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对淘宝诉平台售假店铺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法院认定被告的售假行为对淘宝商誉造成损害,判处被告向淘宝网赔偿人民币12万元。这次全国首例公开宣判的电商平台诉售假店铺案最大的典型破冰意义是:电商平台早该对售假店铺“说不”,这不仅是为自身行业主流正名,更为净化互联网物流空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此案梗概为,被告姚某从2015年开始在淘宝上出售宠物食品,其中销售的“Royalcanin”猫粮被淘宝与玛氏联合发现为假货,故淘宝以“违背不得售假约定、侵犯平台商誉”为由报警,并将姚某告上法庭,并索赔267万元。如今随着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的落槌,意味着案件初战告捷。即便有二审程序,预计也很难改判。此外,淘宝还在上海起诉一个涉嫌售卖假五粮液酒的卖家,在
深圳起诉一个涉嫌售卖施华洛世奇假表的商家,目前这两起案件都在审理中。
此次上海的破冰之案,有三点典型的示范意义:
一是终于为电商平台讨得清白。
长期以来,电商平台与造假售假者相互勾结、同流合污,牟取不义之财的印象,在相当比例消费者心中,已根深蒂固难以扭转,使淘宝等积极打击假货的电商平台,蒙受了不白之冤。同为假货的受害者,电商平台“黑锅”背的损失惨重。此举显然为这些有良电商,做了绝好的正面展示与肯定。当然,淘宝此举对个别与售假者狼狈为奸的电商平台,也起到了鲜明的警示作用。这意味着国家将网购中的假货泛滥,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开始通过司法渠道打假,势必推动打假之路走向主体多元化。
二是首次让售假者付出双重代价。
此案判决是在淘宝方向警方报案,售假者被警方抓获之后实现的,这使售假者既付出了应有的法律代价,还将付出民事赔偿成本,实乃“又打又罚”,且运用法律手段打假更能提高打假威力,着实让消费者常舒了一口恶气。12万元的赔偿金额固然不算高,却释放出对售假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奉劝那些至今还在疯狂造假售假的不法之徒悬崖勒马,否则你会死的很惨。
三是所有电商平台都要“淘宝式打假”,才能净化整个互联网物流空间。
毫无疑问,“淘宝式打假”的单打独斗难成气候。电商市场的净化与规范,需要整个行业都行动起来,尤其应拿起法律武器“开练”。鉴于网络行为的隐蔽性、举证的艰难性,网络平台应运用互联网科技手段“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让网络售假没有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这里,要特别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对假货形成合围合剿之势,像治理酒驾一样打假。
当然,政府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更应依法承担产品质量监管和执法责任,最大限度遏制制假售假行为。消费者也应积极维权。否则,倒霉的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