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结盟”政府 权宜之计还是大势所趋
2009-7-4 17:1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贾远琨
近日,云南省成为航空业备受关注的焦点,短短两天之内,云南省国资委分别与东航和海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和增资扩股协议。东航和海航展开在云南航空市场的角逐。
云南省航空市场激烈竞争的背后,透视出航空业积极寻求地方支持的“热潮”,国航、南航、东航、海航都拥有与地方政府合作的航空公司。航空公司携手地方政府是权宜之计还是大势所趋?
◆东航、海航角逐云南航空市场
5月31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与云南省政府正式签署 《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成立共同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东航股份和云南省国资委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分别为65%和35%。
第二天,即6月1日,祥鹏航空增资扩股签约仪式在昆明举行,云南省国资委正式向祥鹏航空注资3亿元。增资扩股后,海航集团旗下的大新华航空公司和云南省国资委分别持有祥鹏航空68%和32%的股份。
不论东航还是海航,都将云南省政府视作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总裁刘绍勇表示,东航集团与云南省政府的合作是在云南省打造航空 “国家队”,双方通过“无缝隙链接”、优势互补,将实现共同发展。
云南对久别7年的原云南航空的标志 “金孔雀”饱含深厚感情,为此,刘绍勇表示,希望 “金孔雀”能够尽快飞起来,并借助整个东航1万多条国内、国际航线的网络,誉满全国,飞向世界。这既体现了东航在云南当仁不让的姿态,也表明其占据云南航空市场主导地位的决心。
记者从东航云南分公司了解到,2009年,东航云南分公司将把云南航空市场占有率由39%提高至45%,远期目标为50%以上,直指云南航空市场的半壁江山。而海航旗下的祥鹏航空占据18%的市场份额,是东航的最大竞争对手。
面对两家航空公司的激烈角逐,云南省政府则不偏不倚, “一碗水端平”,始终表示对航空公司持 “开放”态度,对基地航空公司一视同仁。希望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开拓市场的两家航空公司,需要在新的博弈态势下寻求相对主动。
◆与地方 “结盟”形成热潮
实际上,大型航空公司与地方政府结盟的案例不只是东航和海航两家。国航控股山东航空、参股深圳航空;南航控股厦门航空和重庆航空;东航江苏分公司也与当地政府合资。
近来,除了云南省呈现航空公司争相 “竞聘”的现象之外,海航集团的大新华快运公司在接受天津市参股后变身为天津航空。航空公司寻求地方支持形成行业发展 “热潮”。
航空公司与地方政府 “结盟”的推动力来自于双方的利益诉求。
尤其是云南省,对航空运输有高度的依赖性。东航云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南山路绵延起伏,修一条高速公路一公里需要7000万元左右,而建一个机场只需要近5亿元,相当于6公里半的高速公路。发展航空业、建设区域航空枢纽是云南省的战略发展目标,增强对基地航空公司的控制权是必要的。同时,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在昆明起飞的28家航空公司也争相寻求与地方政府的合作。
◆权宜之计还是大势所趋
民航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促使航空公司开始积极寻求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此前,航空公司相对强势,地方政府为吸引航空公司在当地建基地或设分公司,通常都要拿出十分优厚的政策。当前,航空公司面对经营压力,也开始 “降低姿态”,主动寻求与地方政府的合作。
东航相关负责人表示,东航 “携手”云南省政府是大势所趋,客观上,航空公司的经营受大环境的影响较大,风险较高,航空公司 “单枪匹马”不行。
航空公司与地方政府 “联姻”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于对航空市场未来发展的研判作出的战略选择。然而,是否具有推广意义仍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东航与云南省之所以能够合作共赢,取决于云南省已经具备打造区域航空枢纽的条件。东航云南分公司每天在昆明机场有200余个航班起降,与上海虹桥机场不相上下。一定规模的机队、航班保障量以及多年的经营管理经验使得云南分公司具备了独立经营的能力。同时,云南省的航空运输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政府愿意出资投入在航空业。这两个条件不具备,就难以促成 “结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