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快递行业分析

日本邮政业发展的启示(二)

2010-3-15 2:5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曾军山
    研究和借鉴: “三大课题、五大经验”
    联系我国实际解析日本邮政业,深感有一批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有一些值得学习的经验。
    (一)三大课题
    邮政改革的利益协调。中、日都面临着邮政改革利益调处问题。日本邮政的民营化改革,调处的是国有化、民营化、均等化之间的利益矛盾,这也是我国邮政业深化改革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从日本的纷争,还是从我国的情况来看,都需要讲究对立统一方法,严密防范国有化走向垄断化、民营化走向自由化、均等化走向简单化。
    普遍服务的持续强劲。中、日都存在着保持邮政普遍服务持续强劲的问题。在传统通信方式发生变革、邮政改革风起云涌、世界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两国邮政面临着相同的窘境:边远地区网点萎缩,业务量减少,国际业务高攀不上。但日本的可持续性要强劲许多,函件业务一直主打,成本核算科学规范,补偿机制健全到位、法律保障十分全面。我国邮政的普遍服务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需要理清历史账、人均账、法律账和民意账,参考研究日本的情况,应当不失现实意义。
    市场竞争的井然有序。中、日同为邮政市场大国,但日本的邮政市场法治成熟,竞争的层次性高,全行业集聚、集约、集优。从集聚上考量,大城市为主,90%以上的快件在东京、大阪、名古屋产生。从集约上考量,90%以上的邮件业务、90%以上的国内快递业务、90%以上的国际快递业务分别为国有、民营、外资占有。从集优上考量,全国性网络企业不是很多,国有的是日本邮政,民营的是宅急便、佐川急便、日本通运、福山通运、西浓运输,外资的是DHL、FEDEX、TNT、UPS等。
    各市场主体注重定位、注重差别、注重竞合,没有加盟现象,没有价格战,没有欺诈、扣件、压件情况,也没有收寄验视、先验后付等繁琐问题,服务的理念、平等的姿态、专注的意志和极致的作风,润物无声般地流淌在整个行业,对于规范我国邮政市场,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二)五大经验
    以服务均等为纲领,多方发力。日本始终注重以服务均等化为纲领,统领邮政业改革和发展,形成了“集中控制、分散实施、多方发力”的均等化推进机制。所谓“集中控制”,是指政府依法发挥总揽作用,对公共邮政资产实行绝对控制,严格限定邮政企业对局所的裁撤,提供社会和地方贡献基金支持,建立基于成本的邮政资费调节机制。所谓“分散实施”,是指服务均等化由邮政企业、快递物流企业和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共同实施,邮政企业主要提供普通邮件的服务,快递企业主要承担小包递送,农协、便利店等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在邮政企业、快递企业的合同委托下,为人口稀少的海岛、边远村落和山区提供收投服务。所谓“多方发力”,首先是政府发力,通过法律调处市场主体及其内部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确保公平公正。比如,法律明确规定,2万亿日元的社会和当地贡献基金,用以保障人口稀少地区的邮件和金融服务。其次是各类市场主体发力,各自突出服务重点,注重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合力构筑“最后一公里”。有如,位居小包寄递市场40%份额的宅急便公司,全国有26万个协议收、寄网点,2008年业务量高达16亿件,相当于当年日本邮政邮递小包量的5倍,依托米店、酒店、24小时营业的连锁便利店等完善终端服务。再次是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发力,一方面表达诉求意愿,对均等化服务进行评价和反馈,另一方面投身于均等化服务进程当中,为其提供终端支持。如乡村农协(农工商)、城市便利店等承担的委代办服务。
