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供应链论文

勿过分担忧全球供应链的区域化转变

2009-9-18 4:3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安邦咨询公司
    一项必将影响全球经济的改变正在悄悄地进行之中。一些企业高管及分析师表示,金融危机和对气候变化的担忧引发了一个重大转变:制造商正逐渐放弃全球供应链,而转向区域供应链。全球化的顺利进行,有一项关键的要素似乎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就是由于交通运输成本的低廉,我们可以将生产工厂放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只要该地区靠近港口。然而这一趋势目前正在变化。
    英国《金融时报》揭示的趋势显示,不少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地考虑在更接近本国的地区制造零部件,这意味着这些企业的美欧业务更有可能选择墨西哥和东欧,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选择中国。飞利浦首席执行官柯慈雷表示:“如果未来能源更加昂贵,供应量也不那么充足,就会产生更多的区域供应链。”这里的关键点是,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在长期看是必然的趋势。由于经济危机造成30美元一桶原油未来很难再次发生,因能源价格的上涨导致交通运输成本的高昂,使得将生产工厂放置在中国似乎并不那么经济。
    另一些供应链专家对此则表示赞同。例如,安永的研究认为,制造企业为何可能有多达70%的碳足迹,源自运输以及供应链中的其他成本。所谓 “碳足迹”来源于一个英语单词“CarbonFootprint”,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是指个人或企业 “二氧化碳排放量”。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一般包括了采购、生产、仓储和运输,其中仓储和运输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安永表示,迫使许多企业考虑彻底重组供应链的,不仅仅是可能出台监管改革,经济衰退也是原因之一。未来会出现规模更小、更加地区化的供应链。
    今年底将在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变化峰会,届时为了控制 “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会出台更多严厉的监管措施,企业必须提前找到在可持续基础上发展经济的途径,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重新 “审视全球物流及运输格局”。但就目前来说,低廉的交通成本意味着,在向美国供应产品方面,墨西哥、东欧同中国相比并不具备竞争力。但是改变正在发生中,例如飞利浦这样的企业将把乌克兰等国家作为欧洲的供应源,而不是亚洲。
    但是,全球比较优势是一个综合结果,不是单一某项要素的比较。它涉及劳动力价格、产业配套、技术能力、政府政策、技术人才、国内市场规模,吃苦耐劳的精神,甚至还包括基础设施条件等。与东欧、拉美甚至东南亚等地相比,中国仍然保持着综合优势,其他国家很难在短期内、在如此大规模上来替代中国。
    虽然低碳经济将是未来各国和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低碳生活的支付意愿,也是发达国家较高。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达国家的低碳偏好,可能都会通过 “中国生产,欧美消费”的模式来满足。良好的意愿是一方面,口袋里的钱包又是另一方面。即使是发达国家本地的碳排放,也可以通过全球范围的碳交易方式来达到减排目的。低碳经济对于类似中国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可以逐步趋向、但仍很遥远的目标。中国还在工业化中期,肯定会继续进行工业化,这实际上是为发达国家扛起了碳排放的负担。因此,碳排放问题暂时还不会对发达国家的企业造成过大的压力。
    在我们看来,在成本因素和产业配套因素未发生显著变化的时候,跨国公司调整全球产业链布局将是轻率的!因为它们好不容易才建立了现在的产业链格局。而且,现在还出现了一些相反的证据: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如汽车、半导体之类的外资产业反而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因为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中国市场的业绩增长是不能忽视的。
    最终分析结论:我们应该认识到,全球产业体系是全球化之下产业链分工的长期结果,它实际上是全球比较优势之下的资源配置。它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短期可以改变的。随着能源价格的逐渐走高和环保政策的日渐增强,确实会有一些企业调整供应链,但全球供应链的基本格局以及中国在其中的地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显著改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