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芳的军令状
2009-8-4 14:5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王亚彬 实习记者燕磊
商场如战场,签责任书即立军令状。
在金融危机造成的萧瑟寒冬中,中国国有企业正展开一场中国式的救赎,按国资委要求纷纷立下责任状,确保全年目标的完成。
“全年实现25亿利润目标。”这是河北省龙头国企当家人——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王义芳近日与河北省政府国资委签署的责任状。
这份责任状引起业内高度关注。其中提到的利润目标比去年减少了一半,即便如此,留给王义芳的仍是十分严峻的现实:上半年河北钢铁集团仅实现4.72亿元的利润,这意味着距目标还有20多个亿的差距。
立军令状,贵在自我加压,不留后路。那么,王义芳的压力有多大?而底气又来自哪里?
压 力
“钢价下跌将近一半,一些品种订单为零,千万吨高价位矿石囤聚港口,子公司先后出现亏损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回忆去年底的光景,河北钢铁集团的一些职工仍然心有余悸。
从4月中下旬起,钢价开始反弹,6月中下旬加速上涨,整个第二季度超过2/3的时间受益于钢价的上涨,整个上半年实现利润4.72亿元,才使得悲观预期有所改变。
然而,我们以唐钢为例深入考察其盈利背后的推动因素,却不难发现:素有低附加值产品之称的长材,贡献了唐钢股份公司上半年绝大部分利润。如河北钢铁集团内部人士所说, “上半年,长材利润最大限度地弥补了被称为高附加值产品的板材前几个月的亏损”。
对于大力强化产品结构优化的中国钢铁产业而言,唐钢的境遇正成为整个行业的缩影:经济危机下板材需求不振而四万亿投资的拉动,建筑用钢成为大户。这似乎给一直高呼结构调整的中国钢铁业泼了一盆冷水。
不过, “板材卖不过长材的 ‘逆淘汰’闹剧总有收场的时候。”一位业内人士意味深长的讲到,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品结构仍是钢铁行业振兴规划为之努力的方向。
销售情况的转变从侧面证明了这一发展规律。记者从河北钢铁集团内部人士处了解到,自6月起,唐钢股份的板材产品 “已开始转向盈利。”
该人士讲到,目前,面对需求形势的转变,过高的长材比重又似乎成了累赘,结构调整的重任又再次 “浮出水面”。
一面是白纸黑字的军令状,一面是附加值偏低的产品结构。经济形势低迷时高附加值产品没有市场需求,而 “风向偏转”时原有的长材产品又可能制约产品升级的步伐。这给王义芳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王义芳7月23日在集团月度工作例会上坦言: “下半年我们任务十分艰巨。”
底 气
在王义芳看来,危机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是深化整合的一个机遇。如何充分发挥整合优势、协同效应?成为集团应对市场风浪的关键。
王义芳在集团月度工作例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发挥集团整合优势,谋求集团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更大的话语权。事实上,目前河北钢铁集团将华北市场定位为 “主打市场”,以40%市场占有率拥有 “相当大话语权”的市场份额。话语权的提升提高了集团对大宗原燃料采购的谈判力,加上整合后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大幅降低,去年年底即降低成本10亿元。
而之前低端产品的暂时得势,并没有让河北钢铁集团迷失,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仍是河北钢铁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
7月6日,王义芳在集团干部轮训班强调:必须增强内劲,按钢铁产业调整振兴方向,加快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
事实上,组建之日起,河北钢铁集团即明确提出,推进四个转变,建设三大基地,其中就包括推进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建成全国最大、最具竞争力的精品板材基地。
“今年上半年几条精品生产线已经在市场上闯出了名堂,高强度镀锌板、家电板、电工钢等高附加值产品已获得了市场认可。”邯钢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吝章国介绍,邯钢公司开发出13个系列新产品,增创效益近3000万元;舞钢公司开发的12个新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
为了能更好地抓住国家重点项目用钢市场,河北钢铁集团充分利用整合后的技术研发优势,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用新产品锁定重点工程的需求。
从河北钢铁集团销售总公司半年统计表上可看到:河北钢铁集团一个个大项目先后中标,一批批订单接踵而至,中标京沪高铁项目51.6万吨,中标京石客运项目13.3万吨,供应海南东环项目4万吨……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河北钢铁集团在60多个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中标,共签订100多万吨的用钢合同,合同总额达40多亿元。
整合效应和产品结构升级无疑给了王义芳十足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