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发展

2010-5-23 0:2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安义:立足优势突出特色 
  安义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新型城镇化基础战略和创业创新战略,着力打造“三个基地一个中心”:特色工业基地、优质农副产品基地、文化旅游休闲基地和南昌市副中心,初步走出了一条快速崛起之路。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年翻番,地方财政收入、工业用电量实现三年翻番。
  该县坚持特色发展,培植县域经济新支柱,逐步形成了建材、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因势利导,变安义人占据的市场优势为产业发展的优势,打造了建材产业基地;完善配套,延伸产业链,积极围绕大项目上下游开展配套招商,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立足城乡的互补性,打破地域框框,采取GDP和税收分成的办法,在县工业园区设立“园中园”,实现“互惠共赢”。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同县、同享、同发展”的要求,以产业联动、市场推动、基础带动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在“四进”上下工夫:一是吸纳城市资本进农村,二是引导农村土地进市场,三是鼓励农民生活进城镇,四是延伸公共服务进乡村。坚持转型发展,推动工业向创新型转变,积极培育新型建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向集约型转变,主动对接大南昌,缩短时空距离,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型转变,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着力发展高效、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扩规模、重生态、创品牌、抓营销,精心打造服务大都市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
  湖口:两区互动强工兴城
  湖口县把做大县城作为与沿江工业相互支撑和拉动的“主平台”,县域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2008年以来,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增长50%以上,今年也将增长5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幅连续两年列全省第三位,预计今年财政总收入可超过10亿元,增幅将接近70%,有望进入全省前20位,远远超出2005年的第77位。
  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该县首先抓工业撬动发展,把决战沿江工业作为牵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一是充分发挥深水岸线多的独特优势,在沿江10公里深水岸线边规划了面积达13.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突出发展原料产品运量大、高投入高产出、产业链衔接配套的重化工业,初步形成了钢铁、有色、化工、造船四大产业板块。二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体,提升园区硬件水平,采取捆绑县属国有资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方式,新建了16公里长的主干路网、15公里长的排涝管网和排涝泵站、自来水厂、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使园区承载能力大大提升。三是以引进特大项目为支撑,形成园区的产业集群,根据园区重化工业的定位,全力引进了投资100亿元的钢铁技改项目、投资50亿元的铅锌冶炼项目等特大项目,带动了一大批上下游配套的工业项目。四是构筑园区的环保体系。
  沿江工业的快速发展,迅速聚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做大县城,高标准规划设计,采取“先造环境后放地”和“收地融资”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适度超前建设基础性和功能性项目,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共青城:抢抓机遇强攻项目
  200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支持共青城发展的战略决策,使共青城的发展翻开了历史新篇章。近两年,共青城GDP增长近一倍,人均突破4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翻一番,人均近3000元;固定资产投入增长近2倍,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增长3倍;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倍多,增速在全省园区前进了10位,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前进了11位;招商引资签约资金一年翻两番;城区面积扩大了一倍多。今年1至4月份,财政总收入增长1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1%。
  在加快发展中,共青城发扬共青精神,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围绕落实上级要求和部署所做的事情主要有:一是乘势造势,提升注意力。充分利用共青城特殊的政治影响和城市品牌,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机遇,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完善了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全国青年创业基地规划和共青—德安相向发展融为一体区域协调规划,使得共青城注意力经济优势充分显现,2009年前来考察的客商增长3.2倍,引进项目增长4.4倍。二是强攻项目,积蓄爆发力。变招企业为招产业,出台专项优惠办法,引导上下游企业抱团入园、整体进入;变粗放式发展为集约式发展,在开发过程中坚决拒绝有污染的项目入园,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变重管理为重服务,切实做到引进项目最低成本、最高效率。三是优化产业,培育竞争力。坚决不走低质增长的“老路”、同业竞争的“弯路”、牺牲环境的“死路”,着力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四是苦干实干,强化操作力,充分发扬共青精神,始终坚持“快”字当头、“好”字为先、“实”字为要,强攻项目,决战投资,推进跨越发展、绿色崛起。
  乐平:项目带动优化结构
