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现代物流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力量,对社会现有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物品从生产地向消费地的快速、准确和低成本转移的全过程。最终获取物流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优配置。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已经被认为是继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地“第三利润源泉”。不论从微观还是从宏观上看,发展现代物流都十分有意义。就宏观而言,畅通的现代物流网络有利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就微观而言,高效、畅通的物流网络是企业新的利润来源。
要将惠安县打造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增长极,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增长极的概念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最先提出,根据佩鲁的思想:增长极是经济空间中在一定时间支配和推动的经济部门,它不是一个区位,而是位于经济空间极点上的一个或者一组推进型经济部门,增长极本身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增长能力,并通过外部经济和产业间关联的乘数扩张效应推动其他产业的增长,因此是与主导产业相联系的。后经另一位经济学家布德维尔继承研究了佩鲁的理论,提出转化为空间单位的增长极理论模型:空间的增长极是主导推进型产业的空间聚集体,强调空间聚集的地理概念,把增长极视为具有高创新能力、高增长效率,并能促进周围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区位,即增长中心。完善后的增长极理论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经济空间的某种推动产业;二是地理概念的中心区位即增长中心。
依据佩鲁的“经济空间”增长极概念,现代物流业属于推动型经济部门,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运输、仓储、包装、货代、联运、制造、贸易、信息等行业。发展现代物流,对于提高惠安县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推进其经济走向国际化和市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惠安县发展现代物流业背景与基础条件
(一)宏观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资料的获取与产品营销范围日趋扩大,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革。与此相适应,被普遍认为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预计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世界物流业务总量将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速度,物流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但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001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批准建立“全国社会物流统计调查制度”,“物流服务业”首次纳入《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首开考试,批准取消国际货代企业经营资格审批等等。
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各地政府部门已经逐步认识到现代物流拉动需求、拉动经济的重要作用,正抓住有利时机,将现代物流纳入国民经济的发展范围,相继出台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政策,加快现代物流发展步伐。2005年三月福建省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泉州市也于2006年完成《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编制。
(二)有利条件
1、区位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丰富
惠安地处福建沿海中部,海域广阔,惠安县海域面积12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1公里,拥有崇武港、秀涂港和斗尾港等天然良港。其中崇武港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一级渔港,正在申报国家级中心渔港,计划新建600吨泊位14个;秀涂港被确定为“大泉州”的中心港区,规划岸线长8643米,可建1-5千吨级码头8个中、万吨级码头15个、2万吨级码头3个、3万吨级码头5个,正在筹建3万吨级多用途码头;斗尾港被交通部规划为全国四大中转港口之一,水深港宽,可建万吨级码头泊位17个,其中20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目前在建的有“福炼炼化一体化”配套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是“大泉州”北翼重工业区的重要依托港口,也是我县新世纪发展港口、临海工业的中心所在。惠安具有发展港口物流的比较优势。为国道324线中心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枢位置,是大陆离台湾中部最近的地区之一,区位优势明显,还位居上海至广州海上运输路线的中间位置,距厦门港80海里、福州港90海里、台湾台中梧栖港97海里、基隆港158海里、香港350海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2003年12月23日泉州市政府批准通过的《惠安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方案》确定了未来惠安城市布局向东、向南发展,与“大泉州”相对接,惠安是泉州市的次中心城市,既处于“大泉州”的经济中心,又是泉州市城市外拓的主要腹地。随着道路交通的改善,惠安县发展现代物流所需的交通区位条件突出:
