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海运资讯

铁矿石囤积重演工信部限产难行

2009-5-22 13:3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边是中国铁矿石进口量激增,一边是逾亿吨的库存堆积。"虚假繁荣"的背后,中国钢铁行业并未呈现出相应的复苏,亦给正处胶着状态的铁矿石谈判带来不利影响。当全球钢铁行业的需求受到重挫后,中国正一步步变为铁矿石的"世界仓库"。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中国合计进口铁矿石1.88亿吨,同比增长22.90%,其中2月、3月以及4月进口量连续创下新高。尤其是4月,铁矿石进口达到了5700万吨,这一数字相当于去年全年铁矿石进口的12.85%。
可是,中国的钢铁行业并没有呈现出相应的复苏。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的统计数据,今年前四个月,中国粗钢产量约为1.7亿吨,同比仅增长0.6%,增幅远远小于铁矿石进口。
为什么中国对铁矿石的购买量如此巨大?一路飙升的库存量表明,铁矿石进口猛增并非需求增加所致。中钢协统计显示,截至目前,进口铁矿石库存量(包括港口库存和钢厂库存)已超过一亿吨。从青岛到天津,凡是有码头的地方,就可以重新见到铁矿石堆积的景象。毫无疑问,有人在囤积铁矿石。
贸易商成"囤货"主力
为什么中国对铁矿石的购买量如此巨大?
一种声音认为,中国是全球惟一持续十几年钢材产量保持增长的国家,相对强劲的钢铁产量,促使中国成为较具吸引力的铁矿石进口目的地。但这并不足以解释如此迅猛的铁矿石进口增长力度。
海关的统计也在印证这一观点:今年一季度排名前十位的铁矿石进口大户中,有六家是贸易商。而往年前20名中才有两三家贸易商的踪影。往年的进口主力--大型钢企,已经不是近期中国铁矿石进口激增的主导力量。
"囤货"这一情景与一年前颇为相似。去年5月,2008年铁矿石谈判前夕,中国的钢厂和贸易商出于看涨铁矿石价格的原因有意囤积,致使当时中国港口铁矿石存量达到8000万吨,创下当时历史新高。
尽管今年的钢铁需求与去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为数不少的贸易商认为,铁矿石谈判之后的价格相比现在只高不低。理由是:首先,全球三大铁矿石厂商认为由于中国出台"4万亿"投资方案将大幅增加对钢铁的需求,不会同意中方此前对2009年铁矿石应降价40%的要求;其次,目前海运费较低,铁矿石现货价实际上已低于中国提出的长期协议价格。因此,谈判之后铁矿石价格应只涨不跌。不少贸易商于是大量进口铁矿石,加入投机行列。
除贸易商看涨后市而囤积铁矿石,一些中小钢厂开始通过贸易商代理进口,逢低吸纳,也成为进口铁矿石激增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2009年以来,国外主要钢铁企业呈现大幅度减产态势,1月-3月,全球中国以外的65个主要产钢国钢产量同比下降373%,这致使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等三大铁矿石厂商在中国以外的需求减少了50%。形势所迫,三大矿山公司开始与此前很少打交道的中小钢厂接触,以保证其销售额,从而使得中国的很多中小型钢厂第一次有机会大量买到高品位矿石。使用高品位铁矿石有助于中小钢厂降低成本,加之这些钢厂原本库存就少,相比大钢厂更有动力复工生产。
河北一些中小钢厂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目前生产需要的铁矿石,几乎全部为进口铁矿石。而往年的情况是,国产铁矿石要占到一半以上。不过,很多中小钢厂并没有进口铁矿石的资质,因此他们的进口也多通过贸易商代理。
"虚假繁荣"不利铁矿石谈判
在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看来,目前铁矿石进口的虚假繁荣,已对正在进行的铁矿石谈判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钢铁企业与三大矿山公司都认为,本年度全球铁矿石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铁矿石价格大幅下降已成共识。但近期铁矿石进口的"虚假繁荣",正成为一些大的铁矿石供应商拒绝大幅降价的重要理由。
由于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大幅增加,再加上船舶在中国港口滞留耽搁时间较长,推动了海运费的上涨。在中国海港,最多时有80艘以上的船舶等待进港卸货,而今年初这一数字为10艘,4月初为50艘。
目前巴西至中国铁矿石海运费已从4月初的每吨15美元上涨到现在的25美元;澳大利亚运费同期也从每吨6美元上涨到10.55美元。
海运费的上涨,推动了反映航运业景气程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下称BDI)连续强劲走高。5月15日,BDI创下今年新高,报收于2544点,较去年最低点增长3倍多。
海运费上升,旋即带动铁矿石现货市场报价上涨。目前进口印度矿(63.5%品位)CIF(到岸价)报价上涨至66美元/吨,较前一周上涨1美元/吨,而FOB(离岸价)报价54美元/吨,与前一周持平。国内66%品位铁矿石不包含增值税的售价为78美元/吨,比前一周上涨了3美元/吨。
在治理"囤货"问题上,中国暂时似乎很难找到有效办法。去年同一时期,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几度下达联合疏港令,收效甚微。而2008年的铁矿石谈判出现了历史最高涨幅:力拓的主要矿石价格在2007年基础上上涨八成或九成。超量的高价进口矿,致使2008年中国钢铁企业在进口铁矿石上多支付了212亿美元,并随着全球经济在2008年下半年急转直下,而转变为巨大的库存,至今一些中国钢企都未完全消化。
对于卷土重来的铁矿石囤积,政府部门自然不能坐视不理。4月24日,工信部第一个出手,紧急下发了《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下称《通报》)。《通报》称,过量进口铁矿石,加大企业资金压力,存在较大经营风险。
《通报》要求,钢铁行业必须把控制总量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并且,为减少铁矿石投机贸易,中钢协和五矿商会要研究进一步减少进口铁矿石中间贸易商数量的措施。
但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从中国历次"限产"实施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对于中央的"限产"措施并不买账,因限产对于地方政府的税收不利。就在此次工信部要求限产的同时,宁夏很多钢铁厂商还被要求恢复或增加生产,否则将取消一些已经享受的优惠政策。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