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内河资讯

重庆港口货物吞吐量成倍增长

2009-12-8 13:1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五是水运建设实现长足发展,水运聚集辐射能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初期,重庆市的内河航运基础薄弱,全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444公里,其中能通机动船的只有177公里,水运总体水平较低,重庆港年货物吞吐量仅为369.8万吨。改革开放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水路交通日益受到重视,建设投入成倍增长。三峡工程建设为重庆水运发展创造了重要发展机遇。重点推进了嘉陵江草街、利泽航电枢纽工程和乌江彭水、银盘航电枢纽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底,全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4337公里,比1978年增长9.0倍;港口建设方面,28个库区淹没复建码头项目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了寸滩集装箱码头一期、郭家沱重载汽车滚装码头、万州红溪沟散货码头、奉节宝塔坪和巫山龙门旅游码头等一批大型化、专业化、机械化的码头建设。截至2008年底,全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1186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96万标箱,已基本形成以主城、涪陵、万州三个枢纽港区和江津、永川、合川、奉节、武隆五个重点港区为龙头的港口体系,拥有各类生产性码头泊位870个,码头岸线长度72522米。 
  重庆内河航运的竞争力明显提升。 
  2008年,重庆全市水运货运量由1978年的4816万吨增长到6961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总计1291.1亿吨公里,比1978年的119.0亿吨增长10.8倍,年平均增长12.6%;港口货物吞吐量7892万吨,比1978年的369.8万吨增长21.3倍,年平均增长16.5%。客运量总计87450万人次,比1978年的5294万人次增长16.5倍,年平均增长15.1%;水运货运平均运距已达1268.9公里, 成为综合运输体系中平均运距最长的运输方式,全市90%以上的外贸物资是通过水路运输完成的,水路货运周转量占重庆全社会总量占到68.41%,位居综合运输体系第一位。同时,水运旅客周转量总计10.6亿人公里,比1978年的2.3亿人公里增长4.6倍,年平均增长7.9%。 
  五是航道整治工程。改革开放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航道条件不断改善,2003年三峡成库至库区蓄水156米,重庆新增航道54条,新增通航里程225公里,全市航道总数达到190条,通航总里程达4337公里,成库后改善航道里程854.3公里,形成深水航道72条1079.65公里,长江干线涪陵李渡至大坝成为常年深水库区航道,3000吨级船舶畅行其间。大宁河、小江、乌江等支流航道变宽变深,船舶通行能力增大。库区实行定线制,船舶分边通行,航行秩序更加规范,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水路交通。到2012年基本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使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1400公里,高等级航道比重达26%,长江干线航段可通行3000吨级船舶和万吨级船队。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1.4亿吨,集装箱达220万标箱,船舶运力达550万载重吨,主要水上运量指标在2006年基础上翻一番。到2020年,形成便捷、高效的内河航道体系、完善的支持保障系统、现代化的重点枢纽港区,形成以水运为载体,以腹地为支撑,充分依托铁路骨架、高速公路网和机场的强大辐射作用,通过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机衔接,利用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国家高等级航道的巨大通行能力,以高密度的集装箱班轮产生的聚集效应和优越的航运、金融、贸易、信息、口岸等服务,带动临港经济发展,使重庆港形成对周边地区的产业聚集优势,将重庆建成长江上游辐射西部地区最大的集装箱集并港、大宗散货中转港、旅游客运集散中心、汽车滚装运输主通道、船舶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航运信息中心和人才高地,全面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