2、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公路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公路:通车里程达1202.3公里,其中高级路面和次高级路面486.9公里,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通往乡镇和沿海港口的“四纵四横”高等级公路网络;福厦高速公路在黄塘镇设立互通口,由惠黄二级公路连接通达,距县城10公里。规划建设的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支线(惠安斗尾-南安张坑)在惠安草埔园设有枢纽互通,上跨福厦高速公路,直达斗尾;铁路:连接鹰厦线的漳泉肖铁路在螺阳镇设立惠安站,距县城2公里。福厦高速铁路将于明年初动工,在惠安县紫山镇设有站地;港口:规划建设斗尾30万吨国际中转码头、20万吨级综合码头、秀涂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已建成崇武千吨对台贸易码头、一级渔业码头,正在建设青兰山30万吨原油码头;航空:距晋江机场40公里,距福州和厦门国际机场一小时路程;通信:城乡电话交换机容量29万门,泉灵通容量28 万门,移动电话装机容量30万门,互联网用户3万多户;供电:已建成霞光、厝斗、洛阳、赤湖、玉围和东园6座110KV输变电站和惠东220KV输变电站,正在筹建松村、百崎110KV输变电站各一座,年供电能力25亿千瓦时:供水:现有城南、北关2座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25 万吨,已建成惠东、惠南供水工程,规划依托泉州湄洲湾南岸供水工程,筹建斗尾港供水工程。惠安具有发展区域中转物流、直达配送物流的明显的比较优势。
3、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贸易形式的变化为惠安发展现代物流创造了条件。2006年,全县GDP完成221.0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3.06亿元,外贸自营出口总值3.39亿美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79亿元。惠安在服装箱包、石雕石材、五金机械、食品饮料等传统轻工业制造具有优势,2006年全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0多家。惠安县所处区内商贸服务业比较发达,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形成规模,商业的组织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泉州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转变,为减少晋江、石狮的土地压力,大量的生产型企业、各类专业批发类市场、仓储将从市区向北部的惠安转移,这将将进一步扩大物流空间。按2006年的相关数据换算(依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6%到20%之间),惠安县的物流市场容量在35.37-44.22亿元左右,全区物流费用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以创造3537—4422万元的利润。依据惠安县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县GDP将突破400亿元,以物流成本占GDP的15%的保守估计,2010年惠安县物流的市场容量将突破60亿元。惠安县物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4、所处区域物流产业基础相对较好。
惠安县所处的泉州市,是闽南传统物流集散地,货运运输比较发达,据统计:泉州市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8890.95万吨,比上年增长13.8%,货物周转量393.12亿吨公里,增长36.5%。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134.93万吨,比上年增长26.9%;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3.90万标箱,增长32.9%。交通运输相关指标数据详见下表:
指 标 |
单位 |
本年累计 |
增长(%) |
货物运输量 |
万吨 |
8890.85 |
13.8 |
#公路 |
万吨 |
5884 |
6.5 |
铁路 |
万吨 |
919 |
11.9 |
水路 |
万吨 |
2086.9 |
42.6 |
航空 |
吨 |
9503 |
-5.7 |
货物周转量 |
万吨公里 |
3944365 |
37.0 |
#公路 |
万吨公里 |
629900 |
6.1 |
铁路 |
万吨公里 |
114230 |
13.5 |
水路 |
万吨公里 |
3200235 |
46.5 |
港口货物吞吐量 |
万吨 |
5134.93 |
26.9 |
集装箱吞吐量 |
万TEU |
83.9 |
32.9 |
此外,各类民用车辆拥有量持续增加。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3.62万辆,比上年增长23.5%。其中私人汽车19.14万辆,增长24%。民用轿车保有量达到10.45万辆,其中私人轿车9.20万辆。全市共有营运车辆总数42221辆,其中客运班车3106辆(含出租车1701辆),货运汽车29541辆、危货运输车408辆,拥有省际运输船舶408艘,总载重93.25万吨。
(三)制约因素
1、可操作层面的政策尚不明确。政府和业界的多数人员对现代物流的内涵和作用认识不清,相关的配套政策未能及时出台,存在着体制、政策的障碍,在产业的指导与扶持方面缺乏力度,操作性不强。
2、物流服务的需求未得到有效挖掘。依据我们的调查,惠安县主要产业的社会化分工比较发达,企业产品、原材料的运输主要通过委外的社会车辆来完成,基本能适应目前大多数技术含量低的生产企业的要求,但是多年来,企业的运输成本没有降低,工商企业对现代物流的潜在功效认识不足,需要进行有效引导挖掘。
3、物流行业仍以传统物流为主。物流行业没有统一的规划与协调,多数物流企业实力有限,难以提供高效率的现代物流服务,存在低附加值、被动适应、供给零散、成本高、市场乱等问题;行业技术、装备和运作水平落后,车辆结构单一;主要业务为运输、托运和少量的搬运装卸,至于深层次的物流配送、物流信息等服务涉极少。
4、现代物流人才严重不足。惠安县目前既缺少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也缺少企业层面的管理人才,而大量的操作人才更是严重短缺。