  乐平市立足基本市情,发挥特色优势,全力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县域经济有了突破性进展。2009年财政总收入比2007年增长69.63%,首次迈进全省10亿元县市行列,排名第13位,前移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三年翻番,固定资产投资三年增长三倍。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该县重点打好“四大战役”:一是打好“项目带动主攻战”,以投入增加助力发展。近两年累计争取项目111个,到位资金5.56亿元;收储建设用地8000余亩,争取用地指标4700余亩,出让土地交易额突破11亿元,成功破解项目用地、资金短缺难题;建立项目落实推进机制,形成了抓项目的强大合力。二是打好“产业结构优化战”,以优势产业支撑发展。抓好园区平台建设,投资1亿多元完成塔山园区二期1900亩的基础设施,新增进园企业30家,总数达76家;全部投产后,明年可新增产值100亿元;重点培育了现代医药、机械制造、矿产资源、蔬菜和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三是打好“城市建设攻坚战”,以中心城区带动发展。高品位做好城市规划,高投入做大城市规模,高标准做优城市环境,把做大中心城区、做优城市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城市经济的大发展带动全市经济的新飞跃。四是打好“民生事业统筹战”,以社会和谐保障发展。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去年民生投入实现翻番,增幅是财政总支出增幅的3倍。
  安源:谋变求新实现提速
  萍乡市安源区围绕创新抓投资,扩大投资促创新,努力谋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发展提速。200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3.1亿元,增长18.5%,增幅列全省第5位,比2006年前移了24位;人均生产总值为全省平均值的181%;完成财政总收入12.4亿元,比2006年增长133%,居全省第9位;地方财政总收入达7.86亿元,比2006年增长156%,居全省第3位。
  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该区主要有以下做法:一是围绕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着力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近两年来,全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30亿元,完成征地9500亩,建成主、次干道150公里,建成水、电、气、通信、排污等各类管线100多公里,11万伏以上变电站3座,绿化面积55万平方米。二是围绕培育新兴支柱产业,着力加大项目引进与投资。安源是典型的资源枯竭矿区,在综合分析比较优势和市场发展前景的基础上,该区决定重点培植新能源、金属新材料、重型机械制造等十大接替产业,并举全区之力加大与央企、民企、科企、外企对接,强化招商工作,增强项目投资,共引进各类项目408个,累计投资270亿元。三是围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加大人才科研投资。过去两年里,该区采取财政补、银行扶、企业挤、社会筹、向外引等多种办法,动员各方力量,培育人才高地,建立科研平台,推动院士经济、博士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围绕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着力加大城乡建设的投资。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品位的提升,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明显增强,更极大地激发出城乡居民创业创新的活力。
  分宜:双轮驱动促进发展
  分宜紧紧围绕人口小县向经济强县跨越的奋斗目标,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双轮驱动县域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分宜实际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全县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8.6%,2009年达到12.5亿元,列全省第9位;工业增加值、工业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均两年翻一番。
  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该县坚持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扩大对外开放相结合,全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培育壮大了一批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形成了一个有很强实力的骨干企业阵营,有力地支撑了全县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在大力推进国企改革的同时,该县坚持一手抓工业园区建设,一手抓重点项目建设。2009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31.7亿元、增加值42亿元、利税总额17.3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3.82倍、3.54倍和9.5倍。
  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2006年以来,县财政先后投资30多亿元,撬动民间资本80多亿元,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倍。县城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功能的改善,吸引了上海贵稀金属公司、常州科试中心、浙江盛隆科技公司、宁波华翔集团等一大批经济实力强的企业投资安居分宜。
  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实施两个“十万亩工程”:一是十万亩苎麻工程。二是十万亩油茶工程。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落脚点,每年坚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财政收入30%左右的资金办好就业、保障、医院、济困等60件人民群众希望办的好事实事。
  瑞昌市委书记熊起栋:扬沿江优势促快速崛起
  没有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没有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县域经济的加速崛起,就没有全省经济的加速崛起。省委、省政府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突出了我省的发展重点,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这次会议,我们既深感责任重大,又深深地体会到,只要思路对头、措施得当,县域经济完全可以实现超常发展。
