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流园绘出为制造业服务的新蓝图(上)
2007-7-29 16:3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工业物流园绘出为制造业服务的新蓝图(上)
中联物流园的诞生,肇始于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与城镇化建设发展战略的宏伟蓝图。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山东省建成“制造业强省”的战略目标,将山东半岛定位为“立足东亚、接轨国际的开放地域;带动山东、辐射北方的强势龙头;空间优化、分工有序的都市连绵区;人地和谐,适宜居住的城市群体;城乡一体,文明富足的小康之地”。从2003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以上: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6:50:44,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94%;利用外资年均递增40%。从而形成了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两大布局,一是城市群和城镇化建设,二是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形成制造中心,并在区域战略上明确了主攻方向——东部“突破烟台”。山东半岛成为未来5到10年省域经济发展重点,承接日本、韩国现代制造产业转移的基地,沿海地区独具特色的产业带。
在全国最早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中,烟台积淀了后发优势,是目前国内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
烟台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潜在资源深厚。2002~2005年,烟台市每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超过17%,工业增加值增长超过30%。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机械、汽车、造船、电子、生物工程、食品、制药等一批大型制造企业落户烟台,形成了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城区——相毗连的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区。两区目前已经拥有企业3000多家。现在,制造业的国内外投资继续涌入烟台,正在洽谈签约的项目200多个,都是投资额较大的项目,这些项目大多落户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区。
烟台的投资环境、生活环境在国内也名列前茅。同样是在2005年,烟台市被评为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市,荣获“长生杯”和“联合国人居奖”。
在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现代物流业的配套发展不可或缺。建设一个为制造业基地提供供应链服务的专业物流园区,成为保障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的一个重要选项。首先是以钢材为主体的原材料供应的前端服务,仅需要开平、剪切、配送的钢材年需求量就在100万吨以上,目前尚没有一个可以覆盖山东半岛的这样的配送中心。其次是零部件和工业制成品的物流。现代制造业按零库存的模式组织生产,所需供应链服务是全天候、信息化、网络化的,这个巨大的物流产业市场将随着制造业基地的发展而日益扩大。
烟台市成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分工的结果,而为制造业提供供应链服务的专业物流园区,则是产业布局和市场选择的结果。
制造业基地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展开。近年来,烟台市的城区不断扩大。原来的烟台市主体城区芝罘区已经变成了地地道道的老城区,莱山、牟平、福山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新城区后来居上,改变了烟台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布局。按照烟台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芝罘区将逐步变成居住、商务、旅游、文化、政务为主体的城区,原有的工业及为工业直接服务的产业都将转移到两个开发区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区。从2005年起,这个规划将分步实施。最先列入实施日程的幸福地区改造规划,已经交给市民讨论。规划明确指出,区内的工厂及为工厂服务的相关设施都要在两、三年内迁出。城市布局调整的大幕徐徐拉开,而产业布局调整规划中的重点发展地区也已经陆续启动。在工厂迁往两大开发区的同时,制造业原材料交易市场、配送业务也向两大开发区及其附近地带移动。
烟台市的物流产业在城区功能布局和产业布局调整中,出现了一下变化:
一是传统的、分散的物流业务在向现代的、集中的物流业务转变。
二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基础设施载体逐步退出,新建的具有现代功能的物流载体走上舞台中心。
三是现代物流业态正在逐渐改造传统的交易业态,并向传统的交易领域、生产领域渗透,发生了“供应链”意义上的变化。
四是由笼统随机的配送服务向专业的、有稳定客户的、全面的物流经营服务转变。
五是从城区拥挤的交通环境中解放出来,转移到交通便捷、四通八达的城郊结合地带。充分利用和享受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物流优势条件。
在烟台,这些变化刚刚起步。例如:在珠玑地区,集中了一批传统的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也就集中了200多家大大小小的配送公司。尽管天天进出车辆很不方便,运行成本高、扰民、影响交通等问题一直存在,已经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调查发现,目前集中在老城区的物流、配送企业的服务对象都集中在两大开发区,货物进入老城区再返回到两大开发区的比例很大,造成了能源和财力的浪费。因此,烟台市物流业的这种现状在未来三五年内将通过重新规划布局得到改变,被束缚的产业发展内在动力将得到释放。
烟台市的物流产业发展空间在新区,在城郊结合部。在政府规划的引导下,生活资料的物流基地已经逐渐移向黄务地区,在那里集中了农水产品的交易和配送基地。从黄务到开发区的五区连城路两侧,正在形成日用商品零售业的配送中心,如大润发超市的配送中心、家家悦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等。而制造业原料和制成品的配送中心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是由大型制造企业的固定物流服务商、小型配货公司分散进行。这种状况已经限制了制造业基地的发展,影响了特大型跨国企业的进驻经营。
从2005年起,烟台市政府将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产业作为发展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配套项目来抓,排定了物流园区重点建设项目,推动物流园区建设迈开大步快速向前。
在推动物流载体建设的同时,对物流企业的整合提升也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推动下逐渐加快。
据了解,目前国内注册的物流公司已有数十万家。2005年,国家颁布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标准。这个标准,引导物流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整合。已经完成体制转变的物流企业、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物流企业、跨国的物流公司都看好了这次整合机遇,纷纷抢滩登陆,在各大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和经济热点地区布点扩张,同时毫不留情地鲸吞蚕食着物流市场份额。在烟威地区,从事物流业务的公司1200多家,小型企业占90%强,物流业务专业化集中度较低,具有较大的整合空间,从而为大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行业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