三、惠安县物流发展战略目标定位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惠安县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增长极战略构想的实现,充分发挥惠安县区位、交通、人力和土地资源优势,以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物流发展环境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以“政府引导,营造环境,市场导向,企业运作”为发展原则,按照现代物流理念,统筹规划,加快构建惠安县现代物流体系,完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平台,构筑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健全物流政策环境平台,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对惠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把惠安县建设成“大泉州”乃至全省、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
(二)总体构想
根据惠安工商企业和专业市场布局及今后发展趋势需要,突出惠安经济基础雄厚、工业发展强劲、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便利的优势,合理规划惠安县物流发展战略。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建设好以斗尾港区重化化工码头、综合码头和物流仓储设施,秀涂港区集装箱码头、多用途码头和崇武港区石材码头等泊位群为依托,大力发展港口运输业、港口物流业,力争港口年吞吐量达3000万吨。同时适应惠安县“十一五”由县城科工贸中心区、洛秀现代工贸新城区、斗尾临港重化工业区、崇武对台经贸旅游区和绿色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带组成的“四区一带”为基本格局的区域空间布局与产业分工体系及其未来空间布局与产业体系的需要,建立若干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对外服务对港、澳、台贸易,承接国际物流;向北,服务福建东北部,与长三角对接;向南,服务福建东南部,与珠三角对接;向西,服务福建中西部,与内陆对接;把惠安县建设成为海峡西岸重要港口和物流基地。
1. 以深化对外开放为先导,以市场换发展,重点引进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采取多种投资和合作方式,促进其参加福建物流枢纽的建设;
2. 以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体系为重点,打造开放、公平、有序的物流市场;
3.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根本,完善物流节点和线路的空间布局,构筑高效率的物流网络;
4.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提高惠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市场化水平;
5.以物流政策平台建设为支撑,提高惠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法治化水平;
6.以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为突破口,提高惠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三)指导原则
1.依托第二产业,服务工商物流
2.立足口岸、服务腹地经济,挖掘物流潜力
3.着眼全局,与省市总体规划协调并进
4.发挥交通枢纽优势,增强物流辐射范围
5.整体规划,有序开发
6.整合存量资源,发挥整体优势
(四)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
惠安县今后五到六年物流发展战略总体目标是:
(1)初步建成立足“大泉州”、服务福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海西物流枢纽,形成以泉州为龙头、以惠安为集散中转枢纽、从国际物流-泉州物流-海西物流枢纽-海西各区域物流(惠安、泉州除外)的双向物流链(见图1)。
国 内 物 流
海西物流枢纽
国际物流
惠安物流
福建各 区域物流
图1 “海西物流枢纽”物流链
(2)建成功能健全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以信息化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物流业促进惠安产业结构的完善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建立物流发展政策平台;构建若干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形成分别定位服务于全方位物流需求、本地商贸企业物流需求和城市物流需求三个层次的现代物流体系。
(3)整合全县现有物流资源,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推动物流企业的兼并重组,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实现物流组织形式和服务功能的创新,培植信息化、网络化与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物流组织体系。
(4)形成区域物流、县域域物流一体化的现代物流圈和畅通高效、快捷准时、经济合理、客户满意的社会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5)大力促进物流成本的持续降低,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不高于16%(2005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8.3%,根据估算目前惠安县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接近这一比例)。
2.短期目标(三年)
营造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制订现代物流发展总体规划和各子系统规划及实施方案,加速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组建大型物流企业和物流集团,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建设配送中心,培养和引进物流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用三年的时间初步建成山海西物流枢纽的基础设施构架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现有基础上下降2-3%,第三方物流成为惠安物流产业的重要力量。
3.中长期目标(五-六年)
