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空域放开的机遇与挑战
2010-11-8 4:5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隋秀勇
未来5年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航空公司客机总数量将达到4800~5000架。
——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预测。他认为:“过去5年中国民航业经历了两位数的增长,而未来5年也不会放慢增长步伐。”但是,以目前的空域范围,能否支撑航空运力的快速增长?这或将极大影响着国内航空公司的速度。
空域紧张的突出矛盾已经使民航运输的便捷性优势降低。
——东航集团党组书记李军。在近日举办的民航强国论坛上,李军一针见血的指出,制约我国航空运输业未来发展的隐患。
中国空管体制改革第一步和第二步,已增大了民航在航路上飞行管理的决策权,为民航的飞行安全和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推动空管体制改革仍可逐步建立国家统一管制的雏形。
——民航局空管局副总工程师文立斌认为,在既有框架内的空管体制改革则仍在进行。
在中国,通用航空总飞行量中的70%是对运输航空服务的,就是训练飞行;还有21%是商业航空,即农林喷洒等作业航空飞行;只有9%是面对消费市场的,也就是公务机、私人飞机等。然而,在美国,消费航空的份额达到了70%,这种产业结构非常稳定。
——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李海鹏指出,这说明我国通用航空的产业结构太过单一了,它并不是一个稳固发展的结构,严重依赖性于运输航空。
开放1000米,只是将原来暗地里进行的飞行变成合法飞行,这只是很小规模的应用,还谈不上所谓的相关产业的拉动。除了开放空域高度的限制,相关因素的限制也相当多,例如飞行员培训机构的缺乏、国产小型飞机制造能力的落后、飞机通讯导航的安全性要求等。
——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分析师曹寅表示。但是曹寅仍对“低空开放”给予了肯定,可以乐观预期的是空域放开的步伐将逐步加大,而其影响也将随之加大,飞机制造、维修,导航设备制造,航空培训以及农业高空作业,商用飞机石油勘探等都会被逐渐激活,其产业规模有可能达到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