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职业人生(四)――职业生涯的未来
2008-1-27 14:5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自己曾经在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里服务过,也曾经在大型制造企业里做过物流的管理,接触过物流圈里形形色色的各色人等,对于物流有了一些个人的认识。虽说正处于职业发展的黄金年龄,却也仍存在一些困惑一些担忧。已经三十而立之年,虽说没有出类拔萃,但凭着多年的物流服务经验,找一份相对体面的物流工作并不算太难,但通过对物流圈内的人和事进行观察的结果却不由让自己多了份担心。通过仔细观察,不管是物流企业还是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员,基层员工都比较年轻(部分国企除外,在这部分企业里物流工作成为解决冗余老员工工作或发挥余光余热的地方);中层或者说一般管理者,主管以上人员基本处于壮年,大学毕业工作3-5年,或者略长就可以到达这样一个位置,这里指的一般水平,所以以30岁左右人员居多;而高层虽然比中层岁数要大,但也逐年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从发现问题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1、物流职业年轻化,有利于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年轻人的加入可以带给企业朝气,有利于企业创新以及企业改革的实施。2、物流的职业给年轻人带来更多更大发展的空间,只要善于学习可以较快地得到提升。3、职业年轻化的同时老的物流人又哪去了,特别是那批超过40岁的员工。既然不可能大家都成中高层,那注定这部分人需要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在这里我们先不谈职业年轻化问题,而是从职业生涯发展角度来思考物流的职业人生。
如果作为一个中层干部,现在到了40岁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打算究竟有些什么样的途径可以参考。如果说你是在第三方工作多年,现在想再跳到制造业做物流管理工作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第三方物流管理与制造业的物流管理之间被认为还是存在差异的,有些经验经历不一定被制造企业所看重(实际工作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跳槽到制造企业做物流管理比制造业物流管理人员跳槽到第三方物流企业难度要大一些);另外就是受到薪资水平的限制。一般情况一个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人这时所索要的薪资水平不会低,而如果不作为高层入职企业那他的薪资要求就不一定能得到满足。除此以外可以选择的无非留在原服务企业能做多长时间是多长,再者就是大物流企业往小物流企业跳或选择自己创业。往小企业跳固然有机会提高自己的层级,但小企业的经营风险时要大一些的;而选择自己创业,风险甚至更大。对于一般收入的人来说这个时候创业已经不是最好时机,因为有了家庭,而不多的积蓄也要开始为今后养老准备点什么,有输不起的感觉;自己创业对人自身素质也会有要求,在企业里多数人更倾向于一个运营管理者,而不是一个经营者。运作和经营却不是一个概念。让我们再看看制造业的物流管理者所选择的道路。物流管理作为工作而言压力是比较大而且繁琐、繁重,所以多数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员也都要求年轻化,当然也有薪资方面考虑。大的外资企业每年都会招一些新的应届生进企业,作为人员储备也为企业改革人事调整做准备。作为企业物流管理人员,特别是主管以上级别人员一样面临生存的压力。现在象物流经理这样的职位更替也比较快,能在一家公司连续工作三五年就算不错。40岁以后多数物流经理人也会开始选择比较稳定的公司,以减少频繁的工作变动,薪资水平的关注开始有所降低,高层可能略有差别。除继续在制造行业发展外,他们的选择还包括:跳到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入咨询培训机构。但这些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比如跳到第三方物流企业担任高层,该第三方企业可能原先跟其所工作过的企业有合作,甚至在这个阶段仍有继续合作的机会,这样的人加入有第三方对其以往关照的报恩心理,也有将其作为合作润滑剂或提高第三方服务管理水平的工具的目的。当然从制造业管理者所谓甲方往物流服务提供者的乙方身份转化就存在一个落差需要去调整,毕竟被人求着合作和求别人合作沟通行为方式就有所不同,这是有些制造业物流管理者不往第三方物流企业跳的一个原因。而加盟咨询培训项目则要看个人修行或者在行业内人脉或知名度了。
前面说了这么多,难免让人对物流职业发展存在担忧,而实际上哪个行业何尝又不是这样,如果不能强大自己,尽可能提高自己业务水平,自己就有可能最早被淘汰,或者说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