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装备

当电动汽车也遭遇“山寨”

2009-11-8 1:1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枭冬
    近日,中央电视台 《经济半小时》的一期特别报道,将观众的视线引到“山寨电动汽车”身上。也仿佛一夜之间, “山寨电动汽车现象”成为了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山东、江苏等省份,更是在此风波当中,充当了 “先锋”角色。再细看一下,很多中小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已成山寨电动汽车茁壮成长的摇篮。
    那么,山寨电动汽车为何能够引起如此巨大的轰动效应?其 “燎原”之势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面对需求旺盛的山寨电动汽车市场,以及亟须规范的电动汽车行业,又如何实现它们的 “利益权衡”与 “平稳过渡”呢?
“山寨车”为啥横行?
    据了解,在我国一些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四轮低速电动汽车俨然成了 “山寨车”的天下。以山东聊城为例,其大街小巷便有不少酷似QQ、SPARK等车型的山寨电动汽车来来往往。这种车因为采用蓄电池驱动,每次充电七八个小时后之后,汽车即可跑上百公里, “方便”之余,还可帮助车主节省不少油费开支;又因为易于驾驶,价格便宜,一辆汽车大概只要2万元左右,这便为其赢得了不少“粉丝”。
    山寨电动汽车的火暴场面,自然也会吸引不少中小企业的眼光。据了解,仅山东一地,就有20多家企业投身山寨电动汽车的 “大潮”中来,其中还包括了山东时风集团这样的知名企业。但这些企业大多都没有获得国家颁发的轿车生产许可证,可为了不菲的利润,只能 “铤而走险”。
    山寨往往都有盗版之嫌,按理说,都是不受人待见的仿冒产品。之前,因为一些汽车产品的设计出现 “雷同”,我国不少汽车生产企业陷入 “抄袭”的泥泽,使得品牌和销量受累不小。然而,我国刚刚起步的电动汽车行业,为何还要 “以身犯险”,重走“山寨”的 “老路”呢?
    在记者的调查中,有些生产这类电动汽车的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产销该类汽车也并非完全无据可依。因为依据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关于(厂)场内专用机动车辆的相关规定,四轮低速电动汽车属于 “场地观光车”类产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某些企业生产山寨电动汽车的“借口”。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暧昧”态度,也间接助长了 “山寨”之风的盛行。因为山寨电动汽车对当地经济和交通状况都有一定作用,且电动汽车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缺失,所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山寨电动汽车的管理难免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为其提供了不少便利。据了解,山东聊城的四轮电动汽车不止不用办车牌、上保险、交规费,甚至司机都不需要驾照就可上路。
    对此,一位地方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言,针对这些汽车的地方政策其实并未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不过我们正在积极争取。”这位领导表态说。
“山寨风”该不该刹?
    近两年,山寨电动汽车的 “异军突起”,与我国近来大力提倡的环保理念有着间接的关系。据了解,目前除山东、江苏等地区外,很多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市场,都成了山寨电动汽车市场的温床。
    那么,在市场需求颇为旺盛的前提下,是顺势而为任 “山寨风”猛吹,还是即时叫停呢?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某汽车品牌4S店销售经理仲先生告诉记者,相比传统汽车产品,山寨电动汽车的工艺质量最让他忧心。
    正所谓 “一分钱一分货”,山寨电动车低廉的价格必然源于成本的大力缩减。仲先生告诉记者,山寨电动汽车几乎就是组装成的。 “面对一辆只要套上外壳,装上方向盘、座椅、蓄电池和底盘就能直接上路的汽车,你敢开吗?”另外,他还表示,这类 “山寨车”车内装饰尽管与普通汽车相仿,但配置和功能上差异很大;车辆即使进行过强化实验,但若发生交通事故,依旧很难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
    同时,业内专家也集体质疑山寨电动汽车的生产资格。据了解,新能源汽车尽管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生产企业共同努力的目标,但在现有条件下,大多山寨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其实还未获得投产该类产品的资格,其产品销售越火可能隐患就越多。目前,国内只有比亚迪的F3DM等少数电动汽车产品上了国家新车目录,而没有进入国家正式公告的汽车产品,显然就是非法生产。这就意味着,这些开在路上的山寨电动汽车,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取得生产资格的汽车。
    而由于山寨电动汽车没有取得上路 “资格”,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也有很多难题。因为这类汽车并未通过三C认证,如果违规上路发生意外,消费者将很难顺利获得相应赔偿。为此,也有专家提醒,如果地方政府默许这类汽车上路,就是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这也是在侵犯公民交通安全的权益。
    除此之外,也有业内人士直言说,电动汽车仅仅只是电瓶车的升级版,根本不能代表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定下以电动汽车为主要手段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山寨电动汽车的横空出世难免 “带歪”产业走向。如果更多汽车生产企业开始萌生 “走捷径”的想法,在巨大市场利益的吸引下,放弃精心研发电动汽车技术,进而开始参与到山寨车的竞争中来,必然拖慢产业发展速度,更可能带来一轮又一轮的恶性竞争,搅乱市场秩序。届时,真正受害的还是我国的汽车产业及每一位消费者。
“后山寨”如何应变?
    相比山寨电动汽车的风生水起,电动汽车行业的 “正规军”反而有些业绩暗淡。据了解,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生产企业的汽车产品,主要以出口海外和专用车用途为主,比如一些休闲、旅游场所的专用运输车辆。
    针对电动汽车行业,虽然各地方相继出台了不少鼓励政策,但大多行业人士认为,眼下没有正式的国家行业标准,使得电动汽车的发展缺乏统一性,难以形成合力,行业发展尚处在一种模糊的状态之中。具体来说,针对电动车的安全性、时速、里程、生产材料等诸多指标缺少统一标准,行业门槛极低。这也使得国内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好坏参半,不管是专业的电动汽车生产企业,还是一般的汽车生产企业,甚至是农机产品厂家、电池厂家都来分一杯羹,产业发展现状混乱不堪。
    对此,专家认为,对电动汽车行业的管理,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记者,国家必须抓紧时间出台电动汽车生产、销售、研发的具体产业政策,及时规范产业发展。他还强调,此番工作的重点,要从行业标准的建立开始抓起。同时引导山寨电动汽车的生产企业及消费者不能 “一竿子掀翻”,要引导其改变观念:前者大力提升技术水准、硬件设施,努力跻身 “正规军”行列;后者逐渐理性消费,不只关注价格,更多地选择舒适、安全、可靠的汽车产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也表示,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努力下,上汽、一汽、东风等十家车企电动汽车项目的负责人组成了行业电动汽车领导小组,将会对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展开专项调研,编制共同行动计划,开展联合制订电动汽车标准的工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长胡茂元曾指出,2030年后,中国汽车将会实现百分之百电气化。但同时,他也强调,实现这一目标,不止因为电动汽车的市场极为广阔,更要我们稳扎稳打,坚持走好这段漫漫长路。
    同时,董扬又曾公开表示,发展好电动汽车行业,就要直面三个问题,即产品研发能力不足,零部件产品质量不稳定、一致性较差,生产规模小导致的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而且,现在生产电动汽车,市场回报是非常小的,企业投身其中也要做好心理准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