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空运资讯

东上联姻:物流能否1+1>2

2009-6-20 16:4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隋秀勇
    继年初东航被曝出去年巨亏139亿之后,近日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东航。6月9日,东航和上航同时发布公告,宣称因筹划重大重组事宜而无限期停牌。6月13日,东航董事长刘绍勇首次回应“东上重组”时说:“双方已就重组所有重大原则问题达成一致。”
    东航和上航的重组在历经了传言、辟谣,再传言、再辟谣之后,此次“婚姻”是一个幸福起点,还是又一场蹩脚的 “拉郞配”?东上重组进程中的货运及物流业务又该如何调整?
重组利好
    “现在货运业务都是按正常运营,没有受到东航和上航重组的影响。”上航货运部袁征在电话另一端对记者说,“最迟到9月中旬,关于货运业务的重组计划就会公布,到时一切都会明朗。”
    袁征坦言,东航和上航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的货运业务都存在相冲的地方。重组无疑有利于优化两者的航线网络,避免恶性竞争。
    长期以来,东航和上航占据着长三角地区——我国最具活力的航空货运市场,但是两者多年的厮杀,逐步弱化了两者基地航空的地位,国内外航空公司趁虚而入,蚕食着本应属于东航和上航的市场份额。此次东上重组将令 “新东航”更好的整合上海市场的资源并进一步扩大其市场占有率。刘绍勇表示,合并后新公司在上海的市场份额将超过50%。
    有分析人士指出,东航与上航的重组成就了市场份额超过50%的主体基地航空公司,从而有利于整合航线资源,形成密切衔接的航线网络,提高空港中转量。市场份额的分散使空港难以形成密集的航班波,自然影响到中转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这与国家打造上海 “双中心” (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战略息息相关。
    中国民航大学曹允春教授认为,虽然上海机场货物吞吐量已经位列世界三甲,但事实上本土航空公司的市场份额在逐渐降低。东航和上航重组成一家大型基地航空公司,在市场份额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基础上,能更好地整合两者在长三角地区货运业务,优化航线网络,调配运力资源,使其在长三角乃至亚太地区的货运服务能力上一个档次,并逐步向日本、韩国等亚太主要航空市场拓展。这也是上海航运中心建设进程中重要的一环。
    相对于长远的发展计划,东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世博会开幕在即, “新东航”的成立也能缓解东航航空货运运力紧张状况。
模式抉择
    其实,业界讨论最多的是东航和上航将以何种模式重组。
    市场传出的东航、上航合并方案共有三个主要版本:一是东航收购上航股票后,将其收编为旗下全资子公司,但保持上航品牌独立运作;二是东航控股上航,保留上航上市公司;三是东航完全吸收合并上航,上航品牌也不复存在。
    就此事,东航投资者关系部周念对记者表示,有关重组的事宜,一切以公告为准。一位民营航空的高层认为,东航将绝对控股上航,同时上航保持独立子公司运作,并保留自己的品牌的可能性最大。
    “东航和上航重组后的货运业务肯定有变化。但是这种改变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与整合模式有关。如果整合模式是以子公司的模式,结果就很难说了。整合模式将直接导致它对市场的影响状况,而且货运业务的整合还涉及到两者的腹仓业务。”谈及东航和上航重组模式,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邹建军教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由于东航和上航历史上业务合作基础薄弱,从业务角度来看,东航、上航都在做以东南亚为主的中短途国际航线;国内网络都是以上海为基点做一个扇形的延伸。彼此的网络重合较多,这是对东航优化航线资源的考验。
    曹允春对两者货运业务的重组,更倾向于 “打碎重组”。 “重组之后货运业务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分工。相对来说,中货航的国际航线比上货航多。借助重组机会,中货航和上货航在国际、国内业务有所侧重,中货航更多负责国际业务,国内业务则由上货航来打理。”曹允春表示,如果上航保留子公司地位、名称和品牌,分子公司之间为了争抢货源的恶性竞争并不鲜见。
    其实,东航的货运业务除中货运外,还有一家由东航与中国远洋的东方远洋物流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东远物流”)负责地面配送、面向最终托运人销售的职能。而东航股份货运部承担管理、协调和投资的职能。 “这看似定位明确,但是为了部门利益,经常会出现争抢客户的现象。”东航股份货运部的一位员工无奈说。
    曹允春告诉记者,机场地面服务是航空货运的关键环节。可以说,航空运输如果出问题,80%都与地面服务有关。可以利用东航和上航货运业务的整合,梳理东远物流地面服务流程,拓展东远物流的地面服务范围,并强化其地面服务的职能定位。这对 “新东航”货运业务整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东航和上航货运重组还要面临一些细节问题。服务操作标准上的统一,货运信息系统的对接与整合,人事调整等诸多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新东航”的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东航和上航的客户、航线网络、地面服务等领域货运资源,但还面对“两场操作”的问题。 “因此,不管是客运还是货运,必须在两场之间建立一条快速连接通道,否则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邹建军强调。
发展战略
    对东航、上航重组是利好还是利空,外界质疑的焦点之一是,东航、上航重组组成的 “新东航”能否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战略,这将直接关系到“新东航”的竞争力。
    外界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7年前,东航与多家地方航空公司合并后,经营业绩并没有因规模做大而做强,相反还爆出 “返航门”之类的负面新闻。与发展战略不明晰和内部经营管理的混乱便是罪魁之一。
    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业务, “新东航”的发展战略是否明晰和正确,将直接关系到 “新东航”的未来。
    在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朱庆宇看来,“新东航”的战略定位应该服务于上海市、长三角,着眼与当地的、全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匹配。
    从国内来说,要定位于经济发展对国内航空货运物流服务的公共交通需求不断扩大和升级的战略;在全球化竞争的角度,国家需要在长三角地区有一家能够保证上海国际航空中心地位,保证本地航空市场优势地位的航空公司,东航和上航的整合应该、也是必须着眼于这个目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等手段,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也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