全面建设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体系;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大力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在物流产业中的应用,实现物流产业与电子商务发展的有机结合;做强做大第三方物流;强化物流组织与管理,提高物流业的管理水平。用5-6年的时间形成惠安县统一、信息资源共享的物流信息网络,利用各具特色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为各类物流服务商提供物流作业和信息服务支持平台。同时,培育若干家能够带动惠安及海西现代物流业全面发展的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把惠安县建成海西物流枢纽,充分辐射周边城市,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多层次、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再下降3-4个百分点,物流产业成为惠安县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促进灰暗第三产业及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实现惠安物流业发展战略的对策
(一)加强惠安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
1.惠安物流信息共享模式
企业间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规范性较差,实现难度大,维护困难,转换成本高,虽然内部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增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但内部信息系统做好了并不一定就能使物流系统的效率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而由政府规划建设覆盖全市、统一开放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更能实现物流信息的通畅、共享,发挥信息的最大效用,从而更好地整合全市物流资源,体现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图2)。
图2惠安县物流信息共享模式
2.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体系结构
(1)总体结构
如图3所示,其中,行业信息平台泛指除物流业务信息平台外有物流需求的为特定产业或产品服务的信息平台。
(2)一级平台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将各行业信息平台和物流业务信息平台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统一存储。通过和二级平台的接口建设,拟定数据规范和通信协议,实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二级平台间的数据交换、信息查询、物流市场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等功能。
图3惠安县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体系结构
(3)二级平台
包括行业信息平台、物流业务信息平台、政府职能部门支撑信息平台和政府管理部门信息平台。
行业信息平台是为特定产业或产品服务的信息平台。
物流业务信息平台支持物流企业的业务处理和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为行业信息平台以外的其它企业用户和公众用户提供相应的物流信息服务。它是惠安县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物流企业、物流用户和政府间直接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场所。
政府职能支撑信息平台是由对物流运作提供相关业务数据支持的所有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集成、管理和交互的网络空间。
政府管理部门信息平台汇集了与物流业务运营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的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以实现政府对物流市场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
(4)三级平台
由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企业等物流提供商和企业用户的内部信息系统组成,它们的建设和实施涉及到具体的物流业务范围及其功能。
(二)惠安市物流发展政策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推动作用
(1)提高对现代物流的认知,树立全局性、整体性的发展思路
惠安县各级管理部门和广大企业,要充分重视现代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全局性影响,提高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运作模式,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实际,积极推广使用现代物流。
(2)设置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
由县政府牵头组建惠安县发展现代物流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贸易局。建议由市政府分管市长任组长,市贸易局、发改局、交通局等有关部门的主管领导任副组长。
(3)引导成立物流行业组织
由县政府引导成立惠安县物流协会,统一对外组织、参加现代物流会议和推广现代物流活动,并协助县政府管理物流行业。
(4)建立物流信息统计制度,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组织专门的力量,开展惠安县物流业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惠安县物流资源的基础数据,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地方物流信息统计制度,为惠安县现代物流业发展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5)政府采取有利措施,促进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和设施在企业的应用
