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快递业与电商业协调发展需要多方努力
2012-5-8 13:4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刘建新
2011年我国网购市场规模达到近8000亿元,约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万亿元的4.3%,再创了历史新高。有关研究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将达到18万亿元,其中,有3万亿元约为社会零售电子商务市场。虽然今后我国电子商务与快递市场的发展空间广阔;但这两个重要的新兴服务行业当前发展不协调、服务不到位、公众不满意的问题非常突出,并且在短期内难以根本好转。要从多方面入手,以不懈的努力,促进快递业与电子商务业的协调发展。
政府加强行业指导,优化协同发展政策
为了促进两业的协调发展,今年2月,主管流通业的商务部与主管快递业的国家邮政局联合出台了促进网络零售与快递服务协同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科学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原则,明确了7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将合力推动两业今后的互利共赢。今年是实施该《意见》的第一年,在两部门的重视下,特别是在各地方商务部门和邮政监管部门的具体关心、指导下,将有利于加强两个行业内特别是两业重点企业间的合作,需要借鉴去年秋冬季节网购高峰期两业成功合作的实践,结合今年的情况,探索两业科学发展、互利合作的长效机制。
两者需要密切合作,合力应对市场旺季
近年来,两业的管理部门和行业精英们一直在探索如何破解“网购”促销期带来的快递业“暴仓”和送货难、送货慢的难题。这一困扰两业并成为社会热点难题在2011年有了重大突破。即通过两业的密切合作,提前部署,科学调度,共同努力,初步实现了“网购”销售和快递服务共同旺季的“双赢”。
与此同时,从去年9月起,主要的电商企业、快递公司及相关部门就开始行动,积极沟通与谋划。国家邮政局及时下发做好快递业务旺季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并具体指导,快递协会与骨干快递企业签订落实《意见》的承诺书。由于快递全行业的积极参与,去年快递旺季的服务保障一改以往的被动局面,基本保证了快件运递时效。服务网购的重点快递企业均没有出现全网性“暴仓”的积压现象,及时送货,多数“网购”消费者也比较满意,获得了较好的购物体验,社会反映较好。
倡导网民理性消费,促进两业均衡发展
我国网购市场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具有网民基数大,增长快,“网购”的主体消费是年轻人,消费易冲动等特点。要积极倡导网民理性消费。
从供求关系看,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企业的两者中,电商业在整体上处于主导的地位。电商企业与快递企业的发展特点与速度之间具有不匹配的特点:网店可以年增“百万”户计,网民以亿计,网购市场可以在几年内维持100%的年增长速度甚至更高。而快递物流企业属于实体经济,虽然也以民营的中小型企业为多数,但是投入大,经营成本多,多种因素致使利润不断被摊薄,受到的限制也多;快递从业者不足“百万”,特别是如今各界对快递需求刚性增长,快递服务旺季不断延长,在连续作战、疲劳作业,人手紧张,休整时间少的情况下,快递业能够连续数年以约25%的速度增长已实属不易,年增长的空间比较有限。因此,要推动两业的协调发展,一方面需要鼓励快递业加快发展和改进服务;另一方面,更需要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持续地引导电子商务企业理性营销和网民们的理性消费。最好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及传统节假日,组织好网购促销节,减少人为新造的网购促销节;引导网购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理性消费、错峰消费,可以减少不急需的包裹量,减轻快递物流企业的旺季送货压力;也有利于网购者节约开支,减少浪费,保护环境,改善网购体验。
发挥价格杠杆作用,调节两业供求与服务
电商业与快递业都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两业的健康发展也需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好价格杠杆等市场要素对于两业资源配置和发展的调节作用。
近年来国内主要的电商企业通过自建物流设施与物流服务能力,使其物流的成本意识不断增强,已普遍取消了送货的零运费服务,开始向客户收取一定的物流服务费等。这是快递与电商企业运用价格手段调节两业市场供求与服务的积极探索,今后应当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更加积极、灵活地运用。
加快推动共同配送,降本增效实现“多赢”
近年来,无论社会公众还是快递物流业,对于加快解决配送“最后100米”的呼声高涨。一方面是广大消费者反映快件经常收取不及时、不方便;另一方面,众多的快递物流企业抱怨货车在城市的行路难、障碍多,成本高。
国内快递业务及网购配送的重点在城镇和社区。这是由于网购消费具有分散性、随机性的特点,网购零售物流及快递包裹的最大客户群体是消费者个人及社区住户。虽然每次网购的商品种类不同,数量不等,但是配送的地点在社区则相对固定,配送服务要求灵活、规模小、即使是中速服务也可以接受。这就决定了客户住地将成为网购零售市场的主要增长源和城市区域物流服务的主战场。它不仅物流服务的需求大,也将非常适合于中小快递物流企业的规模和服务能力。
我们看到许多企业都在积极探索与消费者对接的便捷方式。例如,京东商城公司在地铁沿线开办网购客户自提商品处,顺丰公司开设带有快件收取功能的便利店,海航天天快递公司与上海家得利超市合作,在超市推广快件代收点业务;客恩端公司推出了“收货宝”网站,专为网购用户和社区提供“第三方代收货服务平台”,等等。
在政府方面,以北京为例,在北京市商务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为破解物流配送难题,2011年年底在北京市建立了首批15个社区物流共同配送站,已覆盖达100个社区、服务居民达13万余户。试运行以来,日业务量达上万件,每个配送站的服务半径是1公里之内的社区配送,配送员送货使用电动自行车即可,环保、降本、高效,亲民,便民,受到好评。这些举措都初步显示了发展城市共同配送的诸多好处。
实践表明,发展城市共同配送系统有利于优化配置社会物流资源,提高物流整体运作效率与物流社会化的服务水平,有效发挥中小快递、物流企业作用,降低快递及物流企业成本与能耗,提高快递员取送快件效率,减少快件晚投率及客户投诉,有效缓解网购商品配送社区住户的难题,低碳、环保、便民,符合绿色物流发展趋势。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配送单位与市民的欢迎。
还有看到,发展共同配送,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成为物流政策的重要内容。例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就将“城市配送工程”列为了9大物流工程之一;2011国家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同年的物流业“国九条”更加明确指出,“发展共同配送,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现在各地有条件加快予以落实。电商企业与快递企业就应当在各地商务部门和邮政部门的指导下,通过积极参与共同配送的示范项目,实现有效对接,加快推广。
此外,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的健康发展同样也需要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要通过及时曝光和查处影响两业发展的典型事件,举一反三,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加快电商业与快递业的规范经营与诚信建设。
(作者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