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发于忽微 致远源于宁静——记“南航”发展之路
2009-9-1 20:5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吴美华
起飞——
激扬时代的节拍器
广州的夏季酷热而悠长,走在马路上不知不觉地便来到了古董市场,意外的发现了这里居然流行着旧时代的航空时刻表。翻出一张1971年的全国航空时刻表,泛黄的纸面让人感觉恍若隔世——全国的航班仅仅一面纸见方的空间内,航线总共不超过15条,飞行城市仅有10座左右。
那个时候,广东的天空简直可以用万籁俱静来形容。原民航广州管理局成立于1959年1月1日,统一进行管理和经营中南地区的民航事务,管理范围即为中南五省(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改革开放以前,民航实行军事化、半军事化的管理体制。那个时候,哪怕从一个城市运送一箱棉被到另一座城市,都需要层层的条文批准。
1978年,地面上的旋风刮了起来,思想的浪潮引领着改革的浪花汇成一片片火热的景象,从深圳速度到广东四小龙奇迹,新中国的大地上从未出现过如此蓬勃而富有生机的景象。地上的风潮很快刮到了空中,1980年以后,中国民航逐步实行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中国南方航空公司1992年2月1日成立,当时只是民航广州管理局在进行业务经营活动时对外使用的名称。1992年12月,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更名为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脱离民航广州管理局,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企业实体。原民航广州管理局改为民航中南管理局,不再进行民航的经营业务活动。1993年10月10日,南航(集团)公司正式挂牌的同时,以其为核心的中国南方航空集团也宣告成立。
航空公司刚起建,没飞机、没航线、没钱,可以说什么都没有。连飞行手册都是自己编。往往要编几个月才能完成。1993年的南航飞机不过几十架,货运基本上属于客运的附庸。波音757,这种现在看来已经快要到达生命极限的机型,那个时候却担负着最为重要的飞行任务。
可是,就在这一年,中国南方航空股份集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建立了北航飞行学院。而早在1990年,在原民航各级供油部门的基础上组建了专门从事航空油料供应保障业务的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该公司通过设在各机场的分支机构为航空公司提供油料供应。属于这类性质的单位还有从事航空器材 (飞机、发动机等)进出口业务的中国航空器材公司;从事全国计算机订票销售系统管理与开发的计算机信息中心;为各航空公司提供航空运输国际结算服务的航空结算中心;以及飞机维修公司、航空食品公司等——一架飞机之翱翔,所必须拥有的坚实基础已经在建设之中。可以说,没有市场化的政策导向,就不可能建立起如此多的后续保障服务产业,那么木棉花的自由驰骋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转型——
思想与现实于地面上的撞击
改革开放启迪人的思想,改变人们的行为认知。党中央提出:民航市场化是一个过程,上述条件也是在动态中逐步形成的,我们不可能坐等条件完全具备后才开始市场化改革,但必须一开始就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创造条件,有步骤地、有秩序地推进民航市场化。
顷刻间,南航货运顺势而上,从点到线再到面,依次铺开。在点上,第一个引进了747-400巨无霸大型货机,第一个投产拥有网上销售功能的大型货运系统,投资兴建了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航空货站,货邮始发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在线上,在立足中国市场的同时,南航致力于开拓海外货运市场,打通“空中丝绸之路”。2002年,南航曾组建当时国内最大的747货机机队,开通芝加哥货运航班,率先进入美国中部货运市场,并开通中国至西欧的货机航班。印度是继中国之后又一个新兴的航空货运市场。去年,印度对外贸易达到了2376亿美元,增长了28%。欧盟、美国、中东、中国是其主要贸易伙伴。2005年,南航首次使用第五航权,大大有利于中印贸易往来。在面上,建立互联网货运系统——“唐翼”系统,用户通过专线网络或国际互联网24小时访问“唐翼”系统,随时随地完成货运业务操作和货物运输状态的追踪。南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绍勇提出,南航要依靠科技创新,由“线型”向“网络型”航空公司转型,实现广州、北京“双枢纽”战略,并与“天合联盟”签订了标准运行协议。南航正在改装6架A300型客机为货机,计划引入大型货机运力。即将引进的5架380客机的腹舱,每架可装载约50吨货物。
