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装备

海外有风险 收购需谨慎

2012-1-8 2:0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李卫卫
    日前,拥有60多年历史的萨博汽车,向威纳斯堡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消息传来,国内汽车行业一片哗然。这家远在千里之外瑞典车企的命运,之所以会引发中国汽车界如此高的关注度,是因为它的破产,标志着近年来中国车企又一起海外并购行动的失败。
    而且,与前几次相比,参与此次并购的青年汽车和庞大汽车两家民营企业,处境更为尴尬——不但一无所获,甚至先期预付的巨额资金也极有可能就此打了水漂。有媒体称,因为此次“豪赌”的失败,“双庞”或将损失近10亿元人民币的“血汗钱”。
    受此牵连,去年刚刚登陆A股市场的庞大集团,其本已是“地板价”的股价,再次受到沉重打击——一天之内暴跌7.44%,较发行价缩水超过65%。而3.7亿元付之东流的事实,也让庞大不得不在忍受利润大幅下滑苦楚的同时,还被股民贴上了“垃圾股中的垃圾”的标签,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一落千丈。至于损失更大的青年汽车,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
    本来壮志满怀,希望在海外“捡个大便宜”的“双庞”,最终却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这种遭遇,可以说给国内众多有志于进行海外并购的车企敲响了警钟。
    一直以来,品牌和技术都是中国车企难以逾越的两大瓶颈。而为了突破这两大瓶颈,不少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那些坐拥品牌和技术,却身处资金困境的优质资产。于是,“海外抄底”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尤其是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完成了“蚂蚁吞象”的华丽转身之后,更使这股潮流不断升温。
    纵观青年汽车和庞大汽车的此次收购失败行为,不难发现,从一开始成功就是一个“小概率”的结果。但这两家企业缘何会冒着巨大风险,将宝押在一个众人口中“仍处在重症监护室的企业”,最终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这其中,可供“后来者”吸取的教训可谓多多。
    诚然,相较于自主发展,海外收购可谓是一个见效最快的发展捷径。从表面上看,国内车企似乎通过资本运作,就能获得技术和品牌,从而为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插上翅膀。但是,在看到这些“甜头”的同时,车企也应该看到,海外收购与自主发展相比,其风险系数也要大出许多。
    因此,虽然有可能会绕开自主研发、塑造品牌这样一个宏大的工程,但是要进行一次成功的海外收购,对于国内车企来说同样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在此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在事先对收购对象做充分地了解,正确评估其潜在风险,还要应对来自资金链、品牌价值、政策、市场经营等多方面的风险。这个过程,不见得会比自主发展更简单。
    为此,我们也提醒广大的国内车企,在海外收购时,既要看到其中的机遇,更不可忽视其中蕴含的风险。希望类似“双庞”这样的错误,在汽车行业能够越来越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