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掣肘下汽车流通面临变革
2011-4-10 16:5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本报记者 李卫卫
一股轰轰烈烈的上市潮正在中国的汽车经销商间蔓延开来。
继去年大连中升、正通汽车在香港上市,联拓集团赴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中进汽贸借壳鼎盛天工成功上市之后,一直在资本市场跃跃欲试的庞大汽贸,也有望成为今年第一个在A股挂牌的汽车经销商集团。而紧随其后的还有上海永达、广汇汽车等至少二三十家经销商集团。按照庞大汽贸董事长庞庆华的预测,未来的3~5年内,中国的汽车流通行业有可能会出现近百家上市企业。
虽然不断有专家对这种近乎狂热的上市计划发出警示,但显而易见,一场汽车经销商上市的集体狂欢大幕已经拉开。
其实,国内汽车经销商们的上市热情之所以以一种不可遏抑的姿态出现,也是多重压力下的“无奈”之选。因为一旦上市成功,经销商就可以通过融资,快速解决因急速扩张而绷得越来越紧的资金链。
资金压力
在中国汽车经销商阵营中,资金紧张是普遍现象。一方面,高昂的4S店建设费用钳制了大量资本。据了解,目前国内一家4S店的建店成本一般在600万元到1000万元之间,在一些大城市则要更高,而这些费用,大多都是由经销商来承担的。另一方面,在我国的汽车流通行业,生产企业一般要求经销商在支付全款之后才能提车。这意味着,预付账款及存货也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没有大量的流动资金,经销商是无法维持自身正常运营的。与此同时,随着经销网络的快速扩张,采购、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多。
而相较于庞大的资金需求,汽车经销商们的融资渠道却极为有限,他们往往依赖银行贷款和汽车厂商的金融公司来解决问题。而去年以来,融资渠道也变得岌岌可危。
4月6日,央行再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加息,也是去年以来的第四次加息。对于经销商而言,目前随着银行不断紧缩银根,贷款的规模进一步缩水,他们获取资金已经十分困难。再经过几次的大幅加息,融资的成本也越发高昂,资金困境已经像一只大手,扼住了不少经销商的“咽喉”。
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目前集中了将近150家汽车经销商,其总经理迟亦枫说,他平时在和经销商聊天的时候,资金压力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现在相当一部分经销商是非常缺钱的。现在经销商上市的欲望非常强烈,我认为都跟资金有关系。在目前准备上市的20多家经销商集团中,除了有发展的冲动之外,多数是想通过上市来解套。”迟亦枫坦言。
经销商的话也印证了他的这种判断。一位经销商就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每天都在算利息,据我所知,已经有同行因为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关门大吉,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撑得下去。”
政策抑制
在迟亦枫看来,目前经销商面临的形势,资金是一个危机。但是还有一个更大的危机在掐住经销商的脖子,那就是各地不断出台的调控城市车辆的政策。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北京于去年12月23日发布的购车新政。
“北京的新政目前对于北京经销商和车市的影响究竟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通过一组数字就能一目了然。”迟亦枫说,“去年北京销售新车的总数达到了91万辆,二手车的销量也突破了50多万辆。但是在新政执行以后,今年的前两个月,得到的比较权威的数字是,新车销量下降了70%,二手车销量降低了80%。”
北京汽车市场的销量“缩水”至此,首先遇到威胁的自然就是汽车经销商的4S店。一方面,他们面临着市场规模不断减缩的现实问题。“我原来判断新政出来以后,北京车市的规模在50万辆左右,其中包括20万辆新购车需求和30万辆左右的置换需求。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不敢这么乐观了。”迟亦枫坦言。而让他不得不调整自己判断的原因,既有大环境,也有小环境影响,同时还有政策设计上的因素。
如此形势让他对经销商的生存状况相当忧虑。“去年的500家4S店是在分一个91万辆的市场蛋糕,今年,同样500家店却要分50万辆的一个市场,日子会很不好过。”
模式生变
面对着资金和政策的双重掣肘,经销商们对于未来的行业发展也有些许茫然和困惑。吉林长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物流、销售、改装等汽车综合服务的经销商集团,其总裁李桂屏就坦言:“目前的形势让我们感觉很纠结。”
在他看来,现在汽车流通行业所面对的资金和政策环境,可能会促使行业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我认为未来4S店这种发展模式可能会遭遇一个拐点,汽车流通业或许会显现出一种新的行业生态。”李桂屏说。
而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判断,除了目前经销商遭遇到的投资瓶颈之外,4S店目前面临的发展环境也越来越“恶劣”。李桂屏说,众多的经销商集团都需要银行的大力支持,一旦银行有所缩减,就会给经销商带来阵痛。
同时,随着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快修、综合维修厂、保险公司的电话直保,还有高端的综合维修厂,都和4S店形成了直接的竞争。这种竞争态势的加剧,使经销商通过4S店来获取利润的难度大大增加。
不仅如此,他还认为,目前政府对于4S店的建设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支持。“现在我们在建设4S店的时候,很难通过正常途径购买到土地,而且地价也越来越高。现在政府都需要大型的汽车园区、汽贸园区,但是作为经销商集团,发展汽贸园并非我们的目标和方向。”
面对如此之多的制约因素,不少经销商集团都希望能够通过做强单店,加强集团化管控的模式增加盈利,认为这是目前“最实在的,最需要的,也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从经销商集团和市场容量的角度来看,目前在流通行业,售后资产出现过剩已经毋庸置疑。而随着经销商网络布局和整体规划的不断扩张,按照现有的模式发展,越来越严重的重复建设将会给汽车流通市场带来巨大的伤害。
对此,不少有识之士都认为,目前的这种状况将会敦促汽车流通业态进行变革,不可能再以单独的4S店模式来满足市场发展。润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任鹤年认为,未来的流通业态除了4S店,还会出现汽车超市、网络销售等不同的模式,一定会是多元化和立体化的。
对于任鹤年的观点,迟亦枫深以为然。在他看来,在未来多元化的汽车流通业态中,像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这样的经销模式或许会成为一种非常有生命力,可以推广的模式。“目前建设4S店所需的高成本已经让经销商倍感资金压力的深重,再加上4S店退出困难,如此一来只需要交纳摊位费的有形市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就显现出了竞争力。”迟亦枫介绍说,北京车市新政推出以后,不少人都担心亚运村车市会出现经销商退租的情况。但是到目前为止,车市不但没有退的,后面还等着一大批准备入市的。“这种看似奇怪的现象也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号:现在以4S店为主的经销模式正在向低成本运作的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