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装备与技术:全面推进创新发展
2012-12-29 10:5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本报记者 张艳
与去年的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物流装备与技术行业从年初开始就整体陷入低迷,下行势头至今未有减缓迹象,行业总体发展形势仍不容乐观。
不过,增速的下滑也是行业步入调整期的信号。记者在2012年的诸多采访中,多次听到同一个词——稳中求进。可见,企业对行业并没有过高的预期,但也并不悲观,而是更加客观。
或许,2012年将成为物流装备与技术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能否在逆势中坚守阵地,甚至实现突围,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企业的决策者。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企业已经通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积蓄力量,以期寻求新的突破。业内人士也普遍相信,物流装备与技术行业的回暖指日可待。
工业车辆 遭遇拐点
与去年的爆发式增长相比,今年的国内叉车市场真可用惨淡来形容。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自3月份冲到3.3万台达到全年最高点之后,此后叉车销量一路下滑,单月销量都徘徊在2.5万台以下。而最新的统计结果是,11月份虽然与上月环比稍有增长,但与去年同比,除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略有增长外,其他车型销量与总销量均延续10月份的同比下滑态势,继续呈现负增长。总体来看,1~11月全国总共销售机动工业车辆26.9万台,与去年同比下降7.9%,全年销量注定无法与2011年相提并论。
国内市场的不景气,除了受宏观经济发展放缓影响以外,还与叉车企业自身缺乏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等有关。因此,为了应对严峻的市场考验,企业也纷纷从自身考虑,靠转型求发展。如山推、龙工、永恒力等都在高端叉车、电动仓储叉车销售上成绩不俗,甚至还实现了逆势增长。
据了解,山推叉车今年主打绿色环保、更高性价比的叉车,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在高端市场,其已跟食品、钢铁、港口、机械等领域的一大批知名企业取得合作。而永恒力的核心产品就是电动叉车,尤其是仓储型电动叉车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今年以来,永恒力的仓储叉车在中国市场实现了一定的同比增长。(下转A8版)
□ 本报记者 张艳
(上接A7版)
国内市场遇冷,出口形势却转好。截至11月,机动工业车辆出口量总计6.9万台,这一数字与去年基本持平。而这与许多企业加强布局国际市场密不可分,包括山推、龙工、合力在内的多家叉车企业都加大了国际市场投入,争取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以弥补国内需求不足。
尤其是山推,就将出口业务作为2012年最主要的工作来抓,目前已发展了土耳其、伊朗、阿尔及利亚、也门等长期稳定的代理商;同时还进一步细化市场、重点开发目标市场,选择俄罗斯、南美、非洲、中东、西亚作为主要出口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至今年年底,山推的出口增长达到80%以上。
事实上,中国的叉车市场一向是难以预测的。作为一个各行各业都广泛应用的生产工具,同时又是一个使用寿命在8~1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其需求量对于市场的反应通常要略为迟滞。就像谁也没有料想到,2010年中国叉车市场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并持续到2011年一样。但是可以肯定的是,2012年不会成为叉车市场的寒冬,而是会成为中国叉车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
况且,市场机会还有很多。例如,叉车后市场就蕴含着巨大的潜力。据不完全统计,到2011年为止,中国国内的叉车保有量已经接近130万台;全国有超过5000家叉车经销商从事叉车后市场工作;每年流通的二手叉车超过5000台,每年出租的叉车超过5000台以上,且以上的数据依然在迅猛增长。
仓储货架 积极求变
对于仓储货架行业来说,2012年是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去年仓储货架的发展已经摆脱金融危机以来的跌宕起伏,趋于缓和,而今年则向着多样化、高品质、功能性(强调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发展。
金融危机后,受出口下滑影响,市场整体需求萎缩,更多企业将重心转回国内市场,使原本就竞争过度的仓储货架市场雪上加霜,陷入价格战的恶性竞争,直接导致了仓储货架企业效益的缩水。
据统计,我国现有货架企业约千余家。其中,生产工业货架的企业约12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有十几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相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品与特色经营,在市场上各自占有相应的领域。只是,由于竞争激烈,货架价格不断下滑,企业整体效益不能随市场需求猛增而同步上升。并且,去年以来货架的主要原料钢材价格
缓慢上升,销售合同签订以后,原、辅
材料价格不可预见的上涨。在这种情况
下,货架企业利润很难得到保障。
面对同质化加剧、竞争过度、利润
甚微的现状,许多仓储货架企业开始对
自身发展方式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逐
渐走上了一条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变革发
展的道路。威特隆公司作为其中的典
型,已经在2012年实施了战略转型,开
始全面升级。其目标是发展成为以系统
集成为主的,为客户提供仓储一体化解
决方案的企业,而不再是单纯地提供仓储货架,从而避免了低端产品的恶性价格竞争。在产品方面,威特隆公司也将进行彻底地革新,向着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推动公司产品向高端制造转型,逐渐淘汰低端设备。
