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节选)
2007-7-29 16:1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序 言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等。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10年。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略)
第二部分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为主线,切实将物流业作为我市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产业来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整合存量与优化增量并重,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综合服务体系,重点构建以现代国际城市生活、生产服务的城市末端物流,以供应链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在国内全面领先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为首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未来五年,在物流业的发展方面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一)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略)
(二)坚持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略)
(三)坚持整合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略)
(四)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相结合。(略)
(五)坚持重点培育和放开搞活相结合。(略)
(六)坚持区域物流和城市物流协调发展相结合。(略)
二、发展目标
(一)阶段目标
——到2008年,初步形成以口岸和大型综合性物流基地为核心,以专业化物流中心为配套,以城市配送中心为延伸的层次分明的现代化物流空间体系框架,完成直接服务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奥运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北京既有物流资源整合的突破。
——到2010年,基本建成为首都对外交往、城镇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提供高效、快捷、优质服务的现代物流体系,并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提高物流业自主创新能力,物流业发展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到2020年,进一步提升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基本上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的现代城市物流空间体系和技术先进、相关产业发展配套齐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物流业发展体系。
(二)预期指标
——全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值从2005年的18%下降到2010年16%左右;到2020年下降到13%左右。
——全社会物流增加值由2005年的40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00亿元;到2020年突破1200亿元。
——公共物流区处理的货物量占全社会货物处理量的比例由2005年的12%左右,提高到2010年的20%左右。
第三部分 空间布局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所确定的城市发展布局及物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十五”时期规划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整合物流资源,在充分利用现有分散资源和设施的同时,规划建设各类物流节点,引导物流资源集中布局,逐步实现我市物流资源由分散向相对集中、由城市中心向外围的调整。
一、物流节点规划的原则
物流节点规划要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功能定位等多种因素,在此基础上,要重点坚持以下原则:
(一)适应现实物流需求的原则。
据测算,我市的物流量主要集中在五个方向上:西南方向(京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占全市物流量约占17%;正南方向(京开高速公路和106国道)约占20%;东南方向(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约占25%;东北方向(机场高速、京密路、京承高速公路)约占20%;西北方向(八达岭高速、110国道)约占18%。物流节点空间布局应符合物流流向的要求。
图1:物流流量示意图
(二)物流节点与重要货运枢纽相衔接的原则。
目前,我市公路一级枢纽共有六个,分别是京石高速公路方向的闫村、京开高速方向的大兴大庄、京津塘高速方向的马驹桥、京通快速路方向的通州宋庄、机场高速方向的天竺和八达岭高速方向的沙河。随着首都机场的扩建以及三条京津高速公路的建设,北京与周边地区和世界的航空运输、海路运输以及因此产生的多式联运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铁路场站、货运枢纽的统筹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将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施。物流节点的规划与建设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发展要求,有效与各类公路、铁路和航空货运枢纽的规划与建设相衔接,避免重复建设。
图2:货运枢纽示意图
图3:工业区分布示意图
(三)有利于为产业聚集区服务的原则。
目前全市共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6个市级开发区,主要有中关村科技园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天竺工业开发区、大兴工业开发区、通州工业开发区等等。这些开发区集中了我市现代制造业总量的50%左右,制造业物流需求巨大。物流节点的布局应充分考虑服务于各类产业聚集区这一功能的要求。
(四)为城市物流发展提供支持的原则。
物流节点的规划与建设还应立足于改造、提升、整合现有城市仓储设施、配送资源,为居民、企业和政府的正常生活、生产、管理和社会活动提供可靠的城市物流保障。
二、“三环、五带、多中心”的空间布局
立足于我市物流空间布局的现实基础,结合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的城市空间定位,综合考虑货运枢纽、物流需求、产业聚集区等影响因素,在我市规划建设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综合物流区)和配送中心(专业物流区)三个层次的物流节点,并形成不同功能的物流节点在空间上的相对集聚,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形成我市基于点、线、面相互协调的“三环、五带、多中心”的物流节点布局,为我市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城市物流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图4:三环、五带、多中心规划示意图