  作为长江入赣第一市,瑞昌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我们对瑞昌的发展充满信心。近年来,我们狠抓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两区互动、强工兴城”战略,保持了县域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局面,财政收入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2009年实现新突破。今后,我们将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围绕三年决战工业300亿元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翻番。同时,对接“大九江”城市发展,融入九江城市格局,加快实现瑞昌城乡一体化。当前,我们全力决战工业,以300亿目标倒逼工业增长,重点做大建筑材料、机械船舶、纺织服装、矿山冶炼四大支柱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沿江优势,创新招商方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全力以赴抓项目,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尤其是打造全省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中国石头造纸研发和生产基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广丰县委书记倪美堂:从“一支烟”转为“多元化”
  这次会议的召开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心和力度。湖口和共青分别立足区位优势、政治优势,县域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主攻工业、抓大项目的气魄令人震撼,取得的成效令人鼓舞,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广丰县作为全省经济强县之一,过去主要以卷烟产业为主,结构较单一,发展后劲不足。近几年来,我们注重从多方面努力,实现了经济增长从“一支烟”到“多元化”的转变。我们狠抓工业发展不放松,注重在发展工业中培育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已培育出五大支柱产业,卷烟产业占经济的比重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8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30%以下。当前和今后,我们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重中之重,突出招商,优化服务,改善环境,重点做大做强三大产业,即以黑滑石矿深加工为主的非金属矿产业,以锂电池、光伏产业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以及再生资源拆解回收加工产业。到2012年,全县工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300亿元,2014年力争达到500亿元;财政收入力争2012年突破20亿元,2015年达到30亿元,实现三年翻番目标,使广丰县始终保持在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的地位。
  泰和县委书记邓近有:大项目促县域经济大跨越
  通过考察学习,强烈感受到先进县(市、区)县域经济之所以发展快,一是大气魄、大力度引进项目;二是快速度、快节奏建设项目;三是高质量、高效率服务项目。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大跨越。
  泰和县将更加注重靠项目促进发展,更加注重靠特色优化发展,更加注重靠统筹和谐发展,围绕“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城乡提升、和谐平安”四大工程建设,每年精选50个左右的项目强力推进,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套班子主抓、一套实施方案推进,从严考核,责任到人,努力营造靠项目促发展、以项目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浓厚氛围。今年力争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同时,做强特色园区和特色工业产业,通过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将泰和温岭机电产业园、返乡人士创业园、电子产业园做强做大,充分利用已引进的两家共投资20.8亿元的电动汽车项目,尽快做大以新能源、新材料为特征的电动汽车产业。今年全县工业园区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上缴税收超5亿元,进入全省一类工业园区行列。围绕做大做美城区,全力主攻总投资超15亿元的28个重点城建项目,年内城镇化率提高两个百分点以上,达到45%。
  玉山县委书记姜松阳:更加注重优势产业培育
  目前,全球经济迈入“后危机”时代,此次会议召开时机很好,必将在全省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
  2009年,玉山县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实现了三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计划目标。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今年,玉山县要抓住国家批准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把握好与浙江等长三角城市率先对接的优势,利用好三清山创建5A级景区的有利时机,在着力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瞄准新的目标,千方百计实现进位赶超。玉山县将在全面落实扩大内需各项政策和提升开放水平的基础上,继续坚持重大项目带动,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全力主攻三区(工业园区、城区和景区),努力构建快增长、惠民生、大和谐的发展新格局,确保全年GDP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力争所有乡镇财政收入过千万、半数乡镇过两千万并有乡镇率先过亿元。玉山县将重点引进一批战略合作者和投资者,建设新能源产业发展基地,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在加大推进“双轮驱动”战略实施的基础上,加快中心城区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千方百计统筹城乡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