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支流"为"主流" 沿西江黄金水道
2009-9-14 6:1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从两广交界溯西江而上,西江干流和最大支流就在桂平分岔——干流右走称黔江上通来宾,之后走大化、天峨称红水河,连接广西与贵州的界河南盘江;支流左行往贵港称郁江,上通南宁称邕江,再往上又分为右江连百色,左江连崇左。
一个与常规相反的经济地理现象出现了:从水系上看属于支流的郁江,从经济上看越
来越成为"主流"——由来已久的西江主航道,蓬勃发展的西江主要经济带,正在打造的西江黄金水道枢纽中心。
西江主航道·珠江最大内河港
桂平上游的西江干流黔江、红水河直到南盘江,蜿蜒于山地峡谷间,岸高水低,滩多流急,富于水力而不利通航。按照规划,从来宾、从柳州至桂平的黔江、柳江河段,到2020年将努力建成1000吨级航道。
转而看桂平上游的西江支流郁江,却是另一番景致。郁江上纳左右江滔滔来水,浩浩荡荡向东经南宁、横县、贵港,最后在桂平与干流黔江汇合注入浔江,下行平南、梧州。郁江自左右江汇合处到桂平止,长418公里,穿行于平原丘陵地带,岸低河宽,滩少流缓,便于航行。改革开放以来,贵港、桂平两地分别建成航运水利枢纽,抬高了郁江水位,把枯水期影响通航的险滩淹没,同时大力疏导河道,炸除礁石,使千吨级客货轮船一年四季均可通航,由南宁经郁江、浔江、西江直达粤港澳,从珠江口奔向大海,成为大西南出海之水路通道。
按照规划,贵港至桂平至梧州河段,2010年建成2000吨级航道,然后又将建成3000吨级航道;南宁至贵港河段,2020年建成2000吨级航道。
贵港市(含桂平、平南)现有码头泊位142个,其中2000吨级泊位13个、千吨级泊位12个、500吨级泊位117个,年综合通过能力3200万吨和8万标准箱;拥有船舶2176艘,运力164万载重吨,占广西内河运力67%。
近年,贵港市水运货物吞吐量逐年攀升:2006年2276万吨;2007年2507万吨,跻身全国内河港口十强行列;2008年突破3000万吨大关,实际数为3112万吨,占广西内河吞吐量2/3。
与广西海港龙头老大防城港相比,贵港市吞吐量已接近防城港六成;与另两个海港城市钦州和北海相比,贵港市的水运货物吞吐量,相当于钦州和北海两市之和的两倍。
今年1-7月,贵港市水运货物吞吐量1867.9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67%;其中集装箱3.2939亿箱,比去年同期增长33.55%;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与西江主航道地位相适应,地处西江中游的贵港市,成了珠江水系最大的内河港口。
郁江好平原·西江主要经济带
人们傍水而居,城市依河而建,区域经济社会习惯以江河为纽带发展,自古如此,至今未变。
贵港市的城市布局沿江呈带状分布:贵港市行政中心所在地和桂平市、平南县。地势平坦的郁江流域,向来是广西人口密集、经济活跃的鱼米之乡。
水运,在运输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现最早,延续最久,载量最大。近现代一两百年时间里,尽管出现了汽车、火车的大规模陆运,出现了飞机的快捷空运,水运不占地、运量大、能耗小、投资省、排污少的优势,依然不可替代。
以贵港至香港运输为例,目前水路运价每吨公里约为0.04元,而铁路运价为水路的3倍,公路运价为水路的7倍。贵港至香港水路里程754公里,50多个小时可抵达;1000吨的货物水运只要一条船,如果用10吨的汽车则要100辆。水运,不仅廉价,而且便捷。
得"江"独厚的贵港市,这方历来被看好的"风水宝地",近年经济社会发展风起潮涌。
"风水宝地"风起潮涌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原材料和产品两头或其中一头需要大规模运输的超级大企业、跨国大公司,纷纷盯上了郁江,盯上了贵港,盯上了这方"风水宝地"。中国华电、中国华强落户来了,香港华润、台湾台泥、印尼爱凯尔落户来了。这些大企业都在江边拥有自己的码头,扩展、拉长了贵港的制糖、造纸、建材、能源、化工、冶金、饲料、农副产品加工等一批支柱产业链条,推动了物流园区的建立和各类专业市场的兴起。
贵港市依托黄金水道,沿江规划建设江南工业园等14个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3.3万亩,建成1.92万亩,建成标准厂房20.3万平方米,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有效平台。粤港皮革环保工业城、桂平陶瓷城等一批产业集群项目纷纷前来落户,总投资500亿元的平南白沙核电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风水宝地"风起潮涌的显著标志之二,是贵港港正在从长期以来的"中转港",迅速变成"货源港"。2003年以前,包括桂平、平南在内的贵港港吞吐量,70%以上是中转货物,大多是云贵川运往广东方向的煤炭、矿石等——从铁路、公路运到贵港,再转走运费便宜的水路。现在情况反转过来了:2008年开始,80%的吞吐量是本地货物,产量占全区近1/4的水泥,吞吐量就占了贵港市总吞吐量的一半。
