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供应链论文

供应链环境的挑战

2008-3-1 2:0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我们现在讲的供应链,具有现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我们一直不自觉地存在于供应的的链条中,供应的链条原来就是客观存在,实际上,把这种链条叫做“供应链”也未尝不可。但是,传统的链条是由双边关系延伸所形成,人们只从和我相联结的这种双边关系来考虑问题,而不可能从上下延伸所形成的所有双边关系来考虑问题.优化只局限在双边问题,最精明的企业家,也许会在双边基础上向上下适当的扩展,但是,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顾及到上下的尽头,因此,整个链条不处在可控的范围之中。如果追寻供应链的含义,就像追寻物流含义一样,很难说得清楚的,因为单从正面来理解,可以称之为物流和供应链的东西,自古就有之。在有的会议上,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有的人就认为:供应链也好,物流也好,都是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我们一直在生活在其中、实践在其中,这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也不是什么“新”的学问。  
  供应链也好,物流也好,应该不是横空出世的东西,和孙悟空的诞生不一样,孙悟空可以从石头子里面蹦出来,毫无传承可言,而供应链、物流是有传承的,而且我们是不自觉地存在其中的。我们现在只是对早已有的供应链、物流给于科学的认识。在我们还没有可能从科学的角度上认识及运作物流和供应链的时候,那个时候存在的的物流和供应链,非能动性、非系统性、盲目性、自发性是重要的特点;而我们现在研究的供应链和物流,是一种科学、系统的、现代的、处于管理状态的概念,从这一点来讲,和有些人讲的早已有之的供应链和物流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有些人为了表述这个区别,在供应链和物流之前加上“现代”两个字,或者干脆表述成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管理,以表明和混沌的、盲目状态的区别。但是我以为,我们即使不作这样的区别,我们也应当认识到:供应链和物流是现代的概念。  
  二、供应链的概念需要有一个认真研讨和本土化的过程  
  我国在2001年发表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对供应链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虽然给出了标准的定义,但是这不等于人们对供应链就有了明确的、正确认识。道理很简单,按照国家标准的定义中所表达的若干元素,供应链的概念实在太宽泛了,因为世界上的所有角落,都有最终用户,都有上游与下游企业,都有不管是混乱还是有序的网链结构,都有精心规划的、有效管理的和根本不在控制状态的这种结构。还因为按照这个定义,供应链自古就有之。因此这个定义无法反映现代社会所倡导供应链的本质意义,一句话,这个定义完全没有反映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涵。如果能对最后一句话:“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做如下的修改,这个概念的时代性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经过整合和信息联结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我国供应链有问题还在引进期和概念的建设期,反复不断地讨论供应链的概念,有些人认为必要性不大,但我却认为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物流的概念进入中国二十多年,然而现在许多重要问题还没有搞清楚,我在不久前发表了一篇文章:《物流不仅是流通的子系统》就是针对甚至在经济学家中所产生的概念混乱而言的。任何一个概念被引进到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要让她适应水土,就需要和国情相结合。日本是“流通立国”,这是日本的水土和日本的国情,所以,1955年以后,日本引进了美国的物流概念,几乎完全和“流通”挂钩,所形成的物流概念实际上和美国的观念是有差异的,日本的物流已经不是或不完全是美国的物流。  
  我国的物流概念最初引进来自于日本,因为对外开放之后最初的考察团是从日本带回来的信息,本人在1981年所写的系统介绍物流的文章,也是看了日本的书籍之后完成的,难免有一些日本的烙印。但是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对这个概念的讨论不充分,尤其是根本没有讨论本土化的问题,这是造成至今物流概念不是很清晰的重要原因。中国不同于日本,没有必要把流通置于生产之上,虽然本人也在倡导“流通决定生产”,但是把物流完全系于流通之中,实在也是一种偏颇。  
  当然,供应链的内涵更为丰富,供应链不仅是一个概念和理论的问题,更重要是实践和创新的问题,这是我们更薄弱的,如果供应链管理真正在中国的经济领域扎下根来,这必然会全方位地触及到我们企业的组织、管理、运作方式和经济的基本构架。  
  三、认识供应链环境  
  供应链的广泛性及深入性,足以构造出一个相应的社会经济环境,我们必须要重视这种环境局面可能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因为历史上确实有由于我们不重视环境因素我们自己造成的困难。  
  人类的社会发展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文化、政治、科技诸方面的进步,一开始可能是局部的,但是随着逐渐地或者突破式的进展,就造就了一种新的局面、新的环境,其他的事物,哪怕是在过去环境中生存了很久的事物,如果不适应新的环境,就会面临困境或者被淘汰。我们研究物流的人,特别要重视这种环境的变迁。历史上曾经有很多这方面的例证,我们特别举出两个来说明问题。  
  第一个例证:物流作为一种科学形态的诞生,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物流系统价值的发现。就是通过托盘和叉车系统,把搬运和装卸两项工作系统化。这和战争环境的要求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是战争环境促使了物流的重大发展。  
  第二个例证:十几年前,“信息高速公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且逐渐造就了新的信息环境。在这种新的信息环境下,诞生了电子商务的新的商业形态,但是,物流领域对这种新的信息环境是怎么理解的呢?物流工作及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几乎是大家共同的理解,但是人们并没有重视这种新的环境需要物流方式如何去应对及适应。所以,当电子商务作为这种新环境的派生事物有了一个大发展之后,才发现缺乏和这种环境相适应的物流方式和物流体制,这是造成20世纪末中国电子商务出现大起大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要认为“信息高速公路”起源地美国对于这种新的环境就已经有了全方位的应对策略,1999年圣诞节,号称电子商务之父的亚马逊(Amazon)网站,五分之一的网上订单由于缺乏物流的保证没有能够在圣诞节之前送达指定地点。这也说明,对于“信息高速公路”的环境,美国的一些企业也有应对失当的问题。如果能够有预见的对新的环境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也许就不会有这些挫折和失败。  
