大阵营,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在磨难中艰难成长,成为快递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前,民营快递企业无论从数量、国内市场占有率和营业额的绝对值上都不亚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
但是具体到单一企业来说,大多还处在中小企业层次。即使一些全国性网络企业已显做大,甚至也达到了民营500强入围门槛,但在经营指标上却难以形成像民营500强那样的实力。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民营快递企业受制于依法成长、资源配置、体制创新、市场规范等问题的制约。总的来说,我国的民营快递企业,一是太小太松散,股权单一,很难集聚人力财力;二是缺少战略定位和战略规划,有什么做什么,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三是投资渠道不畅,没有后续资金,很难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和建设;四是低价竞争,导致行业整体服务质量较差,缺乏可持续性。
2009年7月27日,美国 《新闻周刊》刊登了一篇 《普通的巨人》的署名文章,称1988年以不到4000美元作为启动资金创立的华为集团,已经从一个小进口商,成长为可能仅次于爱立信的世界第二大电话硬件制造商,被美国 《商业周刊》列入与苹果、沃尔玛、丰田和谷歌等齐名的全球最有影响力10家企业之一。然而,华为却是其中国际知名度最低的一家企业。文章说,即使最棒的中国企业名气却不大,是中国面临的大问题。波士顿咨询集团最新的全球100家 “挑战企业”名单中,有36家中国企业,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但大部分比华为知名度更低。
2009年3月,中国领导人曾号召打造高质量、高附加值、能创新和服务过硬的企业。但是,中国却难以造就全球知名品牌。分析起来,最简单的解释,也许是国内竞争激烈。在大部分生产领域,都有数以百计,或数以千计的企业竞争国内市场,导致利润非常低。而另一方面,像谷歌或耐克那样,能够把过硬技术与市场营销策略完美的结合起来,中国企业目前还不能掌握。华为坚持的就是传统的运营方式——把产品卖给其他企业,而不是直接面向全球用户,竞争优势靠的是低价格,而不是创新。文章最后说,每个成功的市场营销商都知道,印象是最重要的。如果华为只想培养几个企业客户,可以直接向他们进行解释。但如果中国希望在全球市场中打造一些著名品牌,它需要另外的榜样——一个有兴趣打造知名品牌的企业。
外国人表面上是在对华为作出评价,实际上对我国的民营快递企业有更大的启示作用。当前形势下,我国亟须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勾勒民营快递企业的成长性。建立这样一套体系,虽说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非本文力所能及,但是从基本要素来说,有三大指数必不可少。一是涵盖品牌竞争力、网络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效益竞争力和发展竞争力的 “竞争力指数”;二是涵盖基础设施状况、资本运作状况、质量管理状况、安全应急状况、法治建设状况的 “企业治理指数”;三是涵盖集聚集约水平、科技信息水平、市场拓展水平、人力资源水平、社会贡献水平的 “创新发展指数”。
成长性离不开政府培育。结合我国国情,培育民营快递企业的成长性,需要秉持两大原则:第一,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创造外部条件,激发企业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第二,给予民营快递企业更多的市场资源配置空间,按照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引导优质资源向优势民营快递企业集中。遵循上述原则,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民营快递企业的成长性实施工程化规划和引导,制定企业成长性标准,评定最具成长性示范企业,促使企业顺应时代潮流,完善组织制度,转变增长方式,确立适应市场规范需要的价值观,提高法制意识和规则意识,提高经营水平、管理水平、融资水平、资信水平,提高经营管理者和职工的整体素质,向集约经营转变,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体制方面,应当引导企业逐步对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管理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从母公司中心辐射管理模式,向以矩阵管理结构为代表的多中心网络节点管理模式转变。
创新方面,应当将大型民营快递企业纳入国家创新体系统筹规划,进一步鼓励企业建立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引导企业承担更多的重大科研项目,建立技术研发体系,掌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信用方面,应当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强化企业信用意识,督促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依法获得相应资格许可,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立健全职工社会保障制度。
培训方面,应当建立技能型人才培训体系,组织举办 “创业论坛”,组织企业家到国内外学习考察,举办网上招聘、网上讲座、网上培训,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民营快递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鼓励民营快递企业全员达标、服务质量等级达标,试行快递业务员等级考试制度和等级薪酬制度,在外企建立交流培训基地。
品质方面,应当发布最有价值品牌榜,编制优选企业目录,筛选一批理念先进、运作规范、功能完善、辐射面大、成长性好的企业重点支持,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通过收购、兼并、租赁、控股和承包等方式,打造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培育世界级的民营快递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
政策方面,应当破解企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着力解决快递设施建设配套、多式联运与网络开放、城乡运输通行阻隔、货物安全与保险等问题,争取国家关于企业技术改造、科技进步、对外贸易以及其他方面的扶持政策,对民营快递企业同样适用。
不管何日能够分得一杯羹,关键是付诸努力。在新修订的 《邮政法》指引下,只要全行业坚持不懈地夯实民营快递企业的成长性,我国的民营快递企业决非没有可能叩开中国民营500强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