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与快递相依偎
2009-11-14 13:2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 林振强
“现在快递企业在传统信函业务上的竞争已经非常残酷,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进行创新呢?为什么不学老喻去做电子商务?我确确实实地认为,电子商务将是国内快递企业的又一块蛋糕。”北京星晨急便速递公司总裁陈平在一次快递行业论坛上如是说。
陈平口中的 “老喻”是指圆通快递董事长喻渭蛟,在他的努力下,圆通与淘宝网率先建立了合作关系,从而在电子商务递送方面取得了令同行们羡慕的业绩。圆通等企业的成功经验激发了更多快递企业拓展电子商务领域的热情,从而引领了新一轮的“跑马圈地”。只是,这种粗放式的发展,对于快递和电子商务企业来说,都只是初级阶段的一种暂时选择,未来需要更多在细节上 “深耕细作”。
关系升级为 “伙伴”
进入2009年,各种以“电子商务与快递”为主题的论坛在国内各个城市举办着,电子商务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快递企业从中获益颇多,言必称“电子商务”成为快递业内一个流行现象。
许多快递企业都在努力与那些电子商务网站建立关系,就如陈平所说:“圆通与淘宝合作很成功,我们也可以和淘宝合作,如果不行还可以和其他网站合作,比如易趣、拍拍、百度有啊,电子商务网站并不止一家。”在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看来,目前是决定快递企业在未来市场地位的关键时期。“电子商务领域这块大蛋糕,谁先画好地盘就意味着谁将来能得到更高的回报。”
然而,快递企业“跑马圈地”使电子商务这块 “新市场”转眼成为了 “热战场”。有关机构的调查称,目前国内为各类电子商务提供服务的快递企业,除了邮政EMS和联邦快递、DHL等国际快递外,民营快递公司就已超过了5000家。如此大规模的涌入,让人们依稀闻到了烽烟四起的味道,那个只要与淘宝、拍拍、有啊等等电子商务网站建立联系,就可“坐等黄金万两”的时期已经过去。
更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数目众多,但国内真正专业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商仍少之又少。在陈平自己看来,所谓专业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商,即为电子商务提供物流和部分资金流服务的企业,由他一手创立的星晨急便正沿着这样的思路发展。但更多的快递企业却没有这样的长远考虑,在运营模式、服务水平等方面并没有因为新业务的拓展而加以改变。因此,电子商务公司需要一种更紧密的合作模式,来对快递企业进行引导。
10月末,国内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与天天快递、韵达快运、申通快递、圆通速递等签约,四家快递公司正式成为阿里巴巴的“合作伙伴”。成为合作伙伴之后,阿里巴巴的45万诚信通会员可以在这四家物流企业市场价基础上享受6折至9折不等的优惠。如果按平均8.5折优惠、以每个网商一年物流成本4万元算,这个项目一年能为45万网商省下27亿元。
让利如此之多,很多人担心四家快递公司会吃亏,快递行业专家、安兴咨询公司物流咨询师王亚军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四家快递又多了45万优质客户。并且,他们与阿里巴巴同属一家的C2C网站 “淘宝网”已建立合作关系,此次业务扩展到B2B,由此建立的 “伙伴”关系显然比普通的合作关系更进一层。
相互依赖的背后
如果说,快递企业因电子商务的兴起而受益,那么电子商务要想长远发展也必须仰仗递送物流的发展。快递是整个电子商务链条中的一环,每个电子商务企业都不想因为某一环的问题,而影响总体水平。快递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也会主动改变并适应各种规定。 “可以说,无论是电子商务一方,还是快递企业一方,都希望通过建立一种更深入更牢靠的合作关系,来巩固各自在本行业内的地位。”王亚军认为。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自建配送体系代价很大,虽然京东商城设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但其副总裁姜海东也承认, “最开始建物流我感觉实际上是一种无奈,我们的需求在市场上并不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来完成我们全国范围的快递服务。”淘宝网、当当网等则是通过一些约束措施而进行规范。如当当网通过对快递公司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后,再进一步对其进行资金监控、质量考核等日常操作管理。日前,当当网宣布建成了国内最大的“货到付款快递服务体系”,为了提高货物的配送速度,提供送货上门、货到付款服务的快递公司也是由当当网统一协调、安排和管理。
淘宝的做法是将多家筛选出来的快递公司推荐给商户使用,对快递公司操作管理由各商户自行完成。但他们也在规范快递企业方面有很多措施,今年9月,淘宝网总裁陆兆禧甚至表示,由于在与物流合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虽然他们一定不会自己做物流产业,但是“从投资要看,如果有物流公司找我们商谈合作,我们也不排除资金介入。”通过产业渗透的方式,掌握一家或几家快递企业,这样之间的合作关系无疑是更稳固的。
而对于快递企业来说,除了与电子商务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外,也要积极提升实力,让合作伙伴对自己更加依赖。尤其对于民营快递来说,可以向邮政EMS和国际快递学习一些先进经验。比如邮政EMS提出的“如有损坏,就地还银”承诺,对于合作伙伴就具有极大吸引力。而联邦快递在电子商务方面的经验,也值得借鉴。
陈平曾对联邦快递有过研究,他认为此时的联邦快递已非彼时的联邦快递:“他们几年前就进行了改革,变成了一个完完整整的电子商务公司。电子商务带来的业务收入已经占到了联邦快递收入的40%左右。”
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陈嘉良在谈到电子商务业务时,他认为联邦快递做得最好的是客户服务体验方面,其中的关键是保障了货物、资金流和信息的安全。此外,他也提醒其他快递企业,“在电子商务这个领域里面,有很多的档次,每一个档次客户有不同的要求,快递公司应该要选择性地去服务某一个档次。我们应该能够针对客户的要求来满足他们的要求,我觉得这个很必要。”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快递业和电子商务现在已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各自都在努力向对方靠拢,试图让对方与自己建立一种稳固的关系,这其实就是一种产业渗透。”在王亚军看来,如果这种产业渗透如果能促进共同发展,也并非坏事。不过有些问题也不可忽视,例如现在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定价权博弈日益明显,目前配送价格开始被压得越来越低。如果一旦通过产业渗透,电子商务企业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那么快递企业的议价能力将进一步削弱。但是,不管未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产业间渗透的趋势还会更加明显,因为它们都是处在上升期的行业,随着产业规模越来越大,相互依赖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