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资兴建的支线机场为何闲置?
2009-8-2 11:2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周之江王丽
投资近4亿元建成的贵州省黔南州荔波机场,是贵州第五个支线机场。然而,尽管荔波县拥有中国第六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个当地群众盼望多年的机场建成近两年来,却仅仅执飞了4个多月、44个班次就被迫停航。
“待嫁之身”为何迟迟没能“完婚”
据了解,荔波机场建设过程中,除中央投资外,黔南州匹配了3000余万元资金,加上机场公路建设,地方投资总额达8000余万元。
黔南州政府作为荔波机场的出资人,本应拥有其全部产权。但是,荔波机场在建期间的2004年7月,贵州省政府与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签订 《关于联合重组贵州省内民用机场的协议书》。协议书明确,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成为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并将贵阳及贵州省内三个支线机场转移至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在其第八条 “其他事宜”中约定,当时仍在建设中的 “荔波机场待建成通航后亦转移至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具体事宜由双方商定。”
黔南州常务副州长史大伟说,尽管如此,在荔波机场建设期内,因资金等原因停工将近一年,其间还遭遇人员培训、办理开航相关证照、试飞等困难。 “多次找到贵州省机场集团寻求帮助,对方却反应冷淡。既然已确定了荔波机场建成后的归属,却只想拣现成便宜,不愿投入,这让我们感到很失望。”
更令荔波机场方感到不满的是,贵州省机场集团对荔波的通航事宜也并不热心,在试飞成功后,仅组织了一趟往返航班便停飞半年之久。
夏庆丰说,2008年5月,眼看机场闲置,贵州省政府有关领导曾明确口头告知贵州机场集团,限定7月20日前必须通航,否则视为对荔波机场的放弃。然而,直到最后期限,仍未见动静。在此前提下,黔南州找到深圳机场集团寻求合作。
2008年4月,贵州省政府与深圳市政府签订 《2008年贵州省-深圳市对口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写入了积极推动深圳机场与荔波机场合作的内容,作为深圳帮扶贵州的工作重点。2009年,深圳市政府还专项划拨2000万元,作为荔波机场航空产业发展基金。同年6月,黔南州政府与深圳机场集团签订 《荔波机场委托管理合同》,委托后者经营管理荔波机场,限期50年,不涉及机场产权。
然而,双方 “情投意合”的合作却最终无恙而终。同时,由于与贵州省机场集团在通航问题上始终达不成共识,至今荔波机场也仍未正式商谈并办理移交手续。
机场要 “飞起来才是硬道理”
从市场的角度出发,贵州省机场集团对经营荔波航线似乎缺乏信心。
“国内尤其是西部支线机场多举步维艰。”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建英解释说。据了解,贵州现有5个支线机场,其中,安顺黄果树系军民两用机场,铜仁、兴义、黎平机场由在贵州注册的华夏航空有限公司执飞航班。
记者从华夏航空方面了解到,荔波机场是旅游支线,季节性非常强,旺季一过,客源就缺乏保障。且从贵阳到荔波仅20分钟飞行时间,飞行成本高,加之贵州经济落后,政府补贴航班、航线资金难以到位,华夏航空作为民营公司,很难长期承担亏损。
而作为荔波主要旅游客源地所在的深圳机场集团,却看好荔波航线的前景。
黔南州荔波机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史大伟说:“荔波完全有条件培育成为不亚于九寨沟、丽江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务院在批准立项时对荔波机场的定位就是 ‘旅游支线机场’,主要面向珠三角的客源。也即是说,空运属中南,地下属西南,首都机场集团鞭长莫及。深圳机场集团有能力和愿望帮助荔波拓展旅游市场,他们担心的是,大力投入后,可能因为荔波机场与贵州省机场集团 ‘订婚’在前,最终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于是选择放弃。”
“我们希望,如果履行协议,荔波机场移交给贵州省机场集团,那么,前提必须是保证通航。如果做不到的话,能不能由有关方面出面协调,贵州省机场集团放弃对荔波机场的产权所属,允许荔波机场与深圳机场集团合作,毕竟,飞起来才是硬道理。”史大伟说。
夏庆丰说,如果有关各方仍执著于 “利益之争”,把争夺支线机场当作 “霸地盘”扩大势力范围,而不是一心一意帮助地方发展航空事业,那么,类似荔波机场这样的窘境,还会一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