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用下乡推动信息下乡
2009-12-8 23:1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文亮
尽管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涉农信息资源及应用开发整合滞后、管理机制和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对农民的真正需求把握不到位、农村信息化的供给主体缺位,这些问题也随之浮现出来,成为制约广大农民享受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的桎梏。如何充分挖掘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价值,让农村信息化“叫好又叫座”,使广大农民和信息化服务企业都从中获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
山东青岛联通胶州分公司开展的“宽带服务下乡”活动也许能给我们答案。在他们的宣传、培训、推荐下,胶西镇的土豆种植人及专业合作社都认识到了网络的重要性,买了电脑,拉了宽带,既通过互联网学习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又利用网络联系客户进行销售,在短短两个月之内,全镇已有10万吨土豆找到了买主。
农民是最讲求实效和实惠的一个群体,“村村通”再好,“信息下乡”再棒,如果农民看不到能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就怎么也不会迸发出使用的热情。因此,要让农村信息化“叫座”,首先就要利用各种各样的应用服务,让农民获取有用的涉农信息,直接帮助其生产和销售,这才能让农民“想用”,而在“想用”以后呢,还得“易用”,对于不具备高深的信息技能的农民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农业信息化应用种类繁多,农产品供求信息查询、产品展示、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信息应用都需要一个统一展示的平台。
据农业部信息中心统计,全国的农业网站已超过了2000家,这些网站普遍存在信息不丰富、功能不全面的问题。运营商可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内容整合优势,建立先进的农产品网络信息发布、交易平台,农业信息服务网站还可包含网络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农村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更丰富的服务和应用。
“易用”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最后一公里”,即如何有效地解决信息化到户问题,其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终端的购买和使用。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信息终端的操作能力也较低,让农民一下子拿出几千元购买电脑上网,在短时间内熟练使用互联网是不现实的。这就决定了信息终端需具有经济化、多样化,满足 “易学、经济、双向、可靠”等特点。目前已经出现的 “宽带+电视+机顶盒”的IPTV网络点播方式操作简便,无需花大钱添置大件设备。而从长远看,能通过触摸屏幕进行操作,整合电脑、手机、电视和电话等功能的交互式多媒体终端更能满足农民的信息化需求。运营商应加强对客户信息需求的研究和专用终端技术标准的研发,建立与终端生产厂商的深度合作关系,开发出适应农民需求的定制终端。如中国移动与终端厂家携手开发出了基于无线网络的 “农村信息机”。通过农村信息机,农民可查询、发布农副产品市场、劳务、养殖技术等农业便民互助信息,这些应用已在很多地区开始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