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航货运板块或合并
2010-5-30 1:1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 隋秀勇
在国内“三足鼎力”的竞争格局一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近日有关媒体报道,三大国有航空企业有望“整合旗下的货运业务”、选择“先做大、再做强”的发展路径,打造一家“超级货运公司”的方式,来做强我国的航空货运,以应对外资航空公司的挑战。
货运的短板
虽然三大航空合并货运尚未有资产层面的运作,但是去年以来,从民航局出台的政策、文件,及李家祥的一系列公开表态来看,国家政策基调已经十分明朗。
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土航空货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今年年初的全国民航局工作会议上,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表示,要着力发展货运航空,鼓励货运航空公司进行并购、重组和业务合作。
李家祥这番表态与2009年9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航空货运发展的政策措施》是一脉相承的。该文件明确提出,“针对全货运航空公司规模小,缺乏规模经济效益的状况,鼓励航空公司实行收购、兼并、重组,尽快形成几家有一定规模、能够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全货运航空公司”。
在民航局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规划中,其中一个有关航空货运的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形成1家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货运公司,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5名。
我国航空公司离这一目标有着不小的距离。单从全货机的规模来看,中国目前有70多架全货机,但与四大国际航空快递巨头拥有的多则700多架,少则100架的全货机数量相比,明显不在一个级别上。而且仅有70多架全货机还被十几家航空公司“瓜分”。
而且,由于国内航空货运市场相对比较开放,加之,本土航空公司在货运方面起步较晚,网络布局不完善等诸多原因。与外资航空公司相比,本土航空货运的实力较弱。这也直接导致,在市场占有率方面,目前本土航空公司的国内国际航空货运的份额不足30%。“在家门口的市场份额如此之低,这在全世界都很少见。”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北亚地区副总裁、驻中国首席代表张保健说。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秘书长魏振中认为,我国航空公司货运机队规模过小、动力不足,很难形成航空货运的中枢航线网络优势,缺乏规模经济效益,是我国航空货运市场份额被外资航空公司占据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与其这样散乱地各自为战,不如将优势资源加以整合与外来势力竞争,争取更多地“收复失地”。
国航旗下的国货航、东航控股的中货航及重组上航后的上货航,以及南航货运部可谓国内航空货运的中坚力量。目前,国航拥有7架波音747货机全货机,计划到年底达到10架B747-400全货机的机队规模。中货航与上货航整合之后将拥有18架全货机;南航则有包括波音747以及波音777在内的全货机8架。通过货运业务整合,至少在机队规模上能提升一个档次。
三家的态度
在5月13日召开的“2010民航发展论坛”上,针对媒体报道的“国资委有意主导三大航货运业务整合,并为新公司注入不菲资金”一事,国航董事长孔栋公开表示,“这不是传闻”。
此前有媒体报道,4月20日,南航集团以及股份公司的几位主要领导到民航局就三大航货运业务未来的合作进行了交流。
南航董事长司献民在南航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介绍,国资委一直在主导推进这件事,并且民航局也相当支持,还将拿出一笔不菲的资本金注入到未来可能成立的新货运公司中。
其实,今年司献民在不同场合表示与东航进行合作的想法。而东航加入天合联盟后,国内天合联盟成员的东航和南航,在航空货运领域合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一般来说,一个国际航空联盟,在一个国家只选择一家航空公司入盟。而东航和南航同时加入天合联盟,或许是两者货运业务合并埋下伏笔。
对于三大国有航空公司的货运业务整合,孔栋不置可否。不过他表示,业务合作和合并,都是很好的趋势。如果“上面”有要求,国航会积极参与进去。孔栋的表态,使三大航货运业务合并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整合的忧虑
我国航空公司国际竞争力相对偏弱,打造网络型的超级承运人是我国应对外国航空公司竞争、发展国家航线网络的迫切要求。在2010年民航发展论坛上,李家祥再次表示,航空公司在适当时候进行必要的联合、重组、合作,有利于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是中国建设有国际竞争力航空公司的途径之一。
应该说,三大航货运部门整合,能迅速扩大全货机的机队规模,这对于强调“规模制胜”的航空业,无疑是提高航空货运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重要法码。
但是规模和竞争力并不能划等号。2002年,我国民航业的第一次重组后产生的国有三大航空公司,并没有因为规模的扩大使竞争力有明显提高。
近年来,世界上的航空公司经历了一系列的兼并重组,诞生了数家超级航空承运人。国有三大航空公司的货运业务重组,顺应这一趋势,也符合民航局的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规划。货运业务重组能够在短期内扩大货运机队规模。在当下航空货运市场的竞争中,规模提升成为航空公司竞争力一部分。然而,单纯的靠“规模”并不能换来航空货运市场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当然,国际上也有整合成功的案例。如美国的达美航空与西北航空合并后,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两者合并后增强了市场控制力,取得了1+1>2的预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