未来的远景规划中,南航的货运序列还准备扩展到更加国际化的平台上。南航正在积极酝酿将旗下货运业务独立出来,并引入战略投资者,引进国际化的资本和管理技术,实现强强联合。还有12名精英被派到法荷航学习货运业务。越来越国际化的视野,再加上越来越深厚的自己功底,带来了在日常货运中每个细节的飞跃。
每一家航空公司的货运水准,往往不体现在日常的平凡流程中,而常常彰显于特殊类别物品的运输商。2008年5月,南航货运部开创了一件在中外民航界史无前例的特殊货物运送实例,南航用最精良机组、最精良飞机、最精良保障队伍,向世界民航展现出中国航空公司的运输实力。
赴京康复疗养的8只国宝大熊猫南航选派“双机长”组成“加强机组”,执行此次航班的专机任务,机长李文浩、邬光明,曾经成功执行了2002年9月美国圣迭哥动物园归还中国大熊猫“华美”的运输任务及2007年4月中国政府赠港大熊猫包机任务,有运输大熊猫的丰富经验;南航拥有的2架波音747—400F全货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先进货机,在飞行速度、安全性能等方面拥有突出技术优势,号称货运“巨无霸”,是去年抗震救灾中运送物资最多的民航飞机;南航货运部派遣有30多年货机装卸经验的管理人员,指挥操作大熊猫装卸机,南航北京分公司、成都办事处以精兵强将全力保障,确保国宝顺利运达。
在运输前夕,南航对货运专机进行全面清洗和消毒,装运纯净水、嫩竹叶。运输中把机舱温度控制在10摄氏度左右,保持平稳飞行状态,全程为大熊猫提供细致入微的“星级”服务。运输大批量活体动物,是民航运输业的高难度 “动作”。南航出色执行了多次种貂、种牛、种猪、孟加拉虎、鳄鱼等包机任务。希望——
记载国境之南的再一次远航
货运是一项要求准确、重复、耐心以及责任感很强的系统性工作,如果没有组织上、思想上过硬的保障,市场化的金元冲击下,货运的廉洁和效率极其容易被腐蚀。于是,南航党委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出了“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建设强大南航结合起来;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确保飞行安全、提高服务质量结合起来”的要求,使各级党委和领导班子的工作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更加突出。现如今,走进南航货运部装卸部门的工作场地,机下热火朝天的装卸作业场景、干净整齐的休息室、员工们充满朝气的脸庞、整齐统一的工作着装,到处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回想起去年1月份那一场50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取消、改飞,大量旅客滞留,货物、行李严重积压,卡行李、落行李等现象频繁出现,几乎每天航班结束时间都到了第二天凌晨两三点。装卸处调度科每天处理的航班信息量更是平时的5倍。装卸现场能否顺利运行,成了压在调度科肩上的无形重担。装卸现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雪灾期间,装卸一线员工战天斗地,机坪装卸一科副科长龙海波同志,为装卸员们充当起了义务摆渡车司机,三天两夜未回过家;国内货站装卸科科长陈雄佳同志,每天都泡在单位组织工作,女儿的棉衣几天都没空送到自己父母家;国内货站装卸科蔡土明班长坚守岗位,把父亲去世的悲伤深埋心底,直到灾后才告诉单位此事。震灾期间,机坪装卸二科四川籍员工付红平家中房屋严重损坏,单位专门安排了假期,但他主动要求推后假期,说:“奥运过后我再回家。”装卸人的每个故事都并不惊天动地,但装卸人是如此深沉,如此执著的爱着装卸大家庭,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浇灌着文化之树。
不仅苦练内功,南航货运人也在以自己的行为准则感染着整个货运市场。相继推出了 “南航中转”、“货运中转”、“商务 2000”、“货运 5000”、“真诚9000”、“南航高优”等服务名牌,标准化、一切为雇主着想、贴心负责、快速到位的服务,话语不那么华丽,概念没有那么复杂,可是这些简单而有力的信念又有那一句不在矫正着当今市场竞争中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的不良信条,南航作为国内航空业的标杆,勇敢的承担起其社会榜样的作用,即时大航空的胸怀,也是大中华的视野。
回顾南航成立以来的潮起潮落,中间有过起步阶段从半军事化到市场化转型的痛苦,有过到美国上市又被迫撤回的困惑。但更多的是南航人的坚毅与创新精神,改革开放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要勇于摸着石头过河,正是探索和不怕牺牲、不怕错误、认真细致、国际化、大中华的视野造就了南航今日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