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食品冷链物流进入后奥运时代
2009-11-29 2:0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范云兵
北京是一个拥有1600多万人口的消费型城市。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城市物流体系中,食品物流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建立了完善的奥运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体系,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但业内人士也认为,这是在政府部门强力干预、不计成本的投入和使用先进冷链物流技术等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并不能代表我国现阶段食品物流的实际现状和运作水平。就客观情况来说,北京冷链物流业的运作水平较低,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不到位,冷链市场化程度低,造成了食品的大量耗损和安全隐患。
而如何借鉴奥运的成功经验,实现北京冷链物流的大发展,成了北京很多业内人士的焦点话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摸清北京冷链物流的 “家底”就成了重中之重。
摸清 “家底”是前提
“为了摸清家底,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今年7月份,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制冷学会对北京食品冷链物流业进行了调研。”北京制冷学会秘书长孙大琪告诉记者。
对于此次调研,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姜微波认为,对食品冷链企业进行调研,了解食品流通过程中的问题,将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重要指导,也将为北京市制定冷链物流建设规划提供依据。姜微波介绍说,全国各类生鲜易腐食品年总产量近7亿吨,由于保鲜技术落后,很多产品不得不在常温下流通,造成巨大的损失。其中,水果、蔬菜的损失就高达20%~30%。为提高生产者效益,减少损耗量,降低中间商风险,实现冷链流程的整体规划,加强食品冷链建设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此外,我国生鲜易腐食品生产单位小而分散,在流通过程中,这些产品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从生产者到物流企业,从批发商到零售商,形成了庞大的食品物流系统。也只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了庞大的食品冷链物流运作实情,才能制定更完善的食品冷链物流规范。
北京冷链基础弱
“此次我们一共调查了食品生产、物流、批发和零售等51家企业,包括东方友谊、大红门肉联厂、新发地、京客隆等。调查企业基本上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数据相对来讲比较乐观,但是可能整体情况并不太好。”兰洪杰对记者说。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北京的冷库容积为42.63万吨,加上一些小企业的零星冷库,北京冷库总容量大约为50万~60万吨。如果按照60万吨来计算,北京市人均冷库占有量为0.035吨,仅为美国的5%。而且,这现有的60万吨冷库中,多数还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的大规模冷库,主要是以储存型为主。在某种程度上讲并不能适应现代城市配送的需求。
“冷库的容量不能仅看它的容积,还要看它的周转期。”兰洪杰说。比如,水果的周转期最长为9个月,而奶制品可能也就一天。如果按照平均周转期来算,大概估计是在30~40天。再以目前北京易腐食品的销量来算,如果要满足周转需求,大概需要100多万吨的冷库容积。
另一方面,作为冷链基建设施的冷藏车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北京市冷藏车数量为1307辆 (限额以上企业,来自北京市统计年鉴),约占北京市货运车辆的0.7%。而美国、英国和德国的比例分别为1%、2.5%和2%。而且,目前拥有的冷藏车中,80%左右为2吨以下的小型车。
“按照北京现有冷藏车的数量和大小,我们计算了一个最大的理论值。即使所有的冷藏车全部每天两次满载运输,也只能解决500万吨的运量。与全市2200万吨 (2007年)的需求量相去甚远。”兰洪杰说。
而从冷链的具体操作层面来讲,作为重要生鲜食品流通地之一的批发市场,其冷链运作还很不规范。目前,批发企业的模式是将市场摊位出租给经营者,而至于经营者是否按照冷链要求来进行储存和销售,市场管理者则鲜有干预。此外,几乎所有的超市,冷链食品的收货环节都是在常温下进行的。
借奥运经验 “起飞”
“冷链的投入相对较高,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进行运作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兰洪杰说。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某个部门就能完成的。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要素中,政府部门以及各级主管单位的监管及支持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宏观层面上来说,各部门之间要注意协调合作、理清职责,避免多头管理。政府部门制定完善的冷链规划,然后根据规划对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如冷库的建设、冷藏车的购买、冷链物流关键技术的改造等。从微观方面讲,北京要借鉴奥运会期间的操作方式,利用现有法律、法规及标准进行严格监管、服务等职能,使冷链物流贯穿于食品流通的全过程。
奥运期间,北京制定并严格执行了15项奥运食品安全技术规范,涉及生产、包装、储运等领域;全面启动了奥运食品安全的监控和追溯体系,能够对奥运食品从种植、养殖源头及食品原材料的生产、加工、配送一直到奥运餐桌的全过程实现监控和追溯;对食品运输途中实行严格监控,为218辆奥运食品运输车辆安装了GPS实时监控和温度实施记录装置。
当然,这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可以借鉴,并适当地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但在推广中要考虑可行性和成本问题,可以分步实施。“食品冷链物流体系是一个系统,具有动态的概念及其组成部分的变革与进步,对整体的推进是渐进式的。”北京制冷学会冷藏运输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援朝说。而这个渐进式的推进,不但需要政府部门的管理,还需要行业协会的协调,企业间的通力合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