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空经济“助飞”许昌发展
2009-11-6 20:1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10月下旬以来,一则“许昌建设异地候机楼”的消息在许昌新网、中原新闻网等多个网站、论坛发布,成为网民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不少许昌网民发帖表示,这是许昌发展中的大事,是在建设一项惠泽民生的工程,并为之拍手叫好,期待它早日变成现实。
省发改委交通处副处长魏学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许昌候机楼项目是全省的重点工程,省委、省政府很重视这个项目。省发改委将积极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和推动。
网上网下的你呼我应,政府、民间的“共同关注”,无疑凸显出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示范意义。
河南首个异地候机楼——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许昌候机楼的开工建设,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市民出行方式“质”的改变,以及一种崭新经济模式的运行。更重要的是,它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市增添了一个新的城市品牌和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也是许昌立足本地,走向全球,更加国际化的一种标志。
许昌候机楼
改变市民出行方式
10月底,得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许昌候机楼已经开工建设后,在许昌经商的赵志杰第一反应是“以后坐飞机更方便了”。
作为一名商人,赵志杰经营的产品销售方向主要在广东和江浙一带,“飞”来“飞”去进行市场营销和谈判是常有的事儿。“每次坐飞机都要麻烦朋友开车送到机场,有时带点儿东西就更麻烦了。”赵志杰笑着说,“不过我已经习惯了。”
在赵志杰的印象里,现代化的候机楼大多出现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在像许昌这样地处中原腹地的城市建候机楼,他“没有想到”。不过,作为一名许昌人,他又对此感到欣慰:“这至少标志着许昌的经济指标和客流量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要求,也体现出这个城市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当位于东城区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许昌候机楼开工奠基的消息传来时,在一家私企工作的赵娟马上被这则消息所吸引。她盯着报纸开始了预想:先坐在办公室打电话给候机楼,咨询相关航班信息,随后赶去买票并办理值机手续,在候机楼就地办理托运行李、换登机牌等登机手续,接着乘坐大巴赶往机场,到机场后就可以轻轻松松登机了。她算下来,从办公室到机场的旅程,比以前节省了半个小时以上,甚至比现在自己开车去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还要便捷。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公共项目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异地候机楼建成后,将提供“一站式”、高标准的服务。“简单地说,就是机场候机楼在空间上的延伸,同时也是航空服务的延伸,相当于在许昌修了一个没有跑道的机场,使许昌市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候机的愿望。”
异地候机楼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总投资逾20亿元的许昌航空客货枢纽港产业园拉开了建设序幕。
许昌航空客货枢纽港产业园,是以航站楼为依托,集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会议办公、酒店商务、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多种业态并举的临空产业集聚区,主要包括航空枢纽港核心区、空港商业区、空港商务区、高档生活区等四大功能区。该园位于东城区,总开发面积约1048亩,总投资逾20亿元,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以上,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总建设期5年,建成后将成为许昌的航空城和高端城市综合体。
许昌候机楼
改变经济发展结构
以航站楼为依托的许昌航空客货枢纽港产业园,将充分展示许昌发展临空经济的宏伟蓝图。
什么是临空经济?简言之,临空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具体存在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是以航空物流和商务人流为支撑的经济。发展临空经济,会带来明显的产业聚集效应、资金凹地效应,意味着大型的物流服务中心、商业服务中心、商务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和餐饮服务中心的到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对区域经济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强。
武汉市将临空经济区列为八大重点功能区之一,重点推进。仅一个北京市顺义区,临空经济产生的效益就有近千亿元。
临空经济,还代表着一种快速安全的交通方式和遍布全球的航空网络。这种资源是临空经济区所占有的独特资源,从而形成临空经济产业存在的独特性和垄断性。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许昌候机楼在许昌‘安家落户’,意味着国际机场的经济元素可以复制、迁移至没有民用航线的许昌,带来丰富的人流和物流,实现当地的临空经济繁荣发展。”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分析认为,此举可加快构建许昌及周边地区人流、物流的快速通道,提高许昌的辐射带动能力;同时,也将快速形成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辐射河南中南部乃至全省的空中交通网络,实现互惠互利。