    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精细管理。因为没有公共财政补贴,日本邮政特别重视成本核算、精细管理。除了大手笔的网业分离之外,其他方面也有范例。比如说,邮票的提价,都是基于成本核算后的盈亏情况来做决定,最后一次提价是在13年前,为的是弥补亏损;民营化之后把包裹剔除普通邮件之外,规定包裹不能使用邮便车运递,为的是减少普遍服务运输成本;坚持把EMS列为竞争性业务,为的是避免普遍服务的过度耗损;拟将4800个拥有投递功能的局所压缩至3600个,为的是节约3.4亿元的年度运费。
    “抠门”的程度如此,管理的“刻板”也不在其下。过去的邮储银行窗口服务,消费者等候的时间大约为7分钟,民营化改革后延长为10分钟,后来很快缩短到了4分3秒。我们在参观中看到,邮政转运中心所有设备的摆放,都在地面上画定了恰当的位置。无论是“大手笔”,还是“抠门”和“刻板”,体现的是日本邮政注重成本核算的理念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对于中国邮政来说,既有启发意义,又有榜样的力量。
    以网络能力为核心,网业分离。日本邮政业重视网络能力的巩固、提升和网络开放,所实施的网业分离改革,成功地解决了混业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使得日本的邮政网络公司真正成为基础运营商,依托于这一平台的邮政、储蓄、保险公司成为增值服务商,这与电信的模式极为相似,可以为我国邮政企业所效仿。
    从初步感知的情况来看,日本邮政的网业分离意义,主要有四点:一是还原了邮政的公共基础设施地位,增强了核心竞争能力;二是释放了邮政的公共服务平台优势,实现了业务功能叠加;三是优化了邮政的各项业务经营渠道,厘清了网业结算关系;四是推进了邮政的网络开放资源共享,提升了终端服务水平。
    在日本,邮局网络公司提供窗口服务,依照委托合同代办邮政、储蓄、保险业务,业务结算后收取手续费。网络末端,面向乡村农协(农工商)等社团组织开放。作为日本邮政改革的重要内容,网业分离最大程度地体现了改革的价值,具有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
    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建构体系。日本人危机意识强,邮政家大业大,国有根基稳固。据2008年的统计,全日本邮政业总收入为224403亿日元,其中日本邮政业务收入为199,617亿日元,占88.95%;非邮政企业业务收入为24786亿日元,占11.05%。而在邮政企业的业务收入中,邮务类业务收入为19432亿日元,占9.73%;邮政金融业务收入为24885亿日元,占12.47%;邮政保险业务收入为 155300亿日元,占77.80%。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邮政民营化改革是进是退,始终未曾动摇日本邮政的国有地位。大动干戈的小泉政权,设计的改革结局是“政企分开、政府控股、企业上市”,日本邮政至多演变为国家控股企业。鸠山政权上台后,基于民营化改革后的一些反映,早就表明了“国进民退”之意,有可能固化日本邮政的国有地位。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日本邮政的储蓄资金大量化为国债,中上层人士形成了一股官僚势力,能够方便地参与和影响到党派之争、政府决策。可以预见的未来,无论是自民党、民主党还是其他党派执掌政权后,都不大可能改变日本邮政的国有性质,更不会削弱日本邮政的国有地位。
    以法治规范为先导,依法行政。日本政府对邮政业定位在监管方面,监管的依据是法律,监管的重点是公共邮政资产,监管的基准是社会公共利益,推行政令鲜见文件,一切着眼于“立法先行、依法行政”。法律体系十分完备,不仅有《邮政法》及其实施细则,还有《书信法》、《邮件寄递条例》、《邮件投递服务法》、《邮政柜台服务授权条例》、《邮票销售店铺条例》等业务法规,在邮政民营化改革中又制定了“1+6”的《邮政民营化法》和各公司法案。法律条款详尽明确,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都规定得十分具体。
    对于快递企业,日本将其纳入货物运输业管理,早在1951年就颁布了《道路运输法》,对货物运输实行市场准入制度。1990年又颁布了《汽车货物运输事业法》、《汽车货物代理事业法》等一系列法律,对货运业务和货运企业进行管理。分类施治、行政许可是日本政府加强邮政业监管的主要手段。企业经营普通邮件、特殊邮件必须向总务省申领相应的许可证,企业经营快递业务必须向国土交通省申领货物运输许可证。日本邮政业的法治化经验,历久弥坚,值得我们长久借鉴。 (待续)
    (作者系河北省邮政局副局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