这一历史性变化,现实意义非同寻常:作为"中转港",当地只得到运输装卸费,却不可避免地留下污染;作为"货源港",是地方经济的产出大通道,意味着产业发展、就业增加、财政增收、经济繁荣。
有数字为证:2008年,贵港市港口及相关产业产值76亿元,相关税收和交通规费5.5亿元,占全市GDP和财政收入的比重均为19%。
"风水宝地"风起潮涌的显著标志之三,是贵港港吞吐量中集装箱的快速增长和比重迅速增大。集装箱作为国际标准化运输方式,是地方工业发达程度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晴雨表。2003年以前,贵港市年集装箱吞吐量仅为3000箱,2006年达到1万箱,2008年一举突破5万箱(其中贵港中心港区4.2万多箱,2008年3月新投产集装箱作业的平南港区8000多箱),相当于2007年的3倍,今年可望突破6万箱。折算成吨位,集装箱已占全市港口吞吐量近1/10。
集装箱装运价值较高的货物,当地的白糖、石灰、五金等产品通过集装箱源源运出,当地需要的机电等产品也通过集装箱不断运来。集装箱进进出出形成的物流景观,正是"西江主要经济带"蓬蓬勃勃发展的现实写真。
顺着"集装箱物流"观察,这条沿西江布局、雏形已经显现的"西江主要经济带",从下游梧州沿干流连接平南、桂平,随即转入支流贯通贵港,再上连自治区首府南宁,之后往右延伸至百色,往左延伸至崇左,是一条"Y"型经济带。
流域大枢纽·区域新兴大城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南北钦防加崇左、玉林的"4+2"格局,贵港人不免有一种"边缘"的失落感。
自治区党委、政府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大战略的响亮提出和快速推进,贵港人振奋了:变"边缘"为"前沿"!——贵港市市委书记赖德荣这句紧扣现实又富含哲理的话,已经成为贵港人的奋斗方向和振兴行动。
"着力构筑珠三角连接北部湾的大通道,打造内河大港口,发展临江大工业,建设区域性新兴大城市。"这是贵港市抓住建设"西江黄金水道"的好机遇,及时提出的城市发展新战略。
得"江"独厚的贵港市,首先要做好的是"江"的文章。目前常年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丰水期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的贵港至梧州河段,提升到常年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的二级航道整治工程,2006年3月开工至今已完成总投资5.54亿元的2/3。2007年8月开工的桂平枢纽3000吨级二线船闸工程,已完成总投资8.25亿元的1/3。桂平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也在加快推进。到2010年,贵港港吞吐能力要达到5000万吨和25万标准箱。
与"江"相配套,贵港市还要做好"路"的文章,构建"水公铁"联运、畅通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贵港是桂东南交通中心,国家铁路干线复线黎湛铁路贯穿全境,209国道、324国道、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在市内交汇。目前,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贵港段、贵港至梧州高速公路均已全线开工。经过贵港的柳州至肇庆高速铁路、贵港至来宾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在贵港市境内,2020年前,高速公路将形成三个"十"字大交叉,铁路和高速铁路将形成一个"十"字型和一个"Y"型大交叉。
作为西江主航道的大枢纽,作为西江主要经济带的大重心,贵港市更要做好"城"的文章,着力建设南国特色园林大港口、区域性新兴大城市。他们港城联动,以西江为主轴,以港口为据点,以产业为依托,在沿江点轴式规划布局主要城镇,形成以贵港中心城区为主中心、桂平和平南城区为副中心、沿江城镇为布点的城镇体系,实现港口群、产业群和城镇群协调发展。目前沿江城镇带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全市已建成煤炭、建材等8家大型专业市场和梦之岛、南宁百货等6家大型超市。全市每年投入6亿多元建设市政基础设施。100多家房地产企业到贵港投资发展,已建成盛世名门、普罗旺斯等25个高品位的宜居小区。目前贵港中心城区建成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42万人。每年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新增城镇常住人口5万多人。
地处西江支流的贵港,地处北部湾经济区边缘的贵港,已经由"支流"变"主流",正在由"边缘"变"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