临空经济为许昌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元素和内涵。许昌原本就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已经形成了电力装备、发制品、烟草、金刚石及其制品、纺织、食品工业、电力、建材等多个支柱产业。位于推进区的中原电气谷是以电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也是实现许昌加快发展和中原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许昌航空客货枢纽港产业园建成后,将使许昌的经济增添新的发展引擎,与现代化的市场、管理、技术、资金的接轨程度更高,物流、人流交通成本更加低廉,为许昌在更高层次和更大领域参与国内外竞争打造了新的优势。
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高科技、外向型企业的产品,具有高附加值、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等特征。企业生产、经营的区域由原来的运费、供给指向转变成时间价值指向,谁先抢占市场谁就能获得高额利润。航空运输快速安全的特点使它颇受这些新型企业的青睐。这些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外向型为特征的企业进驻许昌,无疑会对我市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带来“质”和“量”的双重提升。
许昌候机楼
改变许昌对外形象
曾有人进行过实地测试,分别从郑州和许昌出发驱车赶往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结果从许昌出发者先到。也有网友算过一笔路程账,认为位于郑州与许昌之间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给郑许两市带来的是“分享发展成果”。
致力于打造中原航空枢纽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008年完成旅客吞吐量588.76万人次,而今年这个数字将上升至700万。他们的目标是向美国的芝加哥机场、德国的法兰克福机场看齐,把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成国际化枢纽机场。这个目标若要实现,经济蓬勃发展,兼具地利之便的许昌会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许昌候机楼的建设,使我市增添了一个新的城市品牌和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在某种程度上,异地候机楼落户许昌,也是许昌立足本地,走向全球,更加国际化的一种标志。
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许昌候机楼开工奠基仪式上,市委书记毛万春表示,市直各部门和方方面面都要按照“环境创优、效能最优”的要求,提升行政效能,为项目提供优质服务,使候机楼项目成为全市环境创优的晴雨表、风向标,确保业主、群众、政府“三满意”。要营造更加和谐的环境,把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许昌候机楼建设成为和谐推进、一流质量、一流效益的工程,建设成为具有品位和美感的标志性工程,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共赢,真正实现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和许昌发展的共赢。
站在全省的视角看许昌,省委、省政府正在着力打造中原城市群的“经济隆起带”,以城市群的发展来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以中原城市群的“龙头”郑州为中心,以城际快速通道和高速铁路为纽带,组成“半小时”和“一小时”两个交通圈。而许昌正在成为省内举足轻重的综合交通枢纽,朝着“中原城市群副中心”的目标阔步迈进。
京广铁路贯穿全境,许(昌)亳(州)铁路提上日程。途经许昌的石武专线建成后,我市至北京只需3个小时,至武汉仅需1.5个小时。
许昌至长葛城际公路连接两市,“米”字形高速公路网(许昌至北京、许昌至港澳、许昌至南阳、许昌至开封、许昌至登封、许昌至亳州)已经构成,311国道横穿东西。许(昌)长(葛)、许(昌)鄢(陵)城际公交已经开通,郑许公交开通在即……
许昌航空客货枢纽港产业园首先实施航空枢纽港核心区开发建设,并规划许昌至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城市轨道交通。按照建设方案,许昌至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共设置7个站点。首发站为新许昌站,另设尚集东、大黄桥、官亭、新郑、崔黄庄、薛店站,每站间距不到10公里,并计划延伸至郑州,全长近百公里。
市委书记毛万春说:“经济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所以我们的选择唯有跨越。”也正是有了一种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发展意识,我们才能够实现铁路、公路、航空与城市轨道交通“多路并进”,构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便捷快速、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建设立体式综合交通枢纽,打造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为许昌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跨越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