三环:在六环路附近重点规划建设物流基地,在五环路附近重点规划建设物流中心,在四环路附近重点规划建设配送中心,形成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由远及近、相互依托、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五带:为加强货物运输的合理化,提高物流效率,积极引导各类物流资源向西南(京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正南(京开高速公路和106国道)、东南(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东北(机场高速、京密路、京承高速公路)、西北(八达岭高速、110国道)等五个方向的物流通道聚集,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基地、若干个物流中心,形成五条集聚发展、连通快捷、服务产业的物流产业带。
多中心:根据我市各产业集聚和新城建设多中心分散布局的特点,相应配置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实现物流节点服务于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功能。
(一)物流基地。
物流基地是大型、公共性的物流节点,是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是辐射全国乃至国际的重要物流枢纽,主要为本市进出货物的集散与大型厂商在全国及亚太地区采购和分销货物提供物流平台。其功能主要包括:内陆口岸功能、交通换载和货物集散功能、流通加工功能以及信息服务和货物配送功能等。
“十一五”期间,在优先发展顺义空港、通州马驹桥和房山良乡等三个物流基地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平谷马坊物流基地。此外,要积极培育已具有一定物流规模的大兴京南和延庆京西北等大型综合物流区,使其加快向物流基地方向发展。
——空港物流基地。位于顺义区天竺镇,首都机场以北,顺平路北侧,临近101国道和北六环路,属于公路-航空-口岸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主要承担北京及环渤海地区的国际、国内航空物流功能,并服务于天竺工业开发区,是我市唯一的以航空货运集成其他货运方式的综合型物流基地。
——马驹桥物流基地。位于通州区马驹桥镇,京津塘高速公路以东、南六环路以北,是海运-公路-口岸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主要承担北京和环渤海地区经海路的国际、国内海运物流功能,重点服务于北京东南方向京津塘经济发展带,服务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市大宗货物进出境的主要枢纽。
——良乡物流基地。位于房山区阎村镇,京广铁路、京石高速公路、107国道和六环路交界处。属于铁路-公路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承担大宗货物进出的中转集散功能,是我市西南方向的重要公路货运枢纽与铁路集装箱节点站。
——平谷马坊物流基地。位于平谷区马坊镇,首都机场东面,北临京津高速,南靠京哈高速,西接六环,属于海运-公路枢纽型物流基地。主要服务顺义、怀柔、平谷、密云等京东四区县,是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物流节点和京津发展走廊上的重要通道。
(二)物流中心(综合物流区)。
物流中心是衔接干线、支线运输,方便市内配送和集散运输,连接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的重要物流节点,为本市进出货物的集散以及为制造商、分销商在北京及周边地区采购和分销提供物流平台。其主要功能是货物集散、公铁联运与换装、中转、仓储、流通加工、信息服务、配送等。
“十一五”期间,结合二级货运枢纽布局,在五环路及五大物流方向的交汇处附近重点规划建设10个左右的物流中心。
西南方向(京石高速公路、107国道)规划建设王佐、五里店、首钢建材物流等三个物流中心;
东南方向(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十八里店物流中心;
正东方向(京通快速路)规划建设宋庄物流中心;
东北方向(京密路、机场高速、京承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怀柔新城物流中心、顺义李桥物流中心;
西北方向(八达岭高速公路、110国道)规划建设清河物流中心和马池口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的占地规模控制在0.5-1平方公里。
(三)物流配送中心(专业物流区)。
物流配送中心是为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专业化物流配送服务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末端物流活动集结的公共场所。主要功能包括储存、分拣、流通加工、配送等。
“十一五”时期,重点在四环路周边和顺义、通州、亦庄等新城以及远郊区县人口密集区附近规划建设20个左右的物流配送中心,每个占地规模控制在0.1-0.2平方公里。
西南方向:房山石楼、丰台榆树庄、白盆窑;
正南方向:丰台南苑、大红门、玉泉营;
东南方向:朝阳双桥、百子湾、三台山;
东北方向:朝阳楼梓庄、豆各庄,顺义仁和镇;
西北方向:海淀的田村、四道口,昌平的福田汽车配送中心。
第四部分 发展任务
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快建设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公共物流区周边的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大多分布在城市六环路、五环路与快速路和高速公路的交界处附近。但是,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与交通主干线之间的道路联络线还很不完善,有些必要的供水、污水、通讯、供电等管线还没有到位,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比较薄弱。因此,“十一五”期间,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引进更多企业奠定基础。
(二)加强公共物流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各类物流节点的内部道路管线等市政设施、口岸功能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物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重要功能性设施的保障作用。加强政府对物流基础设施项目的协调和政策指导,优先安排土地供应,对列入规划的重点物流节点的基础设施项目以贴息或补助等形式给予资金支持,发挥政府资金对社会物流投资的引导、调控和放大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市重点建设13个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60多亿元。
二、加快完善现代物流体系
(略)
三、转变物流增长方式
(略)
第五部分 政策措施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