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危机中“抄底”内河集装箱运输
2009-6-30 15:3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近日,新入股的澳门投资商第一笔资金汇入浙江湖州安吉川达物流有限公司帐上,“复活”了停工长达5个月的浙北最大集装箱码头工程。
绝境逢生——
“搁浅”的集装箱码头复工
这几天,在安吉马家渡梅湖线航道旁,安吉川达集装箱物流码头工程恢复了施工。
安吉川达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少远说,等澳门投资商的资金到位后,剩余的工程将全面铺开,完善码头岸线设施,建设道路、堆场和仓储中心,预计今年底码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地处浙北山区的安吉县,具有“中国竹乡”的美誉,竹木制品加工成为当地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一直以来,这些外贸出口的竹制品、转椅、办公家具主要是由公路运至上海港,远销海外。
据调查,去年,安吉进出口集装箱达15.6万标箱、96万吨。2006年,香港旭达国际物流公司看好长三角内河水运资源优势,与安吉亚川物流有限公司联手合作,共同投资2.5亿元,建造浙北最大的集装箱物流码头,设有500吨级集装箱泊位5个,年吞吐量20万标箱,被列入省物流业重点工程项目。
然而,去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业务在广州、深圳沿海的香港旭达国际物流公司航运业下滑,牵连到正在建设的安吉集装箱码头项目,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工程进度逐渐慢了下来,到了今年初基本上处于停工状态,一时陷入困境。
安吉政府部门对此高度重视,想方设法,通过多渠道招商引资,而投资商则多方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以尽快重新启动码头工程建设。
此时,澳门恒和集团先后3次专门派人到安吉实地考察集装箱码头项目。
澳门恒和集团派驻安吉的总经理陈平认为,当前,国家振兴物流业,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以“水水中转”为主的集疏运体系,长三角内河水运集装箱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巨大。
目前,该集装箱码头项目投资商已进行重组,签定了股权转让协议,澳门恒和集团将注资9000万元,加快推进码头工程建设。
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对于外贸出口企业来说,更迫切的需要就是尽量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海外市场的竞争力。黄少远说,“一艘900吨船舶可以装载52个标箱,相当于26辆卡车运输,而且一个集装箱从安吉运往上海,水路与公路运输相比,至少可以节省200元左右,安吉外贸企业一年可增收3000多万元”。
据黄少远介绍,集装箱码头建成后,当地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入驻码头,对外贸进出口集装箱直接进行报关、商检、通关,实现“门到门”服务,可解决外贸企业货物仓储难的问题。
危机“抄底”——
内河港口码头建设火热
长三角内河港口码头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货物集散的腹地。谁抢占“先机”,谁就能赢得市场“商机”。
浙能长兴捷通物流有限公司码头临靠长湖申线航道源头,主要负责浙能长兴电厂煤炭中转,去年吞吐量达180万吨。长兴捷通物流公司洪建平总经理说,由于水运具有运能大、能耗低、成本小、污染少的优势,这几年,电厂煤炭运输由铁路转向水路,码头吞吐量逐年递增。
眼下,长兴大力发展长三角现代物流集散区,又逢长湖申线航道改造升级,码头扩建势在必行。5月18日,长兴捷通物流码头扩建工程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将新建3个500吨级、2个1000吨级的码头泊位,项目总投资约2.35亿元,建设周期为18个月。
据介绍,该码头扩建工程按“一港三区”规划建设,即“一港”长兴捷通港;“三区”电煤中心区,内河集装箱、仓储物流区,锚泊或多功能码头区。主要突出煤炭、内河集装箱运输和过境物流。
洪建平说:“我们要抢占‘先机’,抄国际金融危机的底,开启公司新一轮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壮大企业实力,等金融危机过后,国内外贸出口逐步回暖,集装箱运量上升,我们就可以抢先一步赢得内河水运市场‘商机’”。
加快内河港口物流平台建设,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今年,湖州港码头建设呈现良好态势,截至5月,全市已建成码头泊位4个,在建码头泊位10个。大量外地企业投资建设港口码头,进入内河现代物流业领域,尤以杭资企业居多。
根据《湖州港总体规划》,到2020年,湖州港规划建成码头泊位154个,其中集装箱码头泊位16个,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00万标箱,成为具有装卸存储、中转换装、临港工业、现代物流、旅游客运等功能齐备的全方位、综合性内河大港。
强势推进——
打通水上高速航道
据统计,今年5月份湖州港货物吞吐量达145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4%。这已连续几个月保持增长势头,排名全国内河港口吞吐量前10强第二位。然而,在湖州港货类吞吐量统计表上,笔者惊奇地发现,进出港货物全部是建材、水泥、煤炭、木材等内贸物资,而外贸进出口的集装箱为“零”。
内河水运业发达的湖州,去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43亿吨,为何水运集装箱难于发展呢?
其实,早在2003年,湖州有了西塞铁公水中转集装箱码头后,南浔鑫达也建造了集装箱码头,开通了集装箱内支线。由于受航道条件、桥梁“瓶颈”、堵航等因素影响,内河集装箱运输止步不前,去年5月最终被迫停运。6年间一共只有6000多标箱。
破解内河水运集装箱这一难题,必须尽快打通湖州连接上海的水上大动脉。去年,浙江省内河首条千吨级航道湖嘉申线湖州段航道建成后,长湖申线浙江段航道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工程概算投资18.59亿元,建设工期为5年。今年,京杭运河浙江段“四改三”工程和梅湖线航道“五改四”工程即将启动,将完善浙北高等级航道网,迎接“高速水运”时代的到来。
可喜的是,上海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大内河航道网改造,与江苏、浙江内河主干航道对接。预计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上形成以水路集疏运为主体、公路集疏运为辅助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水水中转”所占比例将达60%。
长三角内河航道拓宽升级,桥梁“瓶颈”打通,便捷畅通的水上交通条件,使得浙北地区外贸集装箱可以乘船顺着水上高速航道,一路到达上海外高桥码头,再乘“穿梭巴士”驳运至洋山港,大大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企业运输成本,缓解公路交通压力。
长期从事物流运输业的黄少远介绍说,如果以安吉递铺为中心,用汽车运集装箱到上海外高桥,一个来回需要20个小时,而装满集装箱的运输船运一趟需要25个小时。水上高速航道打通后,公路与水路运输时间相差无几。目前,安吉川达物流有限公司内河集装箱船型设计出炉,即将投入建造。(来源:中国水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