  供应链时代的到来,供应链环境的形成,会造成人类社会多么大的变革,我们现在还不完全清楚,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供应链环境对物流必然会发生影响,我们能动的、有预见的去进行研究和思考是绝对必要的。  
  现在有一本经常被人阅读和引用的书《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在研究新时期的物流时,首先研究了引起物流复兴的环境因素:规章制度的变化、微处理器的商业化、信息革命、质量创新理论、联盟。可见,环境因素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四、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  
  现在,人们对于供应链本身的研究大多给与了首先的重视,这种研究让我们了解了供应链,给了我们供应链的知识和方法。我想,这仅是供应链研究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供应链这种客观存在所造就的新的环境,因为这种环境必然要影响其他的事物,其它的事务也必须要与这种环境相协调。供应链环境也许是一个大的科研课题,起码本人现在还形不成全面、完整的认识。就目前的认识我想有以下几点需要提出的:  
  第一,现在大多数人的共识,是在供应链环境下,竞争的格局会发生变化,正如供应链专家克里斯多夫的精辟表述:“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当然,对于我国来讲,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还算高层次的,我国当前的竞争,多数还是处于产品(其中包含技术)和产品之间的竞争,甚至只是价格之间的竞争,还不能达到企业整体素质的竞争的水平。  
  第二,在供应链环境下,市场的参与者(我们习惯称之为市场主体)也会发生变化,还是供应链专家克里斯多夫的精辟表述:“市场上将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企业一直在追求的是,企业不再是政府的附属品而是自主决策的独立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下,这种独立性也许只有法律上的意义,整合和一体化也许成为一种高层次的回归形态。  
  第三,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将会怎样呢?我想这个问题美国人已经作了回答:“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所以,如果我们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物流是流通子系统或者说“物流的背后商业,商业的背后商人”的水平上,那恐怕很难应对21世纪供应链环境了。  
  第四,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的许多观念方法(这些东西当前还是作为“现代物流”的观念和方法在运用)必须要作出改变或重新检讨,否则,我们现在还认为是“现代的”东西,很可能已经变成阻碍进步的旧东西了。现在可以明确的一个内容就是“零库存”的观念方法。本人在《现代物流学》、《配送研究》以及最近的一本著作《物流工程研究》中,还不得不推荐一些零库存方法,但是本人也深知,在价格竞争、产品竞争乃至企业竞争的水平上,纯粹站在某一个企业的角度上,从一个企业的微观利益出发,上述文献中所提供的零库存方法也许还可以适用。但是,面对逐渐到来的供应链环境,有些方法会明显损害供应链整体以及最终客户的利益,现在广泛采用的最显著的一个例子是,把库存向其他企业和社会进行转移以保障用户需要的零库存,这种把库存推向上下游方法,在供应链时代就是我们必须要改变和检讨的。  
  第五,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的双边关系不再是主要的关系,供应链的关系是企业之间联盟的关系和多边的关系,为了减少这种关系的复杂性,以利于供应链的整合和管理,在物流的组织方面必然要有所变化,骆温平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一书中对这种变化已经谈了一些看法,他的书中描述到:由于“当前对物流供应链有重要影响的一个趋势是货主开始考虑减少物流供应商的数量”,但是“还没有一家物流供应商能够完全依靠自身实力满足这些大型公司的要求”,所以“物流供应商之间的联盟应运而生”。  
  第六,在供应链环境下,配送将在物流系统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物流科学,提出的根本没有把配送作为物流的重要功能提出,而只是讲配送是一种运输形式,是属于运输功能中的一种具体形态。传统的物流学科特别关注的是存货问题、包装问题、装卸搬运问题、运输问题,如果检索一下很多外国的物流书籍,情况几忽是雷同的。本文所提到的1998年的新书《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和号称是“迄今为止唯一以营销为导向并从客户满意角度来看待物流问题的教科书”,八百多页的巨著,邵晓峰等翻译的《战略物流管理》,都是非常全面地从供应链过程一体化来论述物流管理,但是对配送也基本给与了忽视,尽管在这本书中特别提到了顾客服务的问题,却主要强调了基本服务的能力而没有明确提出配送是体现最终对顾客服务方法和手段。离开了配送,供应链的最终竞争能力将难以得到体现,离开了配送的顾客服务,将是供应链的极大缺陷。这大概也是上文提到的二十世纪末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暴露出来问题的重要原因。  
  本人在1986年发表的论文《论配送》中特别指出“作者认为,无论就性质说或重要性来讲,配送都有别于一般的输送,配送和干线运输可以以两种不同的功能并列于物流基本的功能之中。物流基本功能中的输送以运输(主要指干线运输)和配送取代,这样,物流的基本功能可以表述为:运输、配送、保管、装卸、流通加工、包装及情报。”这是我国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新环境下配送的地位,在供应链环境下配送在物流中的地位肯定会更加强化。  
  供应链环境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光研究供应链远远不够,全面探讨供应链环境下的方方面面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本文谈了一些看法,还有待于朋友们指正。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