惠安县要重视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内部的现有物流技术装备改造与现代化物流技术装备及设施的引入工作,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实际需要,逐步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机具设施及条形码等技术。
2.制定与完善惠安物流发展的优惠政策和行业规则
(1)制定积极的物流产业政策
重视物流产业发展,积极整合物流资源,将人、财、物等基本要素适当向物流产业倾斜;贯彻实施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本位、追求市场主体利益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基本方针。
(2)加强财政税收政策扶持
参照惠安县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完善对现代物流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和措施。对于物流相关项目,在项目正式启动后的一定时期内,根据其投资的项目所属产业、行业政策,按规定给予最大限度的税收优惠。
(3)提供用地优惠
将发展物流产业用地列入土地使用总体规划。在物流基地内列入县政府规划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物流企业新增用地,土地出让金及县政府基础设施配套费按标准下限征收。企业以原划拨土地为条件筹集资金和设备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可按规定补交最低标准的土地出让金后,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法人资产作价出资。企业经批准对旧仓库等设施进行易地改造,新建物流中心时,原土地由政府依法收回重新出让,所得土地出让金返还企业用于抵缴新建物流(配送)中心应缴的土地出让金。
(4)给予用电价格优惠
优先保证重点物流企业电力供应,不轻易拉闸断电。凡属现代物流企业,其用电电价享受大工业的电价优惠。物流企业使用的大型冷藏、冷冻和各类加工设备,以及列入省市规划和重点扶持的物流基地、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大型中高级批发市场、物流龙头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用电,按工业用电标准收取电费
(5)制定物流市场和行业规则
工商局要在交通部门协助下,参照交通部有关注册运输企业的规定,制定现代物流企业的准入规则,明确物流企业的注册资金、经营项目、人员要求与注册手续等。建立物流服务的质量标准及行业规范,具体包括物流企业质量保障制度、物流服务的质量标准与监督体系、客户投诉处理制度和公布有关物流服务内容等一系列规定。
(6)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收费管理
加强收费管理,全面清理向货运车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集资、政府性基金、罚款项目,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对违反国家规定设置的收费站点,要立即停止收费并限期拆除相应设施。
3.分层次全面推进惠安市物流发展
(1)以深化开放促进物流枢纽建设
惠安物流企业应该因势利导,主动出击招商引资,寻求合作伙伴,实施“洋为中用”战略,在短时期内使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提高物流供给水平,推动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2)全面推进物流基地建设
在发展阶段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国内不同所有制投资者和境外投资企业参与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同时兼顾近期需要和长远发展,注重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相结合。物流基地的建设要坚持先改造,后重建;先整合,后规范;长期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设边经营;滚动发展和跨越发展并进的原则。
(3)完善物流发展的外部环境
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废除各类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由部门或地方制定的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市场分割的有关规定,为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4)构建现代物流企业体系
一是传统物流企业转型;二是工商业物流“裂变”或加速其物流外包;三是第三方物流功能提升;四是外资物流引入。
(5)积极推进物流市场的对外开放
按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扩大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鼓励国外大型物流企业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到惠安市设立物流企业;鼓励利用国外的资金、设备和技术,参与惠安县物流设施的建设或经营。
4.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在加快建设高覆盖率宽带接入网中,推进惠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各物流信息专用系统的建设,企业业务交易支持系统、宏观决策支持系统、综合信息发布系统等的互联互通、业务融合和整合。建设一个与国际互通、标准统一、接口开放、功能通用的基础物流数据平台,各基地及物流与配送中心、各类用户,都能通过各自的网络与信息平台,方便地进行权限访问和基础物流数据及信息交换。
5.营造良好的物流研发和人才环境
尽快建立多层次的物流技术、管理、策划的专业人才培训或教育体系,满足对物流人才多样化的要求。一是鼓励与有条件的高校合作办学,大力培养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二是由有关部门牵头组织现有物流人才或聘请国内外物流专家,举办多种形式的物流讲座;三是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物流和配送专门人才。
同时,做到培养人才与引进人才并重,根据惠安县物流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想,制定吸引物流人才的优惠政策,不失时机地引进高级物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