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航空公司

东航被“ST”的背后

2009-5-19 22:5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隋秀勇
    无论是国家的巨额注资,还是获得多家银行的巨额授信额度,似乎无法挽救东航再次被 “ST”的命运:4月份公布数据显示,东航以139亿元亏损坐上国内航空企业亏损的 “头把交椅”,随即再次被戴上 “ST”帽子。
占天时地利 却失人和
    据东航2008年年报显示,东航在2008年因航油套期保值的亏损额度为62亿元。相对于套期保值的亏损,东航在主营业务上的亏损幅度之大,更让业界震惊。一位业界人士曾表示,套保航油的60多亿元亏损数字早已公布了,东航主营业务收入下滑如此之大,说明其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东航在国有三大航空公司中,占据了天时和地利。早在1997年东航就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三地上市,其发展潜力在国有三大航空公司中是最被业界看好的。而且东航总部所在地上海,也是我国最优质的航空运输市场,无论是客运和货运都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
    据中国民航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上海浦东和虹桥两大国际机场的货邮吞吐量为301万吨,已超过北京、广州和深圳三大货运机场货邮吞吐量的总和 (264万吨)。近些年来,上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航空货运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正是由于上海航空动输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使得国内外的航空公司也竞相入驻。早在2006年,上海地区具有货运经营能力的航空公司已增至46家。
    而东航在2008年成为有史以来亏损最大的航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暴露出产业链部局的不合理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漏洞。
    在1998年,东航率先与中远集团组建我国第一家专业航空货运公司——中国货运航空有限公司。而后,致力于打造成了一个综合物流集团的东航,在2004年成立了第一家依托航空公司建立的专业物流公司——东方远洋物流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东远物流”),这次也是与中远合作。
    就在航空市场哀鸿一片之时,海航逆势而上。2009年3月,海航在上海成立了大新华物流集团,旗下拥有5家海运公司及航空货运、地面物流、码头、置业、船舶管理、船员管理公司各1家,具备自有机队和船队,是内地首个真正意义上的 “海陆空一体化综合物流企业”。海航董事长坦言,海航虽然在产业链上不断向上下游延伸,但海航的发展目标非常清晰,即只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内拓展,海航将紧紧围绕航空运输产业主业的相关链条。
    海航围绕航空产业构架发展战略非常清晰,而这恰恰反映出东航产业链部局的问题。东远物流主要做航空货运的地面代理等服务。服务模式的过于单一,显然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和综合运输体系的打造。
    如果说战略定位是东航走向没落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其在经营管理上的不善无疑于雪上加霜。
    东航内部用人惟亲、派系纷争,导致东航的业务团队缺乏围绕产业链统筹协调,甚至了为挣抢客户出现互相拆台的事件。东航虽然先后并购了通用航空、长城航空、武汉航空、西北航空、云南航空5家航空公司,由于东航未处理好总部与分公司的关系,损害了地方分公司的利益,加剧了东航总部与分公司的矛盾。2003年的“上海保卫战”就是最好的例证。“上海保卫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上海航空、国航的攻势,但是却极大伤害了地方分公司的利益和感情。
刘绍勇救火 胜算几何
    5月11日,网络盛传东航再获国资委20亿元的注资,连同此前获得的70亿元注资,迄今东航累计获得国家90亿元的注资。2009年,东航已先后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处获得总额960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国家的注资和银行的授信,说明政府层面正在缓解东航资金紧缺的局面。
    以锐意改革著称的刘绍勇,自2008年年底调任东航以来,通过争取到国家注资和银行授信,向东航“输血”,还推出了256项“止血”措施,严格控制运力增长,遏制亏损,增强创收。
    为了压缩资本性支出,东方航空“断臂”求生,原计划要成立的6个分公司全部取消。此举将为东方航空节省30多亿元资本性支出。对东航云南分公司的 “松绑”,变身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东航全资子公司,刘绍勇正在积极改变东航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此外,在不引进新飞机情况下,增加航线数量。东航充分发挥网络枢纽优势,积极设计中转服务产品,在短时间内新增了900条航线。在2009年6月底,东航将宣布加入一家航空联盟,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优化航线网络结构。而这些则被外界认为是强化网络支撑,给客户提供最优化物流途径的重要举措。
    而触及根本的人事制度改革,被认为是东航获取新生的关键。
    3月31日,东航又宣布了一项人事任命,曾在2007年当选 “杰出信息化领导者”的东航集团副总会计师兼资产管理部部长吴永良,出任东航股份公司财务总监。
    几乎在与财务总监易人的同时,2008年出现严重亏损的东航股份公司也完成了部分领导层的更换。之前任上海东美航空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刘钢出任武汉公司总经理,原任东航河北分公司天津基地总经理的蒋飞飞出任武汉公司党委书记。2008年这两家公司所取得的业绩均在东航集团内位居前列。从2010年开始,所有层级员工都要接受人力资源全方位考核,任职超过6年的管理干部都可能轮岗。
    从最近的人事调整来看,刘绍勇似乎正大刀阔斧地推进其在东航的人事架构重组,这也许正是其重振计划的一部分。而根据东航近日公布的第一季度季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4010万元,较上年同期缩减80.98%。同时第一季度东航的燃油套保摆脱了2008年超过60亿元的巨额浮亏,出现了4.22亿元的浮盈。刘绍勇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似乎已经起到了效果。但是,公司总负债848.8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35亿元,尽管获得国家70亿元注资,但其资不抵债形势依然严峻。
    而中国民航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航空市场正在逐步回暖,这为东航改革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的外部环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