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政企合作新模式:市场为先 政府引导(二)
2007-7-29 16:3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物流园区政企合作新模式:市场为先 政府引导(二)
——以中国芜湖长江物流中心发展为例
安徽新长江集团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吕树清
二、政企合作模式探讨
在芜湖市政府与芜湖长江市场园区的合作过程中,市场是先导,企业是主体,政府是辅助。政府不跑在前面,充当主角,制造市场,而是在紧紧追随企业的寻利行为,并沿着它的方向,根据它的需求,为其清障铺路,提供服务,加以引导,给以保护。
按照《关于规范道路货物运输交易市场管理的通告》文件精神,由芜湖市交管处确立长江物流配载市场作为芜湖市唯一指定的货运交易、中介配载服务的经营市场,所有从事该项服务的商户必须到长江物流货运市场经营,方可领到由交管处核发的货运经营许可证,否则,在园外从事货运经营视为违法行为。同时由交通、工商、税务、物价部门在货运交易场内设立综合管理办公室,对货运车辆运输合同、运单、货票、收费等实行监督管理服务。获得ISO9001:2000认证的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将在综合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为入驻经营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结合芜湖长江市场园现有布局,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开辟专区,先期提供61间铺面作为物流市场经营户办公交易场所,同时,拟将现有的一幢整体框架结构的仓库(2000平方米)改造为货运交易服务大厅,用于安装电子大屏幕,及时发布货运信息。在办公场所背面有14000平方米的标准仓库,将作为货物配载中转储备库。其与大型水泥停车厂和停车大棚相连,道路通畅,上下货十分方便。
芜湖长江市场园将本着“营造一流市场、提供一流服务”的原则,对长江物流市场的布局和外观进行精心设计筹划,统一市场标识、统一设计制作客户门面格调,努力营造物流市场良好的外在形象。
在舆论导向及广告宣传方面,芜湖长江市场园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多种媒体向社会隆重推出长江市场园物流货运市场,并广泛宣传物流货运市场的各项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强调芜湖市政府货运主管部门对该市场的支持力度和管理设想, 从政府政策角度和市场诱人前景两方面引导广大货运商户入驻经营。
在招商对象方面,必须是持有芜湖市交管处核发的从事货运交易、中介配载服务经营许可证的商户或具备一定实力有意从事货运经营的申办商户,以有效避免低水平的无序竞争。
为有效化解物流企业对政府行为的不理解甚至抵触情绪,推广服务品牌,在经营户的入驻上,芜湖长江市场园区在配合芜湖市运管处、地税局发挥行政引导和管理职能的同时,为广大入驻商户提供“低门槛进入”的种种优惠政策:经营商户第一年免收物业管理费,铺面租金按优惠价收取;停车场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短期内不收停车费;标准仓库按低于市场价位的优惠价收取;对非园区内所属铺面则采取代理租赁的形式,统一管理、规范经营,真正做到“货进场、车进站、人归点”。
这种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共建的合作模式,强调“市场为先,政府引导”,企业和政府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既能保证物流货运市场能与市场紧密结合,又能为货运市场的兴旺创造出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市场行为与宏观调控、管理的有机统一,必然促使芜湖市的货运市场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步入正规、走向繁荣。
三、合作初显成效并向纵深迈进
“中国•芜湖长江物流中心”物流货运市场的建成运营,为芜湖市物流业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有利于提高芜湖市货物运输服务质量,促进道路货物运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在搞活芜湖市商品流通,加快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芜湖长江物流中心”自投入运营以来,发展势头良好, 2004年6月,中国•芜湖长江物流中心被安徽省交通厅确定为省级发展现代物流试点单位。目前市场内外、省内外看好该市场发展前景而要求进入市场园区从事物流代理的企业与日俱增。现有物流交易场所供不应求,现有基础设施需进一步扩大规模,信息网络和管理水平急需升级。中国•芜湖长江物流中心在政府各部门的协助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已成功走出第一步。
随着中国物流市场日益成熟,“中国•芜湖长江物流中心”迎合现实的物流需求,积极寻求新的拓展。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如下:
纵观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物流的发展必然会产生物流基地(园区、中心)的发展,物流基地在整个物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国•芜湖长江物流中心”建立的同时,区域内除芜湖港口外还没有类似的综合性物流基地或中心。市内传统的货运市场比较分散,规模小、功能单一、信息化程度低,根本没有办法满足现代物流业务运作的一体化、信息化、网络化需要。而芜湖是一个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区内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了众多的大型知名生产企业,其经济模式具备“两头在外”特征,也就是说制造业、加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大多来自省外,产品又大多销往省外或出口,这些原料与产品的购销形成了巨大的物流量,但目前的现状是绝大多数企业仍然是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物流问题,形成不了规模,成本很高,这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现实空间。
从我们自身来看,芜湖长江市场园发展物流蕴涵着巨大的潜力。首先,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其物流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可能;其次,在市场园区内,具备充足的发展空间,芜湖国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在原有1800亩用地范围内再征用土地200-300亩,重点用来发展物流产业。再次,芜湖长江物流中心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物流发展的几大基本要素,即仓储设施、停车空间、交易场所、行政服务、生活配套服务设施。下一步,打算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加大软硬件投资力度。况且,其母公司(安徽国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有成功组建商业网站——中国商务王牌网(www.acec.com.cn)的经历,网络人才和技术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将现有的“中国•芜湖长江物流中心”提高到信息化平台上,使信息获取更快捷、准确、高效,提高物流中心整体运作水平;此外,公司现有财务现金流量稳定,银行和证券市场融资渠道畅通;再者,我们也具备投资物流产业的经验,为投资物流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比芜湖市零散无序的经营现状,中国•芜湖长江物流中心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建设成为一个经营集中、规模宏大、管理规范的现代化物流货运市场,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政府货运主管部门对发展物流产业的远见卓识和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机结合,必将保障货运市场既能管理规范、又不失市场化运作的灵活性。对于该项目下一步的建设和管理,公司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设想:
1.成立“安徽长江物流管理有限公司”筹建领导小组
一个项目的成功运作,必须具备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安徽长江物流管理有限公司”筹建领导小组,该小组的职能是负责物流项目有关事宜的协调、信息沟通、监督及指导等,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落实铺平道路。同时,为迎合企业对降低物流成本的追求,“安徽长江物流管理有限公司”将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物流服务,把提供物流服务从具体的运输管理协调和仓储配送上升到对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整合;为更好地服务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尝试做第四方物流,提供物流增殖服务。
2.加大软、硬件投资规模
硬件设施方面:目前中国•芜湖长江物流中心2万平方米的封闭式停车场,日均停车400多辆,鉴于出入市场园区的车流、货流猛增,且仍有来自省内外从事货运的商户看好该物流中心的发展前景,纷纷来市场寻求铺面,公司设想建立“中国•芜湖长江物流中心物流二区市场”,从根本上解决物流中心目前容量有限,发展受阻现象,为下一步发展拓宽出路。并科学规划出专线运输配送配载办公区、运输中介办公区域、仓储区域、停车场区域和后勤服务区域,全方位提高物流服务效率、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使园区内物流企业真正感受到大型综合物流中心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所带来的效用。
软件设施:2003年11月份已完成市场园“物流信息化网络系统”的申报工作,总投资约52万元。内容包括:园区内办公、管理软件系统; 车源、货源的信息采集及实时发布、跟踪系统;停车场电子刷卡收费系统;电子触摸屏显示系统等。该系统除了对内部办公、市场管理提供支持外,还对市场内、外的信息进行整合并与网内用户实现资源共享。该系统的建成将是物流园区发展的关键一步。
3.服务功能创新
公司将利用现有和将建的硬件设施及政府的宏观政策,完善公司制度和其他软件功能,充分利用局域网信息实时处理系统,将五大区域的运作连为一体,以物流综合服务中心为窗口,为用户提供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服务功能创新:
(1)物流铺面、仓储的租赁网上查询业务;
(2)货源、车源、仓储信息的发布、制单、调度、反馈等服务;
(3)网上开票、查询、证照查验、商户资质查询等服务;
(4)包装、广告、展示、法律、咨询、金融、担保、保险等中介服。
另外,正考虑与芜湖市海关、边检、防疫等政府职能部门形成战略联盟,为入驻商户提供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