尽管受到宏观经济下行的冲击,但今年的市场需求却相对稳定。这主要是由于电子商务、医药物流、冷链物流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导致仓储货架需求量猛增。加之,个性化需求更多,对货架品质的要求也更高,带动了企业向高端转型升级。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仓储货架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而且,随着以威特隆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大型仓储货架企业向高端转型,将改变行业缺乏龙头企业引领的现状。而伴随着龙头的出现,将加快仓储货架标准化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行业摆脱低水平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托盘共享 加速推进
托盘共享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理念已经在包括物流业在内的多个产业领域深入人心,推进速度也进一步加快。尤其在今年,受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企业更加注重物流效率的提高,对托盘共享的接受和认可度进一步提高。其中,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或者尝试使用运营商提供的租赁服务,国内托盘企业也更多试水托盘租赁业务。
据统计,目前中国托盘保有量超过2亿个,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4亿个。在这部分增量中,即使其中只有5%是采用租赁共享模式,也有2000万~3000万的量,市场空间非常大。
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托盘租赁运营商集保,其在中国的业务一直保持着每年30%~40%的高速增长。而截至目前,集保已经在中国建立了近70个服务网点以方便用户,并为800多家客户提供托盘租赁服务。而招商陆凯年均市场增长率也在30%~40%,过去两年则高达60%以上,在中国市场营运的托盘数量从2010年的35万个,增加至今年底的200万个。
巨大的市场机会,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也让更多中国企业试水托盘租赁业务,试图打破外企为主的市场格局。例如今年6月宣布成立的全亚供应链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就是国内首家以动态托盘租赁、容器租赁及可循环包装解决方案为主营业务的供应链管理公司。
相信随着行业的进一步推动,市场对托盘共享认识的逐步加深,托盘共享将很快迎来井喷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需看到,在托盘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托盘标准进展缓慢,托盘认证体系缺失,托盘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企业经营环境混乱等。只有解决好了这些基础性的问题,托盘共享才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信息化 水平不断提高
今年以来,物流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使其发展和应用持续深化,信用化正从支撑物流业发展,逐步向带动和引领物流业发展迈进。
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现代物流和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措施,物流信息化多次在政府高层会议上被提及。信息化在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物流设施设备和物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显著提高,智能交通和仓储自动化发展迅速,信息通信技术在物品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与此同时,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物流信息服务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涌现出了一批专业性物流信息平台和服务企业,推动了物流新技术创的应用。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以及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中,物联网的应用最受关注,如车联网已经在物流运输领域得到推广。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专门成立智能服务中心,开发车联网产品——“天行健”车联网车辆运输管理平台,其具有GPS定位基础功能,传感器感知油门、离合、刹车踏板等轻微变化,高频次的数据采集与传输,不仅是采集发动机数据,更能远程控制,是工信部重卡车联网惟一示范基地。
而各类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也已经颇具规模,发展日渐成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成熟运作。期间,既有政府投资、运营的公益平台,也有企业建设的商业平台。这些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个体无法解决或者很难解决的共性问题,如信息的共享、物流服务的交易渠道建设、物流服务过程的监控、资源的整合、信誉和信用、支付和结算等。
尽管发展成就显著,但总体看来,目前信息化仍然滞后于物流业的发展。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到2015年年初步建立起与国家现代物流体系相适应和协调发展的物流信息化体系,为信息化带动物流发展奠定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分“试点示范夯实基础”和“推广应用协调发展”两个阶段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目前正在推进试点示范工程,开展了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主制造商供应链信息化提升、重点领域物流信息化提升、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集成建设、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化、军民物流信息化体系融合、重点物流信息化标准研制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等八大重点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