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装备

物流装备与技术行业:整体向好发展提速

2012-1-7 7:5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本报记者 张艳
    2011年,物流装备技术行业在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实现规模增长的同时,产业在升级的道路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2011年,物流装备技术行业在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实现规模增长的同时,产业在升级的道路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仓储货架 稳步增长
    仓储货架行业的发展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据统计,近几年仓储货架市场每年的增幅都保持在30%左右。进入2011年,受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行业增幅明显放缓,但分析人士仍认为,2011年行业总体增幅仍有望达到15%左右。
    2011年以来,出口市场也因为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而受到重创。因此,不少之前以出口为主的货架企业为了消化自身剩余的产能,由出口转内销,导致本就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惨烈。整体价格水平下降,货架企业的处境非常艰难。为此,部分龙头企业开始通过扩大规模、提高产能等方式,来改变经营模式,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比如南京音飞公司就不断加强产品研发,通过开发新型产品模型节约生产材料,并通过产品标准化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据公司总经理金跃跃介绍,得益于规模化发展,2011年,音飞公司全年的合同额将会从2010年的4.2亿元,增加至6亿元,涨幅达40%。
    此外,要说2011年的行业奇葩,非立体货架莫属。随着制造业逐步向分散网络化制造发展,各地兴建的仓库量也逐年增加。据中国仓储协会统计,2010年仓库总面积同比增加了11.8%,其中立体库增长最快,同比增幅为21.5%。
    而进入2011年,国家提出要加大冷链建设力度,以促进农产品、医药物流的发展。由此,也给包括自动化冷库等在内的立体仓库带来了市场机遇,而其中配套的立体货架,大都由国内企业提供,由此带来了立体货架行业的快速增长。
    但专家也提醒说,国内货架企业目前仍面临普遍创新能力不足、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尤其在货架使用方面。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能够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还将会为货架行业带来更多的需求。
工业车辆 领跑全球
    2011年,工业车辆市场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低、中、高端叉车市场齐头并进,都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其中,中低端市场由于基数大,销量增长相对较多;而高端市场由于基数较小,虽增幅不如中低端明显,但在全球范围内看,却也保持着较快的增长。
    在各级市场全面增长的态势下,2011年工业车辆市场整体延续了上一年的爆发式增长态势。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统计,仅2011年上半年,市场销量就突破了16万台,同比增长高达45%;下半年虽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全年销量仍可达29万台,甚至突破30万台,预计全年增速将维持在35%左右。由此,我国工业车辆也将继续领跑全球市场,继2009年后,第三次蝉联世界第一。
    具体来看,受物流业发展利好影响,仓储叉车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其上半年销售2.5万台,同比增长超过90%。因为仓储叉车多为电动车辆,由此也带动了电动叉车市场的发展,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电动与内燃叉车2∶8的产业格局。
    受市场影响,主要企业也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大对电动叉车的投入力度,如安徽叉车增资宁波力达,强强联合发力电动叉车;此外,诺力、柳工、龙工等企业,也均将电动叉车作为重要产品进行推进,此举也将推动国内企业对中高端叉车市场的拓展。
    与此同时,出口市场也喜获丰收。2011年,叉车出口同比、环比都实现稳步回升,全年出口量有望超过金融危机前最好水平,创下历史新高。尤其是巴西、土耳其、阿根廷等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速非常快,成为了继欧美之后,我国叉车重要出口市场。
    此外,物流装备租赁也得到更多关注。不少制造企业纷纷拓展其租赁业务,并取得了丰硕成果。2011年,林德就加强了其租赁业务的拓展和宣传攻势,在推动叉车租赁概念的同时,租赁带给企业的收益也逐步显现。未来,随着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租赁市场将大有可为。
物流包装 多元发展
    为了改变我国包装业大而不强的现状,2011年,不少企业开始谋求转型升级,着力于向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全行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使得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整体增长状况持续向好。
    苏州良才就在2011年完成了转型,正式变更为股份制公司。自此,其正式从传统制造企业转型成为全方位物流包装服务提供商。转型后的苏州良才,逐渐削弱了其制造环节,而是着重市场和研发,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仅去年一年,其申请专利就达19项;公司营业额也实现翻番,年收入预计超过一亿元。
    同时,富事达塑业也提出了“周转箱超市”概念。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齐全的产品种类,还能根据用户需求量身定做。2011年,该公司物流设备业绩同比增长高达23%。
    另一方面,物联网的深化应用,加速了绿色物流包装的推广和使用。过去的一年里,RFID周转箱等产品就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据了解,包括富事达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经在产品设计中为RFID预留了接口,便于其推广应用。在产品方面,企业通过选择更高强度的材料,实现产品本身的绿色化、轻量化。
    此外,托盘、周转箱等产品的租赁、共享,也进一步得到市场认可。作为最早将“托盘共享租赁”模式引入国内的集保,2011年在中国市场的租赁和服务网点超过了40个,运营的托盘总量超过100万片;而苏州良才去年的租赁业务也增长了2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信息化全面整合
    2011年,物流信息化的关键词离不开物联网。借助物联网应用,物流信息化进入了大整合时代,在企业信息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产业物流等各领域全面开花。
    首先,通过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企业信息化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已经从降本增效的利器,上升为产业物流持续创新的重要支撑。其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也从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发展到整合服务的新阶段,但同时,业界也希望有更多的政府服务功能融入其中。再次,产业信息化建设也经历了从局部应用、系统集成,到系统整合和应用的新阶段,通过信息系统的大集成和资源的大集中,信息孤岛现象正在逐步被消除。
    信息化的深度整合,也使得“智能物流”初现端倪,成为物联网技术落地的典范。尤其是集识别、定位、传感、通讯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物流信息化向移动终端延伸的趋势愈加明显。
    基于此,许多信息化厂商都摩拳擦掌,抢占市场先机。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中国联通,基于3G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和IT系统集成服务,联通帮助物流企业实现了物流全过程管理,如基于“联通四方”平台,用户能及时通过手机查询货物通关、报验情况以及最新的货运价格、仓储等数据,并提供报关、定仓等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企业的通关效率。
    与此同时,物流信息化也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除了继续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举办的物流信息化年度盛会——中国物流与采购信息化推进大会外,工信部还专门设立了“物流信息化动态监测定点联系企业”,以便及时了解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并组织专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推出了我国首个由政府部门发布的物流信息化监测报告——“2010年第四季度物流信息化动态监测分析报告”。
    今后,工信部将进一步推动这一个工作。并且2012年,工信部还将加大支持力度,推动重点制造业、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推进物流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互通互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