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深陷巨亏 国货国运或成航企“过冬”最后一招
2012-9-19 8:4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众石
不久前,中国最大的远洋运输企业曝出了上半年巨亏48.7亿元的消息,成为A股“亏损王”,以致中远集团董事长魏家福面上无光。即便向股民致歉展现了他谦逊的低姿态,但这一次,“老船长”能否解决新问题仍给人们留下了悬疑。
除了海外市场大环境、自身业务结构缺陷的问题,中远集团还面临着市场秩序的混乱。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干散货市场的货主多为垄断企业,如淡水河谷等矿山、各国大钢铁厂、巨型煤炭电力公司,这些货主开始向上下游延伸,大量自建运输船队,国内的宝钢、首钢等公司都已组建了自己的船队,快速发展沿海运力,这使得航运公司对运价渐渐失去话语权。
最糟糕的还有中国航运企业享受不到“国货国运”的待遇。
据称,所谓“国货国运”,是指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由本国的船队来运输。比如,最重要的海运产品之一铁矿石,其运输权基本上都控制在进口国手里,日本、韩国的航运公司都与本国钢铁企业签署了长期的运输协议,该国航运公司牢牢掌握着运输权。同样,欧洲各国进口铁矿石的运输权也都交由本国航运公司承运。
可在中国,由于铁矿石进口商较多且相对分散,铁矿石运输权反而一步步落入发货人手中。目前由中国船队运输的铁矿石,还不到进口总量的30%。
这恐怕是魏家福公开表示已写信给国务院,要求对航运业进行“救市”的初衷——“老船长”当下遇到的问题,已经不是他40多年的航海经验所能解决的了。就像一位航运业资深人士向媒体发出的感慨一样:“(航运企业)通过经营扭亏为赢,几乎没有谁能做到!”
一个月前,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一次现场工作会议上提醒说,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增长后,开始进入一个紧缩时期,“央企要做好3~5年过寒冬的准备”。金融危机已经4年了,经济复苏的迹象越来越少,这个“过冬论”应该不会让市场惊异。
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不可能走出独立的“上涨行情”。对于“冬天”来临的大方向判断是不错的,关键是能否找到真正有效的“过冬”办法。
分析人士认为,对央企而言,如果像中远集团这种“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企业,都发现自己“无能为力”,那么显然需要在更高层面进行整合。比如国家应加快推进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鼓励支持航运企业与上下游产业的企业之间相互交叉持股,进行战略投资,或从资本的角度,加快钢铁、石油、煤炭等战略型资源企业与航运公司进行多元化重组。
魏家福从不缺少激情。“活不下去永远成不了赢者,我们要以积极的姿态,创新的思路,在寒冬中先谋生存,后图发展。”他在业绩发布会上确认,如果2008年是航运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遭遇的“极端严冬”,现在则正在遭遇“漫长的寒冬”,“我们已做好熬冬的各方面准备。”他引用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话,来解释目前自己的境地:“如果你掌握的信息和我一样多,我相信你会理解我的。”
据悉,中远集团已经确定大力削减运力计划,从而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即使没有世界第一大船队的名号也没关系,要效益不要规模。”魏家福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